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声叹息 老青椒自述工作经历折射国内高校发展

2016-11-26 匿名 募格学术

本文授权转自水木社区 作者匿名

“我从一入行开始就喜欢这个职业” ——“这个工作本身给我的,全是快乐”。



图源网络


其实我不能算青椒了吧,40岁了,不过还有着一颗青椒的心。 
  
90年代中期毕业于某不知名院校,回老家这边进了当地的一所同行业院校,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估计只能算3流院校(但不是三本哦,那时候没三本,那时候我们学院就有本科的)。教的也是本专业的课,到现在我们同学中像我这样还算干本专业的已经寥寥无几了。 
  
应该说,我从一入行开始就喜欢上了这个职业,而且觉得自己很适合做这个工作。我非常有耐心为学生解答问题,无论是课堂上为全体同学讲解某个问题,还是课下为某个同学多讲几遍,从没有觉得不耐烦的时候。


我非常喜欢看到学生最终弄懂一个问题时的样子,一直觉得这就是对我而言的成就感。非常喜欢做课件,从最初的编排板书(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投影没有多媒体,都靠粉笔+黑板),到后来自己学编程做课件(刚出现电脑+投影,但是PPT还没有出现,大家都用WPS的时候),再到后来做PPT,一直精心地做这件事情(同事很多都还用着十年前的课件,我一直坚持每两年重新做一次,是完完全全的重做而不是简单的更新,每次都要花几个月的时间)。 
  
那时候把教学看得很重,刚来的时候每天都会有教研室的老同志带我到教室去练习讲课,每天最后一节课都是安排试讲,或多或少都会安排几个老同志听试讲、提问题,从课程内容编排到板书设计,从仪态到动作,甚至一堂课里面的每一句话都很严格的要求。 我表现还不错,半年后,也就是毕业后第二年的春季学期就给我排课了,而且当年就拿了优秀青年教师奖,安排了在全院教师面前上示范课。 
  
那时候学院的科研任务几乎没有。一是整体条件有限,无论硬件软件都不具备;二是学院地位低,不受上面待见,很难拿到项目;三是那时候整个体系内的项目本来也少,因此大家都把精力放在教学上。


而且从现在来看,那时候的很多课程设置非常具有针对性,对学生出去以后的工作能力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有些虽然属于细枝末节,但和行业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小课,看起来甚至有点土的课程,却往往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们学院的层次虽然不高,但是毕业的学生在本行业内其实是很受欢迎的,很多人现在在本行业都走上了领导岗位,大部分都发展得很不错。 
  
那时候干工作都不怎么谈钱,一节课是2.8元的课时费,建设专修室都是我们自己肩挑手扛的把所有器材设备运进去,教室自己刷,教具自己做,挂图自己画,我那时候把刷油漆的本事都练出来了,刷得又平又匀。整整干了差不多一年,但是钱是没有一分额外多给的。 
  
那时候没什么科研任务,所以大家也就不拿论文说事了,因此评职称也很容易,基本上考过了英语就没问题了(可惜我没赶上啊)。 
  
2000年跨世纪的时候,我们学院迎来了新世纪的新发展,和本市的某一流高校合并啦,成了其名下的某学院。接下来就是扩招,同时招生分数线还提高了,校区被大面积重建,原来的建筑现在基本上都推平盖了新的(只有我们一直被安排在了唯一的两栋旧房子里办公,唉,被合并的就是后娘养的啊)。整体上来看,学院还是一副欣欣向荣的大好气象。 
  
前几年还好。04年起吧,本行业出身的几位院领导纷纷到期让位了,换上了从一流高校校本部派来的人,从此科研成了大会小会着力强调的问题,每年的科研经费数目或者说创收金额成了考核各部门单位、乃至各个教员的重要乃至唯一指标。 
  
好的方面也有。一是申报项目的口子确实多了,一流学校的领导和上面的关系更好,获得项目的机会也更大了些,于是绝大部分教员可以说像打了鸡血一样,整天就看怎么能报到项目。


其实大家很清楚自己是什么水平,你要弄高精尖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两个办法:第一是和领导拉好关系,报项目的时候领导的名字不在第一就在第二,当然平时还得多拍领导马屁,不然领导还不让你用这个名字呢。第二是整天在项目的名字上下功夫,怎么取一个深奥的难懂的玄乎的显得有水平的名字是这个项目的关键。


当然还有一条是不能贪心,你要报个上百万的,人家根本不会理你。我们那有经验的同志介绍,绝对不能上50万,一般最多报个2、30万,这样才有得玩,反正上面的人也说了,一般就都是看大家关系(当然主要是指和那些领导和能人的关系)给你点吃饭的钱。 
  
第二个好的方面是在教学方面,要求每三年制定一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我觉得这个做法确实很好,对于合格人才的培养确实能起到促进作用,可惜的是,一部好经却经常被歪嘴和尚给念坏了。


