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植树节:在心田植一棵慈悲树

2018-03-12 念君 腾讯佛学

文/念君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我们在绿化山河大地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在心田植上一棵慈悲树。

打开阿尔贝特·史怀泽的名作《敬畏生命》一书,他写道:“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

敬畏一切生命是史怀泽生命伦理学的基石。史怀泽把伦理的范围扩展到一切动物和植物,认为不仅对人的生命,而且对一切生物和动物的生命,都必须保持敬畏的态度。

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日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由此,我们也想到当年天心月圆之际,弘一法师写下“悲欣交集”时,他对生命的理解与观照。弥留间,依然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读着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回归经典,当我们浏览中国文人那典雅轻灵的诗文时,同样有如和风吹拂来的生命关怀,流淌于字里行间的是生命世界里的无限生机。

在中国文坛诗库中有大量诗文来宣扬佛教慈悲不杀的理念,劝戒世人惜福护生。

01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他一生创作了近3500首诗篇,流传极为广泛。他的好友元稹曾说:“禁省、观寺、邮驿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夫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刻板)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白居易于佛教心有所依,自说“予栖心释梵,浪迹老庄。”其传记也说“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他的师父就是马祖的弟子香山如满禅师,白居易死时还遗命家人把他“葬于香山如满师塔之侧”,可见他与佛门的因缘之深。

他写了大量的诗文,宣扬佛教。其中有不少是涉及戒杀护生的。如《子在巢中望母归》诗: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在这首诗中,诗人呼吁世人慈心不杀,爱护生灵,去聆听巢中子鸟盼望母归的心音。

02

“诗圣”杜甫,唐代著名诗人。生平喜游寺院,自许“老夫贪佛日,随意宿僧房”。《全唐诗》收有他的游寺诗约二十首。

杜甫的一生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他本人常常“随喜给孤园”,结交方外之僧、叩访高僧、闻法听经。他也曾写过一首护生诗《暴殄天物圣所哀》:

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

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

批评了人类无休止的干戈兵革,使得生灵涂炭,物种灭绝。

03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后人对他评价颇高,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在佛教史上曾因他著有《谏迎佛骨表》,而被列为排佛代表,其实他的排佛主要基于政治的考量。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在潮州他遇到了大颠禅师,俩人结为好友,对他的思想影响很大。韩愈写有《鸡护狗子》护生诗一首:

啄啄庭中觅草子,哺子不食声鸣悲,

彷徨彳亍久不去,以翼来覆待狗归。

此诗表达了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爱,更是对人与动物关系的反省。

04

陆龟蒙,字鲁望,苏州人,唐文学家。举进士不第,辟苏、湖二郡从事,退隐松江甫里,多所论撰,自号天随子。

衡山有峰名“回雁峰”,大雁每年迁徙至此便不再南飞,这首《雁》诗就是为在北方大雁南飞之时被人捕杀而悲悯写出:

南北路何长,中间万弋张,

不知烟雾里,几只到衡阳。

05

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自号六一居士。他一生写下许多护生诗歌,如其《画眉》云: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自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园林自在啼。

诗人关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那些失去自由的笼中画眉表达了深切的怜爱之情。

06

同样周作人先生在阅读佛教戒律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善见》云:盗空中鸟,左翅至右翅,尾至颠,上下亦尔,俱得重罪。准此戒,纵无主,鸟身自为主,盗皆重也。”

他赞叹说:“鸟身自为主,这句话的精神是何等博大深厚,然而又岂是那些提着鸟笼的朋友所能了解的呢?”

07

苏轼,号东坡居士,一生与佛教有缘,常常与金山佛印禅师斗禅机,对佛教有深切体悟。在他的诗中,护生题材的也很多,如:

1

《篮中鱼蛤》

我哀篮中蛤,闭口护残汁;

又哀网中鱼,开口吐微湿。

刳肠彼交病,过分我何得;

相逢未寒温,相劝此最急。

不见卢怀慎,蒸壶似蒸鸭;

坐客皆忍笑,髡然发其幂。

不见王武子,每食刀几赤;

琉璃载蒸豚,中有人乳白。

卢公信寒陋,衰发得满帻;

武子虽豪华,未死神已泣。

先生万金璧,护此一蚁缺;

一年如一梦,百岁真过客。

君无废此篇,严诗编杜集。

2

《戒杀诗》

口腹贪饕岂有穷,咽喉一过总成空,

何如惜福留余地,养得清虚乐在中。

3

《戒杀诗》

每馔必烹鲜,未见长肌肉。

今朝血溅地,明日仍枵腹。

彼命纵微贱,痛苦不能哭。

杀我待如何,将人试比畜。

4

《薄饮食诗》

秋来霜露满东园,萝菔生儿芥有孙,

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5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其一》

钩帘归乳燕,穴牖出痴蝇;

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苏轼的这几首诗主题鲜明,就是“莫为三寸舌,损伤七尺躯”。再精细的食物,才过三寸成何物?馋什么!素食自然可以养生。

08

宋代守一禅师也有一首著名的护生诗:

声与无声莫浪听,无声隐痛转惺惺。

请君下箸睁眼看,血肉团中有性灵。

这首诗告诫世人“常养慈悲心,不给众生苦”,因为“杀生积恶业,来日刀兵劫”。

09

黄庭坚,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其诗书画号称“三绝”,与当时苏东坡齐名,人称“苏黄”。晚年参禅吃素,曾写过一首戒杀诗: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元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

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

10

陆游,南宋著名诗人。他的《示小厮》一诗成为护生诗中的经典作品: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

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诗人呼吁大家不要无辜杀生害命。古之仁人尚有恻隐之心,不忍为一己口腹之欲,伤生害命,况佛门行者,志求佛道,更应当悯念一切众生,不食众生肉,使一切众生皆得安稳,远离怖畏。

11

千百年来碗里羹,怨声如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这是明代愿云禅师基于因缘果报之真理而写的护生诗。

《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噉……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所以要明了“世上刀兵劫”与“夜半屠门声”的因果关系,欲脱离此冤冤相报之无尽轮回,当断除杀业,不食众生肉。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   相关阅读 

马明博:欢喜是佛心

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教?学佛是为什么?

弘一大师二三事:世间并没有不好的东西

善女人,佛门中一句绝美的称呼…

真正的佛法是让你开启慈悲和智慧 纠正那颗歪倒的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