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一本书:线上发行有无限可能
王向民
(化学工业出版社销售公司总经理、社长助理)
1998年,王向民进入化学工业出版社工作。2年后,她开始接触图书发行工作。那时的她是一名普通的发行员,从事着最基础的图书销售工作。2008年,王向民走上了发行管理岗位,成为出版社销售部门主任。如今,王向民是化工社销售公司总经理,同时兼任社长助理,全面负责化工社发行工作的构建与管理,同时,还承担着化工社图书出版资金的变现、回笼,以及化工社市场品牌影响力的打造等职责。
对发行工作的坚持源于热爱与责任。王向民告诉记者,最初,她由其他的行业调入图书出版行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工作的深入,她越来越喜欢图书行业以及发行工作。“图书发行与文化传承息息相关,是一项具备历史责任感的工作,这与我的价值观相同,所以我愿意付出精力去研究和琢磨怎样把发行做好。”在工作之初,王向民就对化工社的图书产品非常了解,有了这项过硬的本事,她在进入书店后就很容易地把出版社的产品介绍出来,并且也能在书架上找到对应的产品。久而久之,不管是出版社还是书店,都对王向民的工作能力十分认可,“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之后更加热爱发行工作,因此,环境与自己的努力十分重要”。
线上发行渠道转型,倒逼发行服务模式变革。3年前,“互联网+”影响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格局。那时,王向民对未来的发行工作充满了困惑,“未来,图书发行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你明知道有个大潮即将影响你,但却不知道如何影响你时,是最为困惑的”。于是,王向民开始阅读各种有关互联网的书籍,企图从中寻找答案。同时,新兴媒体人、新兴渠道的不断发展也慢慢为王向民解惑,让她找到了未来发行工作的一些方向,“现在‘互联网+’下的发行工作比较明朗和清晰了,也就是线上和线下渠道的相互搭建”。
随着移动自媒体的发展,2016年,不少出版社尝试了线上新兴发行渠道的构建,并对2017年在这些渠道上争取有力的增长点充满期待。同样,化学工业出版社也面临着线上渠道的转型:对新渠道的全面探索和全方位渗入。
王向民强调,这也是2017年的工作重点,“不光是线上渠道的增量问题,还有发行人员能力的蜕变,因为新的发行渠道的发展以及电商渠道的变革,对发行和销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认为,所谓线上渠道的转型意味着发行的变革,即出版社发行工作在整体服务模式上都要进行新的尝试,“这就要求出版社发行人员尽快适应新渠道所带来的新要求,不光要懂得发行,还要更多地将‘触角’延伸到出版的上游与下游去”。
那么发行人员如何应对线上渠道的转型?王向民表示,毋庸置疑,首先需要调研,发行人员应深入到基层与渠道深入对接,从他们身上学习、取经,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与痛点;其次,需要学习其它出版社的先进经验并参加社会培训,了解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再次,需要对社内发行流程进行改造,即线上发行的建设应该是全社上下所有部门共同的目标,“现在没有一个部门能够把海量的信息全部整合,出版社编辑应该与图书销售人员形成很好的联动”。
“全渠道”时代下,读者在哪里,发行就在哪里。如今的发行工作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在王向民看来,以往的发行工作更多的是与渠道中的人打交道,维护好渠道的关系,在渠道中获得优势,或者在项目中拿到机会就能够做好发行工作。而如今,中间渠道的作用越来越弱化,“线上发行最关键的特点是可以垂直到终端读者”。所以,这就需要发行人员将工作重心向上转移,即更加关注产品、内容,同时,更有效地对接下游,“中间渠道的弱化并不意味着要去掉中间,而是要服务好中间渠道,必须要深入了解终端”。王向民进一步解释,如今,发行工作的隔层感正在被打破,以往割裂式的分工正在慢慢发生改变,“这些改变需要发行人员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在王向民看来,未来,发行工作会渗入到编辑环节,甚至介入到图书的装帧、设计的环节中去。
目前,化工社的发行人员正在接触各类线上社群,“给社群推荐图书产品时,一定要清楚社群所服务的对象情况,喜好什么、口味是什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向社群推荐产品,而且必须是个性化地推荐。”互联网的发展,凸显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王向民表示,目前,一个图书选题可能需要针对不同的社群进行运作,但一定要有差异化。“因为在这个讲究个性化消费的时代,线上发行人员有无限的可能去玩转一本书,有无限的方式去运作一本书。只要有创新的想法,线上发行平台都可以实现。”
王向民认为,未来,发行工作一定是线上线下全方位的,同时也是与上游和下游紧密联合的,“未来,读者在哪里,发行工作就应该跟到哪里”。
相关阅读:
2016书业实力版图 | 图书电商突围战,线上电商“下线”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