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80华诞 | 忆新华书店烈士
更好地传承无私奉献精神
为新华书店80周年店庆而作
郑士德
在纪念新华书店成立80周年的日子里,我想,我们新华书店同仁都会深深缅怀为中国革命、为党的出版发行事业付出鲜血和生命的新华书店烈士。当年,在硝烟弥漫的太行山麓、五台山下、齐鲁大地、苏北水乡、辽沈平原,处处都留下了新华书店先烈们的斑斑血迹。限于篇幅,让我们选择几个片断来共同追思。
1941年7月,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刚刚成立两个月,就遭到日寇飞机的疯狂轰炸。首任经理罗军和刚从延安派来的发行员王吉贵为了掩护其他同志,来不及进防空洞,中弹牺牲。书店同志含泪掩埋好两位烈士,又重新开业。他们同仇敌忾,依靠游击队“七进七出”敌人的封锁线,把新出版的书报源源不断地发行到了游击区、敌占区,先后有12位发行员壮烈牺牲。
1942年5月,新华日报华北分馆和华北新华书店(当年为一个单位,两个牌子)的同志们,在太行山区同日军浴血奋战,包括社长何云同志在内的27位同志壮烈牺牲。华北新华书店审计室主任黄君珏(女),坚守在山顶的一个洞穴里,从清晨战斗到黄昏,凭借有利地形,毙敌多人,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攻上来。这位复旦大学毕业的年仅29岁的新华女英烈,一身正气,怒斥敌人,毅然跳崖牺牲。
1946年11月,国民党军队进攻淮北解放区,雪枫书店(安徽新华书店前身)奉命撤出泗洲城。在一次夜行军中被敌人包围,多数同志突围出去,有10几位同志被俘。他们坚贞不屈,拒绝诱降,全部壮烈牺牲。
总之,新华书店的老前辈和革命烈士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排除万难,不怕牺牲,大力出版发行进步书报,为唤起民众的抗日激情和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觉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中国出版事业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伊始,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各地新华书店迅速实现了统一。无私奉献精神作为新华书店优良传统的核心内容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抗美援朝期间,全国新华书店全体员工以义务劳动的所得,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了飞机、大炮,同时发起募书运动,并组成新华书店战地文化服务队,奔赴朝鲜战场,冒着枪林弹雨,把祖国人民捐献的图书赠发给志愿军部队。他们从一个坑道转向另一个坑道,帮助连队办起了“流动图书箱”。一本本连环画册被战士们翻阅得书页鼓胀,书角卷起。画册里的战斗英雄故事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而且成为连队指导员进行战前动员的最好材料。战地文化服务队队员、山东新华书店的高照杰在朝鲜前线付出了宝贵生命,施玉明等8位队员光荣负伤。
在建国后的和平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华书店的无私奉献精神体现为竭诚地为党和国家的大局服务、为广大读者服务。几十年来,许多县书店的农村发行员,身背、肩挑、车载沉重的图书包件,披星戴月,栉风沐雨,长年累月在农村流动供应,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农民。一本书救活了枯萎的秧田,一本书促使果园大丰收,一本书带动乡镇企业大发展……这些令人振奋的发行效果,不少县书店都会举出许多。
四川眉山县店余德槐,担任农村发行员30多年。他练就了发行农业技术书籍的本领,热情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等7种报刊都报道过他为农民服务的先进事迹。在眉山农村,曾一度流传“要发财,找德槐”的顺口溜。
湖北利川县店的牟长清(土家族),身背五六十斤重的图书包件,在利川的崇山峻岭奔波了26年,人称“铁脚板”。他多次攀山涉水遇险,多次与毒蛇野兽周旋,多次受狂风暴雨袭击,但他为农民服务的热情不减。在他退休前几年,作为县店副经理又带出多名年轻的“铁脚板”。
内蒙古阿拉善盟新华书店蒙古族女发行员范岳·莫勒腾和另一位女营业员牵着骆驼,驮上图书,长年在腾格里牧区流动供应。她们以豪迈的气概过上了“白天干粮佐清水,夜晚霜冷伴驼眠,心怀牧民穿沙海,书卖千家再返还”的生活。1980年代后期,骆驼书店变成了汽车书店,继续为牧民服务。
在大中城市新华书店,“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助人为乐”等为广大读者服务的好人好事也层出不穷。只举一个例子,北京市新华书店科技书营业员黄腊荣,由于知书识书,热情服务,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仅1983年就收到读者表扬信1036封。
这些普普通通的城乡发行工作者,所在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为读者服务的先进事迹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继承和发扬了新华书店老前辈和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新华书店成立八十周年之际,我们要更好地传承无私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纪录片《新华书店》将于4月24日至27日,每晚22:00,在央视科教频道(CCTV-10)《探索发现》栏目首播1-4集,每天一集。5月2日每晚22:00播出5、6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