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版国家队“中国出版”A股扬帆挂旗

2017-08-21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0821

本文作者:晓今


2017年8月21日,A股主板市场迎来出版领域“国家队”——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出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股票名称“中国出版”(601949),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36450万股,发行价格为3.34元/股。上市首日,“中国出版”最新价为4.81元,较发行价上涨44.01%。8月20日,“中国出版”在上海举行了上市新闻通气会。



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主任黄志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孔德龙,财政部文化司副司长马骏,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党组副书记,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跃,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涛,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杨牧之、聂震宁,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党组书记李朋义,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岩,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潘凯雄,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孙月沐,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原副总经理樊希安,股东代表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运营部副总经理王启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杭、学习出版社社长董俊山,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绍统,中银国际证券副执行总裁沈锋等分别出席了上述仪式。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徐炯,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建国,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高韵斐,江西出版集团、中文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东亮,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殷忠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何向莲,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真福,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裁刘荣光,上海报业集团副总经理陈剑峰等出席上市仪式。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各企业、各部门负责人,股份公司员工代表及各中介机构代表等参加仪式。


黄志坚


黄志坚指出,“中国出版”成功上市,不仅是“中国出版”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也是出版业繁荣发展的一件大事。“中国出版”作为我国出版业的国家队,已经做响做开了出版品牌,做强做大了经济实力,做实做优了改革管理,初步走出了一条以专业化为核心的特色发展道路。他希望“中国出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多出精品力作、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有机统一上,承担表率带动作用;在深化内部改革、提高运营效率、加快融合创新、构建新业态新动能方面,发挥示范引领效应,为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中国出版应有的贡献,也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和投资者。


孔德龙


孔德龙指出,“中国出版”的上市标志着我国出版业的“国家队”正式登陆资本市场,标志着我国出版业的“航空母舰”又多了一条资本的出海口,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又一项重要成果,祝“中国出版”人不忘初心,奋发前行,再创辉煌,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马骏


马骏指出,“中国出版”的成功上市,是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体现,是中央文化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典范,对于推动中央文化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壮大实力具有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相信“中国出版”将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谭跃


谭跃指出,“中国出版”是中国最具文化影响力的大众和专业出版企业,连续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位居首位,出版主业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形成了“专业化、内容强;品牌优、重融合;稳定型、可持续”的产业特征。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出发、新的责任。公司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恪守“文以载道、商以传道、创新弘道”,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坚持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有机融合,坚持做大文化影响与做强经济实力的有机结合,坚持壮大国内市场与拓展版权贸易的有机契合,为促进产业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回报社会和广大投资者。


王涛


王涛表示,经过八年不懈努力,“中国出版”不辱使命、不负期待,终于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开启了公司发展的新征程。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中国出版”要以上市为契机,不断深化改革,推动融合发展,牢牢抓住资本市场赋予的发展契机,以投资者、员工和社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的实力,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具有行业引领力、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国际著名出版企业。




专业化、内容强,品牌优

重融合,稳定型、可持续

出版国家队“中国出版”彰显文化价值


8月21日,出版“国家队”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出版”)登陆A股主板市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上市。作为中国最具文化影响力的大众和专业出版企业,“中国出版”的成功上市,是公司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公司在建设“国际著名出版企业”征程中的一次重要提升,是中国出版业发展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成果。


“中国出版”这支股票的价值,显然不能单纯用市值来衡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出版”的文化影响由产品延伸到企业,由业内扩大到业外,履行了“文以载道、商以传道、创新弘道”的国家使命和文化担当,呈现了“专业化、内容强;品牌优、重融合;稳定型、可持续”三个鲜明特点这正是“中国出版”这支股票的价值所在。


[01]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样本



“国家队”“中字头”“人字号”“百年老店”,“中国出版”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与众不同”。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产物,作为国内首家成立并率先完成转企改制的中央级出版集团,“中国出版”的上市之路一直备受业内外关注。


 

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2002年4月9日中国出版集团成立。2004年3月25日,国务院授权成立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出版集团切实担负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履行社会责任等一系列“国家队”使命,在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上不断取得新进步,在文化创造和文化导向上持续作出新贡献,在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上频频实现新进展,堪称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一个样本。


2011年12月19日,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牵头,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学习出版社共同发起,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在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的领导下,“中国出版”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出版方向,围绕“现代化、大型化、国际化”的“三化目标”,推进内容创新、品牌经营、集团化、数字化、国际化、人才强企“六大战略”,深化改革,积极进取,以出版物生产和销售为主业,致力于打造集纸质出版、数字出版、纸业经营、印刷复制、版权贸易、IP全媒体运营、物流发行与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国际著名出版企业”。


“中国出版”旗下拥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音乐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东方出版中心、现代教育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中译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华文出版社、现代出版社、新华联合发行公司、北京中新联科技公司、北京中版联印刷物资公司、中版集团数字传媒公司、中版教材公司、北京新华印刷公司、中版国际传媒公司、中版文化传播(北京)公司等子公司。