这首先体现为大幅砍课,一些我前面提到的很有用的小课被砍掉了,因为领导认为这些课太简单不深刻,不符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位要求,于是改成了很多更宽泛、更深奥却往往脱离实际的课程,美其名曰拓展学生知识层面。


其次是改课。因为每次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负责的都必然是新来的院领导(后娘养的合并学院嘛,位置都是为了上面的人过度调整用的),而领导的心思大家都知道,要出成绩,肯定不能和前面的人弄的东西太相似啊,所以每次都必须大改,比如这次可能会把某两门课合并,而下次又会要求再拆分回去,相同的要求是对课程名字的要求,不管是合并还是拆分,领导的要求都是课程名字一不能和以前的任何一次方案相同,二必须要符合世界一流大学的“气势”(要霸气侧漏),所以每次培养方案的制定,最让我们伤脑筋的其实就是取名字。 
  
于是看看现在的我们这的现状吧。教员方面,现在几乎所有的年轻教员以及部分老教员,越是能搞科研的能人,越是上课上得差。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设立了一个教学督导组,由退休老教师组成,每年要组织评议。


像我这样的,每次都是优秀,偶尔搞一次全校学生的不记名评选,我都是拿前两名,不过这个对评职称可没多大用(幸好我前几年出去读了个研究生,凭借期间发表的论文什么的解决了职称问题)。而某教授,每年都要靠领导打招呼,使劲请督导组吃饭什么的来拿个合格。年轻人则只是花点精力争取弄个合格就完了。现在比我老一截的教员都只感叹后继无人啊。 
  
学生方面。据前年一次行业内的相关会议反映,招聘方基本上都不愿意要我们这的学生了。之前一次的毕业学生跟踪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已转行或有了转行的打算,同时这又影响到在校学生的学习情绪,上课效果越来越差,很多人都无法安心学习,觉得没有发展前途,近几年每年都有中途退学的,各个年级都有,甚至有一年,两个熬到大四春季学期的同学竟然也退学了。 
  
风气方面,浮夸成风,马屁成风。年轻同志做点什么事都要谈钱,很难再重现当初一个教研室的人抱团干活的场面了,反倒经常还是我带着一帮比我还老的人干那些没补贴没奖金的活。正因为我一直比较踏实做事,所以这几年,原来的老主任也要下了,教研室的老同志也就都一再向上反映,要我当主任,于是前年年底的时候,我被任命为副主任。大家都知道,这无非过度一下,准备接着就当主任。我呢,对自己能力认识不足,工作热情确实很高,也就答应干了,结果坏事了。 
  
去年启动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正好碰上了一个特殊的局面,一是因为学生的出路要变,我们的专业方向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因此这次的方案确实要大改;二是新来了一个系主任,原来的系主任都是由教学出身的人担任,这次却从机关岗位上空降了一个下来(主要是当时他必须挪位置,却一下子又没地方去)。他从来没搞过教学,更谈不上什么专业对口了。


新官上任,当然要出彩啊,正好又碰上这么一件重大的工作,于是他在系里几次不太成熟的讨论之后,就自己整出了一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上报了(他自己说在家里上网查了4个小时整出来的),等机关再作为正式行文发下来的时候,恰逢老主任出国了,而其他教研室的主任都是比我还年轻的,于是大部分保持了沉默,个别拍马屁的就说方案好主任有水平(顺便说一句,这个系主任就是个大马屁精,长期极其露骨的拍只要比他大的领导的马屁,不管时间地点场合,因此我们经常有幸看他表演,然后鸡皮疙瘩掉一地),只有我SB了,当场就说这个方案不合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不配套,几门专业课分属不同的专业方向,极不科学,这样培养学生完全就是害了学生一辈子(那份方案真的很差啊),云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之后的相关会议反正我也没参加过了,现在副主任也不是了,变成了平头百姓,呵呵。 
  
顺便说下,去年底,我申报学校的一项教学奖励津贴,每年每个系一个名额,没评上;系主任没上过一节课,他评上了。后来评教学育才奖,没评上;系主任上了。今年,系主任已经不是系主任了,变成院领导了。幸好我们这也算体制内吧,而我现在资格也算老了,不然估计就得走人。以后我安心当普通教员就好,继续上好课,真心觉得上课对我而言,就是一种乐趣,这个工作本身给我的,全是快乐。 

征稿启事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详情请戳

免费微课

加入募格科研专业群,参加优质免费微课,还能和同专业的小伙伴讨论~您只需添加群工作人员柚子(微信号mugeyouzi),留下你的专业方向即可入群(具体专业名单戳此处)。


长按二维码添加好友


热门图文TOP5

1、《自然》:韩春雨已发现无法重复原因,但怕媒体批评暂不公布

2、退休学者:对科研没兴趣的年轻人 还是早日脱离硕博苦海吧

3、上了名校却一无所有?96.1%受访者:无论身处何地都应主动追求优秀

4、博士毕业三年工作感想:上升前景远比待遇重要

5、如何阅读科研论文?这里有一个简单的“三步法”!

·END·

募格学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ugexueshu



点击图片进一步了解募格编辑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以了解更多募格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