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丑风?
01
何为新丑?
俗话说得好:第一眼觉得不好看的人,可能看久了就觉得好看了……那第一眼就觉得不好看的设计呢?
椰树牌椰汁在官方微博发布的招聘信息,2022年
顺藤摸瓜,“椰树牌椰汁风”并非个例,大批同类作品已横冲直撞闯入设计界。以日本设计师高田唯(Takada Yui)为代表,“新丑风”(New Ugly)成为了新风向。此类型作品可称得上完全与漂亮、和谐、秩序无关,草率得叫人摸不着头脑,但这也是令其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同时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在该年其为“Stockists Exhibition”制作的系列海报中,高田唯以五边形将日本东北地区形状抽象化,意将社会与艺术相连。但其中,艺术家名字堆砌,文字没有居中、无衬线,页边距也为零……堪称逼死强迫症。2017年,艺术家还为JAGDA(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创作了宣传海报。粗糙的印刷感、略显冲突的色彩、奇怪的排版,甚至带有一些“土味”——这又是一套典型的新丑风设计。
不过,新丑风设计师的确也从“土味 ”中获取灵感。高田唯就被城市街头的设计或标语吸引,因其毫无“学院风”、直接性的内容传达令人动容;任教于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的设计师李艺雪也借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土味”抵达了新丑风。其作汲取独特的本土视觉,利用霓虹色和眼熟的标语共同构筑出城市边缘人群的语境。
李艺雪,“On Being A Factory Worker”系列,2020年
更有设计师如李根在利用新丑风呼应城市街道,以反讽固有审美体系。不得不说,此风格醒目且“下沉”……但正是这样和美学准则背道而驰的设计,却能在当下饱和的视觉狂潮中杀出一条“血路”。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李根在的海报设计
“新丑风”设计,图源自网络
02
反套路,为解放
野田慎三(Shinzo Noda)的“新丑风”设计
巴黎世家“七夕”系列包袋,2020年
巴黎世家“Trash Pouch”,2022年
03
设计界的“审丑”并不短暂,在疑惑丑陋是否将走向极端时,我们应当了解“新丑”在给予人们“视觉休憩”外,实则是对设计的一次解构。
设计固有的功能可被归纳为彰显美感、传递信息或具有实用性。而解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颠覆、破坏和反传统主义。所以,设计师一旦质疑其内在逻辑:设计必须美?设计一定传达信息?解构就出现了。对视觉的反叛带来了“新丑”;对功能性的反叛则令作品的实用性消解,这在我们的文章《设计,无用?》中也进行过探讨。
马特·贝内德托设计的便携衣钩
厘清此内核后,或许我们便可合理预测设计是否会更丑。当“丑”作为反叛手段时,设计者意在刺激观者长久以来的视觉体验。虽不会“美”,但其并不会创作出真正意义上难以接受的作品,“丑”只是表达方式。而若一味追求“丑”,作品视觉的确能够无下限,可其理念便走向空洞,最终也难成气候。
就如前期,亚历山大·王(Alexander Wang)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土味视频”,对前段时间火爆的“捡扇子教学”(后被网友进行多种带有反讽、诙谐的再创作)进行了诠释。这次尝试显得格外突兀,甚至与此前品牌的设计概念并不相关。其更像为火而做,还蹭了波令人尴尬的热度。
亚历山大·王在社交媒体发布的“捡扇子”视频,由博主四美子创作,2022年
该品牌此前发布的视频的风格
文章开头所提的“椰树牌椰汁”也曾“沦落”到如此境地。其“新丑风”视觉在前两年开始向“低俗”、“油腻”发展,甚至涉及虚假宣传,一度引发舆论风波……看罢,令人只想评论一句:我的母语是无语。
由此可见,当为引人注意而特立独行时,内核难逃浅薄;而“新丑”若只为博得观者的一次侧目,同样将面临短暂的命运。无论“丑”还是“美”,皆需审慎看待,不能仅将其单纯视为一次“放纵”。或许,这在任何领域都是一条“真香定律”?你如何看待“新丑风”?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