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北京林业大学、青塔、软科等
2023年1月1日,北京林业大学官微发布雄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
历时6个月,综合师生投票、校内外专家意见,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决定,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体提交的《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成为中选方案。中选方案秉承协同发展、生态优先、文化传承、守正创新四大理念,以林为心、以景筑园,构建礼序乐和、景理聚韵、特色鲜明的宜人北林。规划将校园布局为七大功能复合组团,每一组团内都包含有教学、生活、餐饮、运动等功能,校级教学空间、学院级空间、生活空间、运动空间集约高效,形成高品质的300米生活圈。在北区规划了湖区唤起师生对校园历史的记忆,建筑组群滨于其畔,将新老校区的历史场景和山水情怀链接起来。通过绿色低碳、智能数字、健康安全、清洁能源等技术支撑,打造智慧数字孪生校园。构建城校协同、多维度活力共享校园。丰富便捷的生活大街、柔性校园边界实现与校园外部渗透交织。截止目前,在雄安新区建校的首批四所北京高校分别是: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
其中,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也在10月份相继公布了雄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中选方案均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设计。雄安新区高等教育建设发展蓝图初具雏形。早在2016年,北京市教委就发布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宣布“十三五”期间,北京将不再扩大教育办学规模,在京高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积、不再校内扩建,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属高校通过整体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向郊区或河北、天津转移疏解。2021年12月初,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和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正式动工。建成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将搬迁至通州校区。
北京大学昌平校区也在落成当中,2022年9月份,北京大学电子学院等4个学院将入驻新校区,主要发展新工科,并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与此同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均已在京郊布局新校区建设,北京市也将推进沙河、良乡高教园区向大学城转化。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已经确定将前往天津。天津市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津共建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北京理工大学怀来校区也在2020年9月份全面动工,这片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新校区拟占地约1001.4亩,预计建设周期为5年。怀来校区将重点建设“新材料科学与技术”等4个学科群,打造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科技成果孵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基地,最终建成含能材料领域的国家实验室。据青塔报道,原校址办学空间小、教育部直属、行业类高校——这是首批计划到雄安新区办学的四所京校身上的共同特点。比如北京林业大学,学校本部占地仅696亩,却拥有超过2.6万的学生。
因此,学校启动雄安校区规划筹建工作,加快新校区建设,实现中心城区校址整体腾退是大势所趋。2021年12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关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国家发改委透露,从2021年起,部分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已启动分期分批向新区疏解。“一些在京高校要搬去雄安新区已经传了好几年,但始终没有落地,对于一些高校吸引人才、稳定师资、延揽优秀生源都有影响。现在看来已经形成了明确的政策,让大家有了比较稳定的预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对于雄安新区来讲,这是一座未来之城,毫无疑问应该是一个未来的高教之城。如果有一批跟它的功能匹配,能够真正扎根的高校,对于雄安新区城市功能的优化、提升会有非常大的作用”。2021年10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疏解中心城区部分教育功能的举措仍在持续,并将推进沙河、良乡高教园区向大学城转化,建设结构合理、要素齐全、职住平衡、充满活力的科教融合新城。并提出,研究推进相关高校到郊区落地,努力推进实现“区区有高校”的目标。这也意味着,在京高校的迁入地将迎来更加富有战略意义的规划和布局,而“均衡”将是北京高教资源重组的重要落脚点之一。 募格编辑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英文论文修改、润色服务及科研学术论文翻译服务。拥有超过2000名各学科编辑,以英语为母语,具有丰富的文稿修改编辑经验(很多从事编辑行业长达20余年),让您的论文语言更加准确、地道和优美。
好文章需要您的点赞加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