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了这几位编辑的策划手记,你也能拿到“政府奖”!

2018-02-05 郑杨 整理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表彰决定》,共评选出57种图书。在这些获奖的图书背后,体现着一个团队的种种付出和他们自己的策划思想。本期特邀图书编辑,请他们来谈一谈图书制作的背后那些故事。


手记 1

那些老故事里的微尘,终将汇成生命里的光

○刘艳彬



刘艳彬作者为该书编辑

我为什么会参与《中国民族节日风俗故事画库》的编辑呢?我做了童书编辑,有了女儿,我跟大部分80后的家长一样,给她讲《阿福去散步》,给她讲《猜猜我有多爱你》,讲《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还有许多许多的国外绘本。这样的故事讲得愈多,心里另外一种声音的呼喊愈加强烈:我的爷爷说给我听的七仙女配董永、哪吒闹东海、书生和狐狸,我女儿长大后知道吗?我们民间的神怪传说、手工艺术、隐喻民族性格和伦理道德的图腾崇拜等等,到她的下一辈,是不是会一件一件地消亡?还有民间普通人的情感和精神里隐藏最深的内核,会不会像炉火的灰烬,飘散于历史的长河中?这样急迫的叩击,存于我工作的每一时刻,所以,当编辑室把《中国民族节日风俗故事画库》这套原创图画书的项目交给我时,心里倒是平添了几分的安定——终于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做一套本土的民间的图画书了。


书名:

《中国民族节日风俗故事画库》(套装全10册)

作者:

方素珍、汤素兰、王一梅、萧袤、冰波著 蔡皋、朱红绘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8月

价格:

150.00元


图画书要有好故事

中国的民间故事里,有神仙鬼怪的幻想故事,有结草衔环的动物报恩故事,也有像《杨家将》《百花仙子》等流传最为广泛的生活故事,以及民间寓言等等。这些故事也共同映现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想象,在想象中进行着民族文化的建构,不断地强化着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在浩渺的民间故事宝库里,如何挑选到既能反映我们民族生存形态最突出、最具特色,又适合给孩子阅读的故事呢?我们请了10位专家,收集整理汉族、苗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黎族、朝鲜族、满族、白族、傣族10个民族节日的传说故事素材,这些经典的故事,千百年来口耳相传,最能反映它们所属的民族历史形成和沉淀下来的性格、心理、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以及价值取向,在当地居民中有着持久的影响,也最能代表所属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当地特色和多彩的风俗习惯。同时,我们还约请了海峡两岸5位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汤素兰、冰波、王一梅、萧袤对故事素材进行改编,使其更具有儿童趣味,更符合图画书的节奏和逻辑。


图画书要有好图画

要把10个或悲壮豪迈、或清新婉约、或温雅大气、或浓烈朴拙的民间故事通过图画诠释出来,画家需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理解,同时又具备深厚的绘画功底。每一位画家的风格、技法的选择必须与各民族的气质相符。中国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地理环境、风情习俗和服饰形象,这些特点也需要通过图画来一一展现。在图画书画家蔡皋老师和湘少社的老编辑陈士平老师的组织之下,10位高水准的艺术家执起画笔,把10个故事化作一幅幅的美丽画卷翻开《中国民族节日风俗故事画库》中的每一本图画书,大气磅礴、美丽动人的图画,一页一页环环相扣,把读者带入瑰丽多姿的民间故事之中,让人身临其境各民族纯真质朴的美好生活。


图画书要经得起细致打磨

内容方面,为了保证图画和故事的准确性,我和我的同事查阅了大量的相关图书、纪录片,每个民族传统节日的举行时间、服装纹饰、吹奏乐器、民族迁徒历史甚至是雕刻或编织的工艺品的特点等等,都力求无一纰漏。封面设计和版式设计方面,我们约请的陈泽新和陈姗姗两位美编老师,对每一幅插图的设计做到极致的琢磨。陈泽新老师因年岁大,每一本的版式都由他手绘完成,发给我的数百张手绘图上,对于字号的选择、字体的设计、文字的摆放位置、文图关系等,一一标示,老先生认真严谨的态度令我动容。封面推翻、重建,反反复复,如此五六遍,10本书的色彩搭配、图文空间、意象及表现节奏,都需细细思量。最费周折的应属调色部分了,已记不清与印厂来往的彩样次数,最后付印时,我们花了整整5天的时间,与印厂的两位老师一道,对数码稿里的每一帧、每一个细节与原画稿反复比对,颜色的深浅、渐变、层次、饱和度,力求最大程度接近原画稿的风格。在设计上,采用12开的大开本精装,30mm的厚纸板,覆上哑膜,整体效果浑厚大气,且能更好地保护内文……