2016年1月28日,中国出版出现在IPO预披露企业大名单中。2017年6月26日,中国出版更新了预披露招股书。招股书显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持有中国出版97.5%的股权,中国联通、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学习出版社分别持有中国出版1%、1%、0.5%的股权。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出版控股公司中国出版集团总资产183.16亿元,2016年度实现净利润6.75亿元。


2017年7月21日,中国证监会主板发审委召开会议,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得通过,A股市场再添出版生力军。 


[02]
专业化,内容强

“中国出版”坚持出版专业化为主体的中版特色道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双效统一,以专业化的内容精品,体现国家文化自信,彰显国家出版品质,构建国家知识体系,践行着出版国家队、文化主阵地的使命担当。

 

作为中国最大的大众出版和专业出版企业,“中国出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确保正确导向第一、社会责任第一、国家使命第一;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始终保持做强做大出版主业的战略定力,在大众出版和专业出版领域深耕细作。


作为中央级、国家级文化央企,“中国出版”尤以三个关键词彰显出版“国家队”、文化主阵地的使命担当,彰显出版的专业化水准,彰显精品内容的厚重。


一是体现国家文化自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大中华文库》《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被习近平主席作为“国礼”赠送给斯里兰卡政府;在全国首开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运营,李克强总理致信祝贺;刘云山、刘延东、刘奇葆等中央领导同志亲临中华书局“读者开放日”指导;推进中印两国总理签署的“中印经典和当代作品互译出版工程”,承担国家交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词条库”编撰发布任务;推进国务院立项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编纂工作;《新华字典》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范畴”,成为国家文化惠民工程的最新亮点。


二是彰显国家出版品质。公司拥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钱锺书、杨绛、金庸、陈忠实、厉以宁、吴敬琏、莫言、铁凝、贾平凹、蔡志忠、阎崇年、严歌苓、曹文轩、毕飞宇、王树增、徐则臣,以及J·K罗琳、丹·布朗、萨缪尔森、勒克莱齐奥、傅高义、东野圭吾、林西莉、威廉·恩道尔等一大批海内外以现当代文化名家为代表的品牌作者资源;拥有张元济、陆费逵、王云五、周建人、叶圣陶、邹韬奋、胡愈之、郑振铎、王任叔、冯雪峰、陈虞孙、楼适夷、徐伯昕、钱君匋、赵家璧、杨伯峻、黄洛峰、周振甫、姜椿芳、吴泽炎、金灿然、梅益、陈翰伯、潘奇、严文井、王璟、秦兆阳、王子野、赵沨、韦君宜、王益、曹辛之、陈原、汤季宏、沈鹏等一大批学养深厚、专业敬业的品牌编辑资源,共同构成了堪称“星光熠熠”的出版图谱。


三是构建出版物的国家知识体系。“中国出版”以打造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为抓手,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中版坚守,构建代表“国家标准”的国家知识体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重大工程,着力构建国家百科知识体系;完成《辞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最新版修订,着力构建国家语言工具书知识体系;完成“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中的《新五代史》《旧五代史》修订,出版《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商周金文辞类纂》《王力全集》《杜甫全集校注》,启动“海外中文古籍总目”工程,着力构建国家古籍整理知识体系;出版“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100 种)”“三联经典文库”“茅盾文学奖系列”《中国京剧百科全书》《中华民国史》《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王蒙文集》《中国音乐百年作品典藏》等,构建中国近现代学术经典知识体系;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版)”(500 种)等,构建西方学术经典知识体系。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跃反复强调,“要始终清醒我们的社会定位,是以企业的方式做正确导向,以市场的方式做文化传播,以资本的力量弘扬社会的正能量。”

 

[03]
品牌优,重融合

有着历史厚重、使命庄重的品牌基因的“中国出版”,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不断拓展品牌经营,旗下独立的系列品牌不断守正出新,更加熠熠生辉。与此同时,“中国出版”顺应数字化的潮流大势,在融合发展的布局与成效已初现端倪。

 

近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现代出版业初创到蓬勃发展,诞生了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等一批“老字号”、“人字头”、“中字头”的文化品牌企业,这些品牌企业以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担当,呕心沥血,点石成金,推出一大批品牌产品,代表了中国出版业所具备的水准与格局,体现了中国文化所达到的高度。


“中国出版”旗下集合了这些中国悠久、著名的出版机构,有着如此厚重历史、庄重使命和凝重品牌基因。中版人自不辱使命,从成立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到“中国出版”登陆资本市场的嬗变中,持续拓展品牌经营,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商务、中华、三联、人民文学、人民美术、人民音乐等一系列老品牌守正出新,成为熠熠生辉的品牌矩阵,而“中国出版”这个精心锻造的新品牌,更加光彩夺目。


一是形成了中版特色的主题出版品牌。近几年累计策划了近千种主题图书,入选中宣部和总局主题出版重点选题、践行核心价值观选题、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选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等选题名录上位居全国第一。推出了《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抗日战争》《火印》《长征》《供给侧改革》《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我们误判了中国》《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重读抗战家书》《重启改革议程》《中国美德读本》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主题图书。文学、商务、中华、三联等初步形成了重文化、重学术的主题出版风格。


