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忆念三宝?
文/昱晨湛空
●在日常生活,可以常念下面的句子,淬炼这颗心,让其安住在菩萨法里。
v 愿一切有情,具乐及乐因;
v 愿一切有情,离苦及苦因 ;
v 愿一切有情,永不离妙乐;
v 愿一切有情,远离怨亲爱憎,常住大平等舍。
●再次,就是要适当地学习戒法,特别重要的是五戒,戒是从佛陀清净觉海流露出来的,佛陀观察众生业缘和根机成熟,方诸制戒。不是像我们一样,拍拍脑袋,随便想起来制定一条,又或者废除一条。
佛法的戒律,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我们往解脱道上汇聚,或者说是为了保全我们的善法,所以,作为在家居士,非常有必要去学习五戒,去了解,然后去如法受戒,结合当下各自的生活,智慧的守持。
●五戒之外,居士还要学习一些佛门规矩和细行。
居士到寺院里也好,或者在社会也好,常见到一些居士,见到尼众法师,不知道怎么称呼,有得干脆叫尼姑,让人啼笑皆非。尼众,也应称法师或者师父。
记得在北京佛学院读书时,有一年夏天,正当我们去大殿做晚课时,看到一些女孩子,一屁股坐在我们礼佛的拜垫上,着衣暴露,嬉笑懒散。我上前轻声地说,阿弥陀佛,这是礼佛的拜垫,请让一下,不能坐的,寺院庄严清净,以后来到寺院尽量穿戴整齐。那姑娘一听,出家人讲慈悲,不就是坐下拜垫,至于当众说我嘛。
还有很多时候,居士不知道和出家人如何相处,称兄道弟江湖义气之现象也常见,我在过去常讲,出家法师不是你的世俗朋友,不是你附庸风雅时的方外之交,请不要以世俗的关系和情感去定位一位出家僧人。他要么是你寻求解脱时的导师,要么是独自修行的寻道者。但在佛门里,怪现象还是司空见惯,其实这些都是不如法、不合格的行为,值得平时认真留意学习。
在我自己出家十八年的修学生涯中,我发现,凡是对生活和修行态度认真,对自己负责,对别人也负责的人,他学习佛法,肯定是越学越好,越学越深信,越学越有效果。
所以一个人勤劳,认真做事,我们说这个人发心很纯善、正直、良好,那他的福报,不是在将来,而是在当下。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生活中,遇到一个人,他很认真,做事稳重,待人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且能发大心,生起出离心,世俗的贪嗔痴在他身上非常轻微,任何一个人都愿意和这样的人接触,都欢喜和这样的人结缘,这就是他的福报。这也是修行基础方面的重要内容。
●除了上面所说,在家居士修持方面,还需要关切佛法和护持僧宝。
因为有良好、具足正信的在家居士,才会有更多优秀、堪作法门龙象的出家人,在护持与被护持、拥护与被拥护,要有合理的相互关系,这个过程需要符合戒律,如法如理。
因此,居士需要正统的佛法教育,需要了解寺院功能和佛教共同目标、及其宗旨、戒律、因果、教学和相处方式,以及护持佛教应有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今生活,极度的时尚,使人们注意力支离破碎,敏感性迟钝,导致人们烦恼重重,亟需佛法输送清凉。
居士在社会各自的岗位上,在各个职场的维度的辐射面将更广、更深、更远,从这一点性质来看,居士的责任也很重大。
所以,在修学道路上,这个过程中,正知正见、如理思维非常关键,并以佛陀的教法重新梳理生命的意义,继而将佛法运用于实际生活,从观念、心态、品质的次第改善、摆脱旧有不良的习气,降伏烦恼,养成正念。
做一位合格的在家居士,从家人开始,到社区邻居,再到社会单位,让他们感受到你们没有界限的慈悲和智慧散发出的温暖,继而通过你们,让他们觉察到佛法真正的魅力和佛法奥义的清凉。更让身边的亲人朋友,通过你们,走进三宝之门。
当然,作为出家人,为在家居士作出表率尤其重要。出家人责任一定是:住持佛法和广利有情。而不是谁比谁帅气,谁比谁派头大等,这些都不是佛法,切记,这是戏法,还是轮回的苦因。
我曾经引用且改编过宗萨的一段话,说,一定要找到,那个能让你柔软下来的师父,从此不再剑拔弩张、睚眦必报;也一定要找到,那个能让你精进起来的师父,从此万水千山、世世生生。
如前面所说,出家人是在家居士解脱道的导师,是佛法的老师,是珍贵希有的僧宝。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忆念佛宝的功德。看看《随念三宝经》是如何描述的呢。
佛、薄伽梵者,谓: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
诸如来者,是福等流,善根无尽。安忍庄严,福藏根本,妙好间饰,众相花敷,行境相顺,见无违逆。信解欢喜,慧无能胜,力无能屈。诸有情师,诸菩萨父,众圣者王,往涅槃城者之商主。妙智无量;辩才难思,语言清净,音声和美;观身无厌,身无与等。不染诸欲,不染众色,不染无色。解脱众苦,善脱诸蕴,不成诸界,防护诸处。永断诸结,脱离热恼,解脱爱染,越众暴流。妙智圆满;住去、来、今诸佛世尊所有妙智;不住涅槃,住真实际。安住遍现一切有情之地。是为如来正智殊胜功德。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