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研失利被调剂,我决定离开医院…...

小野 丁香人才 2022-07-29


十年前高考志愿填报时,我在没有特别喜欢的专业时,听从了家人想法,选择了一门「即使以后不从事这个行业也对自己有用」的专业——临床医学。



决定考研


我本科就读于某省双一流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虽然不是「985」「211」,但在省会城市,所以「业余生活丰富」,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文体竞赛、报名团学组织……


虽然各种国家级、省级奖状证书拿到不少,但成绩排名却黯然失色,每年系排名都是倒数,好在并未挂科。


图源作者


直到大三时遇到了一位对我影响深远的老师,上课的第一句话便是:「大城市的繁华与你无关」。


对于处于象牙塔青涩的我,无疑是当头一棒。


并且此后每次上课前都会花几分钟告诉我们「今天看书了吗?一定要考研,学医考研才有出路」


细下心来一想,在研究生人数暴涨的时代,医学学历无论是从就业、自身能力的提升还是继续与更优秀的人为伍、对更高平台的渴望,都是值当的。


天生热爱冒险的性格,让我不愿意看到一眼到头的日子。


虽然自己已经失去学习习惯许久,但也有平时成绩一般的师兄师姐考上了华西、协和等名校,给了我许多勇气和力量。


于是从那时起,我就和几个成绩垫底的好哥们儿一起开始扎根教室,将目标定在了本省医院的外科学。


但因为自己很久没学习,基础也不太扎实,所以成绩刚好踩线,只能调剂。


本来我选择调剂到另一个省份的双非临床医学,但因为种种阴差阳错,最终被调剂到了基础医学专业。


与大多数人一样,纠结许久,读觉得不甘心,未来还能当医生吗?因为还要面对规培的问题……


不读又怕第二年考不上,选择规培还是继续三战,或者边规培边考?


后来想着大不了以后继续深造读博嘛,最终决定在调剂系统上选择了同意调剂。


虽然结果不太理想,但我们学院考研成功的人数不到一半,好歹也算有学上,也收到了很多人的祝福。



萌生退意


陌生的城市,不适应的气候,没有朋友的孤独……如果用五个字形容我刚入学的心情,那一定是「如果能重来。」


从临床繁忙紧张到基础科研枯燥单一的转变,想必是很多人望而却退的主要原因。


一开始老师只管给你扔一堆文献,让你了解前沿方向,没人管你,也没人推你一把,只能靠自己。


于是从入学的那一天起,便开始在倒计时 app 上盘算毕业日子,每天枯燥乏味,没有动力、没有娱乐、也没有前进的方向,萌生过无数次想退学的想法。


究竟当初的选择对不对,是不是该选择二战,即使很累很忙,还是更喜欢医院的工作。



再遇转机


我是个内向、不主动、怕麻烦别人的人,所以很感谢我的恩师与师兄师姐,是他们带我进入了科研的大门,让我发现了科研的乐趣。


每次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他都会给我信心和鼓励。


一开始跟着师兄师姐洗瓶子、换垫料、喂裸鼠、养细胞、取材、剥离肿瘤组织,也都能收到赞扬与感谢。


后来他们可以放心地把实验交给你,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也开始了自己的课题,带着临床医学生不怕苦、体力旺盛、相对全面的优势,在基础研究中进步神速。


同时也懊悔,当初本科时没有认真学习,忽略了基础课程。


现在可以把基础机制与临床应用结合起来,去发现人体的奥秘,去探究整个世界或许没有人探究的机理,去提出自己的假说,同时也考取了执医证、检验师证。


逐渐认识新的朋友,融入新的圈子,领略当地的人文风情,参加各类国内外学术会议……


毕业时,拿着 top 期刊一作文章、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三好研究生等成果荣誉及国际会议作口头学术报告等经历涌入了秋职的人潮之中。



求职之际


从刚得到成果的喜悦,再到求职定位的迷茫,找工作的碰壁,又让我开始思考当初选择就读基础医学的决定是否正确......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同龄人中有些许优势,但由于专业的限制,以及地域限定了某新一线城市,找工作似乎没我想象中那么轻松。


签个单位去规培,还是去医院做科研助理,去医药公司做研发,以及找个高校当老师......众多选择摆在面前,我又开始迷茫。


要是选择规培,觉得这三年是不是太浪费时间,不太甘心。


去医院做科研助理,学历不够未来发展又受限,底层打工人,待遇也相对不高。


医药公司研发岗位,需要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和压力,同样也会因为学历问题无法晋升。


高校教师,工作轻松,性价比看似高,然而也只能去到专科院校,平台受限,一眼到头,甚至远离某新一线城市。


此时内心无比纠结与迷茫,开始思考这三年的得与失,并做好了实在不行就入职老家三甲医院超声科的准备,在保证待遇的情况下又能做科研,无疑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但内心又不太舍得放弃省会城市



成功上岸


2020 年初,疫情的到来让疾控中心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当时某新一线城市发布了大型事业编制单位人才招聘会,可以当场签三方。


市疾控有本专业招生,既符合了我对工作地点的需求,有编制、专业对口、科室性价比高,且国家在大力扶持,并且可以发挥临床背景优势,前景还不错。


当时我是第一个排队的,同行的不乏有复旦大学、四川大学、香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学生,一共四位面试官, 10-15 分钟面试时间,包括资格审查,证书核验等。


面试以聊天会谈的方式进行,从自我介绍、本科五年的经历与研究生三年的科研成长,到对市疾控工作的展望、未来的工作计划、科研上的需求;问了对疾控的了解、对疫情的理性认识,以及为什么选择市疾控而不是省疾控、为什么不去医院


我从上午一直等到下午 6 点,招聘会结束后,不安地去询问面试官结果如何,她说「把三方拿出来签了吧。」


那一刻,洗去了我一天的疲惫与不安,坚定地在三方协议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写在最后


我今年 27 岁,博士一年级在读。


未来三年,又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


昨天,考研刚刚出国家线,我想着给大家说点什么。


祝贺高分的同学,没过线的朋友们也要继续努力。


处在调剂边缘的同学们,我想你们此时此刻肯定无比焦虑,你们会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意见。


不管什么专业,都希望你们遵循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坚定地走自己想走的路。



★ 今日岗位推荐 ★




长期征稿 /waitting/

《丁香人才》长期征稿,单篇稿费 300~1500 元。征集求职、职场故事,投稿要求点此查看,投稿邮箱:jobmdcn@dxy.cn



★ 往期推荐 ★


离开医院,护士转行做这些工作更有优势

月入过万,有编制和户口的军队文职,到底香不香?

缺口大、就业率高,这个专业怎么选科室更吃香?

医护下班时间可以做哪些副业挣钱?

等待 5 年,我终于来到冬奥村当医生


▼ 关注我们 查看最新招聘信息

「 让更多医疗人才找到好工作 」


题图 | 视觉中国

© THE END

感觉有用 点个「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