二是在海内外著名品牌排行榜保持领先。“中国出版”在多项重要出版指标位中居全国前列——在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茅盾文学奖等国家级大奖评选中名列第一,入选国家出版基金、国家古籍整理出版项目总数第一,入选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总数第一,入选“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版权输出总数第一。在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为7% 左右, 连年保持全国第一。

“中国出版”的出色表现,为其控股母公司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连续4年入选“全球出版业50强”,连续9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连续两年入选“亚洲品牌500强”等荣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品牌活动影响广泛。“中国出版”旗下的商务印书馆成立120周年、中华书局成立100周年、三联书店成立80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60周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60周年,人民音乐出版社成立60周年、均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成为年度出版文化盛事。

得益于出版主业强劲增长,“中国出版”顺应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大势,积极布局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成效已初现端倪。


一是制定融合专项规划。公司制定了数字出版专项规划,发布了13项数字化标准,完善了管理机制,打造了一批在全国具有示范性的数字出版平台。发布“十三五”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及重点举措,启动了包括数字化综合运营平台项目、少儿板块建设项目、中国音乐数字出版与发行平台项目等在内的“十三五”首批多项重点项目。公司13个出版融合项目入选总局“十三五”出版规划,入选20个国家级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


二是创新数字运营机制。对中华经典古籍库、商务工具书在线、三联生活周刊松果生活、“中阅读”等一批重点项目采取公司化、市场化运营,建立市场化人才选聘机制,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百科三版”旨在建立国内最权威、最精准的在线百科全书。“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了我国最权威、最专业的整理本古籍3亿余字。“百种精品工具书”成为国内最大的辞书数据库。同时还打造了“影像中国”等重点数字化项目,新兴数字出版业态正在孕育。作为以优势出版内容为主题的公司,在内容资源和作者资源中都有较大的优势,IP生产链已蓄势待发。


从募投项目来看,“中国出版”已经开启转型模式。据招股书显示,中国出版IPO拟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于品牌目录图书出版、综合运营管理平台、中华国学资源总库等11个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投资项目中,除了品牌目录图书出版和综合运营管理平台由中国出版承建以外,其余项目由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上海世图等子公司承建,涉及数字出版、图书物流系统业务。

 

[04]
稳定型,可持续

基于出版主业上实施的“内容创新”战略,“中国出版”持续推动产品线建设、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实现稳健、较快、有效增长。与此同时,加快融合发展,加强版权贸易,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这也意味着“中国出版”这支资本市场新军未来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保持增长是我们践行文化使命的资本,是我们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资本,也是我们做强经济实力的资本”,这是谭跃谈及出版主业发展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国策下,文化产业相关利好频频,出版传媒类上市公司也因此普遍受到大盘青睐。“中国出版”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4-2016三年里,中国出版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4.66亿元、41.00亿元和41.56亿元,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4.77亿、6.57亿和5.81亿,经济规模增长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


“中国出版”拥有优质的产品结构——基于出版主业上实施的“内容创新”战略,以严格导向把关、加强质量管理、优化出版结构、繁荣主题出版、维护作者资源、推动成果转化、实施重大工程为重点,持续推动产品线建设、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实现快速有效增长,出版品种由2011年的13639种增长到2016年的19953种,增幅46.3%,重印率保持在53%以上。这就为“中国出版”未来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主题出版方面,“中国出版”以建设“中版特色”的主题出版体系为目标,注重专业特色、突出文化内涵,注重学术品位、突出大众普及,注重内容创新、突出传播效果。坚持“大家品位、大众口味”,出版了一批重点、亮点图书。同时,开辟主题出版板块,在全国书博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重要展会设立专题展区,利用“百店千柜”平台重点推介,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致力于打造多层次立体化品牌影响力,具有中版特色主题出版产品集群、出版物精品和文化影响力三位一体的主题出版体系已初步形成。


在重大工程方面,“中国出版”“十二五”期间承担《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等国家重大出版工程22项,承担《杜甫全集校注》等国家出版规划项目208项,承担“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43项,承担《全球华语大词典》等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40项。


在常销图书方面,《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核心产品的市场地位稳固,《围城》《白鹿原》《于丹〈论语〉心得》《蓝海战略》《哈利波特系列》等持续畅销多年,《老生》《极花》《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极简中国书法史》《主流》等引领阅读潮流。


在版权输出方面,连续4次获得“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综合排名第一,《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输出俄语、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印度语等15 个语种,《山楂树之恋》输出20个语种,《推拿》输出9 个语种。在“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丝路书香工程”等入选数位居全国领先地位。公司产品累计翻译成30多种语言,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多年版权输出全国第一,荣获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国际传播方面,“中国出版”选准图书话题,围绕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和中国道路的学术表达两大主题,通过现代视角输出传统文化图书数百种,通过厉以宁、铁凝、贾平凹国内名家等讲好中国当代故事,通过傅高义、恩道尔、狄伯杰等海外学者讲好中国话题,塑造中国品牌。与企鹅兰登、培生、牛津大学出版社等国际一流出版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莎士比亚曾说,“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肩负着“文以载道、商以传道、创新弘道”的国家使命和文化担当,“中国出版”扬帆挂旗,在资本市场开启新的航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