查看原文
其他

谁是艺术圈的孤勇者?

侯嘉怡 时尚芭莎艺术
2024-08-31


劳德·卡恩《Self-Portrait》,1928年




去年,陈奕迅的《孤勇者》传遍全国,成功“征服”各个年龄层的孩子们。“孤身走暗巷”“不跪的模样”......每个孤独又勇敢的英雄,在困难到来时都会选择迎难而上。这源于胸中的义愤,源于心中的抱负。在艺术圈中,也不乏“孤勇者”。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了解。





 01  

 “都是勇敢的” 


什么是“孤勇者”?首先,“勇敢”不可或缺。新古典主义代表画家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画笔下的马拉是勇敢的,法国大革命时期,他勇于捍卫人民权利,敢于献身革命事业。


雅克-路易·大卫《马拉之死》(The Death of Marat),布面油彩,162×128cm,1793年


在经典油画《马拉之死》中,被刺中的马拉裸身侧躺在草药浴缸,左手拿着刺客的信函,握着笔的右手无力垂落在地。大卫细致勾勒画中人物的平静表情,有意略去瘆人的皮肤病变外观,以更凸显英雄气质。纵然命运充满悲剧,马拉仍选择昂首阔步,踽踽前行在革命之途。


马拉死亡时,表情平静。

马拉手握刺客信函


 02  
 “不必隐藏额头的伤” 


孤勇者,也应拥有“接纳自己”的勇气。不是人人生而幸运,可能落下残疾,可能无法亲眼欣赏生活美景。可那又如何?他/她们也能从旁人的描述中感受身边的美。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John Everett Millais)用画面展现了盲女享受生活的勇气。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盲女》(The Blind Girl),布面油彩,83×62cm,1856年

盲女平静地坐着,听着身旁小女孩描述天边的彩虹与绿意盎然的农场。与此同时,蝴蝶轻轻落在她的肩头。看不见的美景通过他人的讲述,在盲女心中变得不再遥不可及,而更多了些生动立体。生活的艰辛并不可怕,当我们能够接纳自己的缺陷时,距离解决问题便更近了一步。


盲女专心聆听身边同伴的描述,用心感受自然。



 03  
 “爱你孤身走暗巷” 


瓦西里·弗拉基米罗维奇·普基廖夫《不相称的婚姻》(The Unequal Marriage),布面油彩,174×137cm,1862年


在特殊的年代,孤勇者勇于挺身而出,对抗时代黑暗。在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婚姻常被作为政治的筹码,人被视为博弈的棋子。对此,俄国风俗画家普基廖夫(Vasili Vladimirovich Pukirev)予以写实性描绘,引人深思。


16岁花季少女被迫嫁给80岁年迈老人,极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屈服,她眼含着泪,无力地握着蜡烛,在神父的要求下缓缓抬起右手,接受命运的安排。这场被包办的病态婚姻,却在极为神圣的教堂、在众人的见证中进行,好不讽刺。婚礼的旁观者之一即为画家自己,他目光冷峻,审视着这场“婚姻交易”。


婚礼上的年轻新娘表情沮丧

婚礼上的年迈新郎表情得意



 04 

  “爱你不跪的模样” 


阿特米谢·简特内斯基《扮成琉特琴演奏者的自画像》(Self-Portrait as a Lute Player),1615-1617年


身体与权力,是孤勇者时常关注的话题。意大利卡拉瓦乔派画家阿特米谢·简特内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在创作中一改人们以往对女性的固有印象,用丰腴健壮的画风使女性的力量跃然纸上。其作品《雅亿与西西拉》生动还原《圣经》故事,画中的雅亿单手紧握锤头,镇定果敢地将钉子狠狠钉进避难的侵略者——西西拉的脑袋。


阿特米谢·简特内斯基《雅亿与西西拉》(Jael and Sisera),布面油彩,86×125cm,1620年



 05  
 “爱你对峙过绝望 不肯哭一场” 


阿富汗艺术家莎姆西亚·哈萨妮独自在战争破墙上喷绘


孤勇者常以一己之力抵御风浪,面对黑暗。提及阿富汗,人们大多会想到战争的残酷,抑或大局的混乱。但事实并不止如此,在大大小小的街头,你都能看到当地艺术家莎姆西亚·哈萨妮(Shamsia Hassani)在墙壁上喷绘的美好身影。


阿富汗艺术家莎姆西亚·哈萨妮在作品中表达反战主题


跪在枪边哭泣的女孩、怀揣音乐梦的女孩、因为战争心碎的女孩......众人的心声在哈萨妮的作品中变得栩栩如生。喷绘过程中,她也许会面对他人不解的眼光,可能会遭到当地男性的阻挠,甚至有遭遇恐怖袭击的危险。但她没有畏惧,而是选择坚持用这种接地气的艺术形式传达思想。是阿富汗涂鸦艺术传播的独行者。