2015年的8月,我们在北京第二书房举办了一场亲子阅读分享活动,活动结束后,有一个小姑娘跑过来对我说:“我好喜欢泼水节这个故事,原来泼水节对傣族人来说,就是新年。泼水并不是每天都能泼的,它对傣族人有特殊的意义。”她可能并不知晓这话对于我内心的震动——也许我们现在力所能及的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尝试,虔诚而谨慎,把我们民间里蕴藏着朴素的情感、勤劳的智慧、纯真的民心,传承给我们的孩子,让它们来润泽我们孩子的生命之根。


手记 2

《辞源》:胸怀家国、传续文化的责任担当

○《辞源》第三版编辑组


《辞源》团队


《辞源》是商务印书馆的标志性品牌辞书。据初步统计,1949年以前发行400多万册,1949年以后到这次修订前大概销售500万册。它既是一个市场的品牌,更是一个学术的品牌,反映了当年商务出版家的文化眼光和创新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发扬光大。


书名:

《辞源·第三版》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5年11月

价格:

198.00元


2007年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成立了由杨德炎前总经理为组长的《辞源》修订领导小组,确定了修订的初步目标,启动了《辞源》修订。2009年,时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涛提出《辞源》百年之际要推出《辞源》第三版。2010年,聘请何九盈、王宁、董琨作为主编,全面铺开修订工作。2011年3月,于殿利总经理在《辞源》第三版工作会议上重申了2015年出版《辞源》第三版的目标,提出了主编负责制,要求编辑部成员做好修订的服务和参谋工作,宣布纸质版与数字版同时面世。《辞源》第三版列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


2007年—2010年购买资料,提取语料,汇编成果。2011年组建队伍,试修样稿,修订审订。2012年编辑加工,纠谬补缺,完善条例,合稿三审。2015年《辞源》第三版纸电同步发行,收单字14210个,复音词92646个,插图1000余幅,共1200万字。在整理字形,考订注音,增补词目,改进释义,优化书证,沟通系统,增补插图,完善体例等方面做出了成绩。


《辞源》的修订任务能顺利完成,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离不开馆领导的有力指挥,离不开专家的辛勤劳动。修订过程中,形成了如下的经验:顶层设计好,主编负责制,学术导航,全程大流水,全方位服务,开门修辞典,团队精神。


《辞源》一百年的编纂修订史,在中华文化长河中凝聚成了“《辞源》精神”,它是胸怀家国、传续文化的责任担当,它是文化为本,守正开拓的创新精神,它是俯首孺牛,宁静致远的奉献精神。


《辞源》首创兼有字典和词典双重功能的现代辞书模式,是一部兼收古汉语普通词语和百科词语的大型综合性词典。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辞源》第三版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工程,它不仅架起了通往传统文化的桥梁,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和知识库,它的出版对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12月24日,《辞源》出版百年暨《辞源》第三版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时任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郭义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等领导同志出席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江蓝生、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辞源》第三版主编何九盈、王宁、董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参会。央视、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40家媒体对《辞源》(第三版)出版进行了报道。


《辞源》第三版出版后,先后荣获了商务印书馆2015年度图书奖、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音像电子游戏出版物奖,第八届中国出版集团出版奖·综合奖、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手记 3

十六载不舍昼夜,只为圆中国人一个辞书梦

○严 新



李莉李莉为该书责任编辑之一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表彰决定》,由黄建华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外研社)的《汉法大词典》荣获第4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这一中国图书出版业的最高荣誉,无疑是对已逾耄耋之年仍在孜孜不倦、抱病编纂词典的著名学者黄建华教授最好的精神慰藉;也是对近40年来始终坚持以“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为使命,不断创造中国外语出版奇迹的外研社的最高奖赏。


书名:

《汉法大辞典》

作者:

黄建华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价格:

298.00元


填补空白:我国自主编纂最大规模汉法词典

《汉法大词典》的立项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国内除了英语以外,其他语种大型词典非常稀缺。为此,外研社遍访各大高校,组织编纂英、日、法、德、俄等语种的外汉汉外大型工具书。这一项目列入了我国辞书编纂出版重大项目。其中《汉法大词典》荣获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汉法大词典》共收录单字条目1万余条、多字条目10万余条,全书2300多页,总字数757万字,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汉法词典,填补了国内大型汉法词典的一项空白。《汉法大词典》除普通语文词汇外,还收录了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哲学、建筑、中医等50多个学科的术语,注重收录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汇(如“雄黄酒”、“《西厢记》”等),在内容和编排上既考虑了母语为汉语的读者对象,又兼顾了海外读者的实际需求。


皓首穷经:16年磨一剑的师者匠心

《汉法大词典》主编黄建华教授是我国著名辞书编纂专家。1998年,他在即将卸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职务之际,受外研社邀约编纂《汉法大词典》。本该安享晚年的黄教授毅然担下重任,从此开始了16年的词典编纂工作。期间,黄教授两度高危住院,带病工作6年,却不论寒暑、不惧风雨,坚守书斋、焚膏继晷。即使为病痛所累,每天不能走太长的路,但从家步行到办公室看书、继续编纂词典却是他的必备功课。


黄教授曾说:“编纂辞书不同于做买卖,它是一项浩瀚的大工程,远不是一年半载能见成效的,是一项要死心塌去做才能做好的工作”。提起做学术,他还说,“真正把心放进去,这样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写的文字才能在30年后还有人读。”正如时任广外校长仲伟合先生在《汉法大词典》新书发布会上所言,黄教授为学术道路上前行的后辈展现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沉心静气,永葆学术热忱;严谨治学,奉献学术精品。”


精益求精:严谨求实,与时俱进

《汉法大词典》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除了最初十多人的编写队伍,以及3位责任编辑和12位校对人员的编校投入,外研社还专门延请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对词典收录的学科术语进行了审订。为反映现代汉语的最新变化,编者增补了大量近年来出现的新词、新义,如“房奴”“二维码”“网购”等;乘着数字化出版时代的东风,外研社还推出了“外研社法语大词典APP”,融合《汉法大词典》和《新世纪法汉大词典》,可进行双语双向查询。


外研社徐建中总编辑特别谈到,外研社成立35年来,素以“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为使命,致力于为中国人学外语看世界以及外国人学汉语、了解中国打开一扇窗户。词典不仅是国际交往和外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时词典出版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积累和传承水平的标志,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外研社自建立以来就把词典作为一个重要的出版板块,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组织编写了英、法、德、日、俄、西等世界主要语言的汉外和外汉系列大型语文工具书。《汉法大词典》就是其中的一种。多年来,外研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组织词典出版,先后出版了《汉英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版)《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一批优秀工具书,得到社会广泛好评。今天,《汉法大词典》获奖,她不仅填补了我国辞书出版的一项空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是外研社出版史上一件大事,外研人视之为与外研社大厦和30亿码洋同样重要的宝贵财富。


惠泽千秋:服务人才培养,讲好中国故事

《汉法大词典》承载着外研社“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的理想。早在20世纪90年代项目启动时,时任社长李朋义便指出,包括《汉法大词典》在内的外汉汉外”系列工具书是“我社的基本建设和财富”。2014年12月,《汉法大词典》新书发布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辞书界、法语界和科技名词委的知名专家莅会发言。专家们对该词典给予了高度评价,预见其出版必将对中国的法语教学和法语人才培养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前校长曹德明教授特别指出,《汉法大词典》的发行有三个主要功用:对接国家战略,满足交流需求;接力中法交流,服务人才培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首先,《汉法大词典》的发行为中法两国人民的交流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这部词典为中国的读者学习和使用法语提供了便利,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中法两国人民之间的人文交流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其次,该词典的发行将对中国的法语教学和法语人才培养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必将对中国的法语学习者具有极大的辅助作用。有了这样一部严谨而优秀的词典,中国的法语界将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曹德明教授认为《汉法大词典》与一般辞书不同,它不仅仅是一部词典,它还极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着力反映汉语文化的深度与广度,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的同时,又极大地便利了使用者用法语表达和传播相关主题,这是对辞书的贡献和创新。这部辞书的面世,在体现中法双方学者文化使命感的同时,将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在法国的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让法国人和法语国家的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汉法大词典》不仅仅是一部词典,它还极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这部辞书的面世,在体现中法双方学者文化使命感的同时,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在法国的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让法国人和法语国家的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