阿富汗艺术家莎姆西亚·哈萨妮的作品中充满自由与美好

阿富汗艺术家莎姆西亚·哈萨妮与她的喷绘作品



 06  
 “敢堵命运的枪” 

孤勇者拥有不屈的灵魂,敢于创造奇迹。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是二战后美国涂鸦艺术家,对新艺术发展影响深远。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尽情绽放不羁的艺术才能,使涂鸦进入主流视野,用作品创下市场神话。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Untitled(Skull)》,1981年


解剖学在巴斯奎特的作品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车祸住院期间阅读的解剖书为其艺术生涯奠定了强力基础。画中人物饱含矛盾与愤懑,脸上层叠的多重五官、狰狞的面部表情尽显内心挣扎,整体画风的张力透出对艺术家现世的反思。创造性地将涂鸦风格绘画与医学、文学结合,融入符号、文字,画风看似随意却蕴意无穷向权力结构和种族主义奋力呐喊。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Pink Devil》,167.5×152.5cm,1984



 07  
 “以最卑微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孤勇者,敢于为少数人发声。美国艺术家大卫·沃纳罗维奇(David Wojnarowicz)走进社会边缘人的世界,为他们争取权利。艾滋病患者濒死时迷惘的眼神、无力的双手双足,在他的镜头里被细腻呈现。有多少这样的人在默默无闻中痛苦死去?又有多少人真正关心?他在作品中向社会发问,以震撼人心的作品直击社会现象。


大卫·沃纳罗维奇《Untitled》, 1987年


 08 
  “骄傲着那种孤勇” 

敢于冲破束缚,往往是孤勇者的追求。“是男性?还是女性?这由我自己定义。”在上世纪初相对保守的年代,法国艺术家克劳德·卡恩(Claude Cahun)挺身而出,以镜头阐述对社会与性别的想法。


克劳德·卡恩《Self-Portrait》, 1929年


她在多种扮相中来回转换,呈现多样甚至矛盾的形象,或是光头、或是滑稽的发辫,抑或是夸张的服装。她跳出固有社会与性别框架,探索雌雄同体的艺术,讽刺对性别的既定认知。


克劳德·卡恩《Self portrait(with shaved head)》,摄影,21×12.4cm,1920

克劳德·卡恩《Self portrait as Elle in Barbe Bleu》,摄影,11.8.8cm,1929年



 09 
  “谁说对弈平凡的不算英雄” 


孤勇者,是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活得独树一帜的人。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用一个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池,将荒谬的达达主义与“反艺术”的理念带到人们身边。乍一看图,你或许会疑惑——小便池也是艺术?不仅是当今的我们,1917年面对此情此景的其他艺术家也感到无限震惊。


马塞尔·杜尚《泉》(Fountain),1917年


究竟什么是艺术?在杜尚看来,它是自由,绝不仅仅以其之美服务视觉,更以内涵感动心灵。他将生活中平凡的物品奉为“艺术”,天马行空进行创作。他在小便池上签名,他为蒙娜丽莎添上山羊胡子,他跳脱以往观念,在争议声中更新人们对艺术的认知。

马塞尔·杜尚《带胡须的蒙娜丽莎》(L.H.O.O.Q.),1919年


 10 
  “你将造你的城邦 在废墟之上” 

孤勇者,也是拥有独特创造力的人。与狼共处三天三夜是否听起来匪夷所思?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却这样做了。在作品《I Like America and America Likes Me》中,他和土狼充分接触,逐渐建立信任感。

约瑟夫·博伊斯《I Like America and America Likes Me》,1974年


在“与狼共舞”的过程中,他用搭乘救护车的方式表明自己在这段时间只踏足与狼相处的空间,也以此暗指美国社会的分裂、亟需改善的病态。他通过作品尝试重新建构人与社会的关系,尝试探索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社会发声。


约瑟夫·博伊斯《I Like America and America Likes Me》,1974年


艺术圈的“孤勇者”勇于直面时代,或是冲破固有认知,或是不甘平凡,或是维护正义......他/她们正以自己的方式成为英雄。你还知道哪些不同领域的“孤勇者”?欢迎留言分享。




精彩回顾:
专访荷兰国立博物馆馆长:如何向世界传播美?
情人节快到了!你会选择丁克吗?
什么是超写实主义?
















编辑、文  侯嘉怡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时尚芭莎艺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