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VS从化,教育洼地也有翻身机会
说起增城和从化的教育,估计很多人都会鼻孔朝天,长长地喷出一口气,并发出“切——”这样的长音。
不错,表面看起来,增城和从化教育基础确实不算好,不过大家又可曾知道,即便是如今看来如此菜的从化,当年也曾飞出过若干清北娃。
只是,为何到了近几年,增城从化似乎就不再产出过清北娃?
这两个区的教育水平究竟是在变好还是变差?
下面豆妈将一一为你分析。
之前,豆妈写过一系列的各区的点评,有时因为粗心,确实出现少量数据上的纰漏,在此豆妈真诚致歉。
幸而部分读者已经在帮我在评论区内更正,恳请大家看过去的文时尽量往下拉,看看评论。
丨来源微信公共图库
下面是这些过往文章的链接
如果连中考指标批都还不熟悉的各位亲,特别建议大家先看看可以《进华附、省实?初中选择有玄机!我研究了10天,有重大发现》。
再次鸣谢热心指正的各位读者!
增城从化,真的是教育洼地?
在番禺、花都、增城、从化这四个从当年的县级市转化成的市属区里,十几年前,因为前两者在经济实力上更为突出,离广州市区的距离也更近,因此教育素质相对较高。
那么,增城、从化两个区就真的注定是教育洼地?
广州有11所关注度较高的省市属学校(含校区),我们可以考察不同区在不同学校指标批的录取情况,将其视为不同的赛局,对各区的流标学校数量(即分得到名额的初中在降分后还是没有人能够考上相应的派出指标的高中称为流标)、流标率(即某区流标初中的数量/该区取得某优质高中指标学校的总数量*100%)做个比较。
增城、从化的实力究竟怎么样?下面我们来看看
第一局:华附场,增城胜
这一局增城区以明显的优势胜出,流标率不足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
从化区的指标则几乎是全市平均水平的三倍。若是放在全市一起比拼,增城的成绩仅次于越秀、番禺位居全市第三的水平,从化区则是垫底。
这一局的流标学校中,除了从化三中的位置靠近从化中心区以外,其他学校都是以城乡结合部的公办学校为主。
第二局:省实场,增城险胜
这一轮从化和增城的较量可谓“水兵对水手”,两者的流标率都大致是全市平均水平的两倍,增城算是矮个里面挑出了个高个,以3.8个百分点的差异险胜从化。
放在全市11个区来排名,两区占据了全市最后两名。
两区流标学校当中,增城区的增城香江、华中师范增城实验都在2019年招生的时候都是民办学校。
其中增城香江是育才系三所民办学校当中招生标准最低的一所,位居越秀的育才实验、番禺香江之后。
第三局:广雅本部场:增城大胜
第三局增城继续取胜,而且成绩还不错,比全市水平高了近8个百分点,从化区的表现则继续拉车尾,流标率高企。
若放在全市来看,增城区位居全市第四,次于天河、越秀、海珠,而从化位居全市最后一名。
流标学校全部为普通公办学校。
第四局:执信本部,双方战平
第四局双方以完全一致的流标率战平,双方都比全市平均水平高了9点多个百分点。
但若放在全市来排名,成绩不算特别差,并列倒数第四,倒数前三分别是荔湾、番禺和黄埔。
本局流标学校全部是普通公办学校,。
第五局:二中场,增城胜
二中这一场依然是增城胜出,虽然两者的流标率都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增城区的流标率比从化区低近30个百分点。
若放在全市来排名,从化区倒数第一,增城区的排名则比荔湾、白云都要高一点,位居全市第八。
流标学校当中,新雅新世界实验学校、英才学校均为不算特别知名的民办学校。
第六局:六中,增城胜
在六中这一轮比拼当中,从化和增城的流标率差异不算大,仅有2.54个百分点的差异,两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若放在全市来看,两者分列全市倒数第二和第三,花都区则排名最后。
流标学校当中,基本上都是城乡结合部内的公办学校。
第七局:广大附,增城胜
这一局增城和从化的流标率均高于全市水平,但增城与全市平均水平的差距非常小,从化则有超过15个百分点的差距。
放在全市的排名中,增城位居全市第八,但和第六、第七的花都、黄埔差距很小,从化则位于第十,胜于荔湾,两者离前九名的差距非常大。
流标学校当中,增城区的运南学校即运南业余体育学校,属于公办性质的学校,但体校性质的学校一般会花大量时间用于体育训练。
增城区的英才学校为非主流民办学校。
广外从化实验中学原名神岗二中,2021年6月开始交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代管,但今年毕业的学生是在托管前招生。
二中是从化区的省一级学校,其高中在从化的公办高中目前排名第四。其余学校均为普通的公办学校
第八局:越秀铁一,从化胜
进入第八局,从化终于扳回一局,而且算是大比分取胜,其流标率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倒是增城,此局表现不佳,流标率比全市平均水平的两倍还高一些。
若放在全市比较,从化的流标率和越秀区一样,位居全市并列第三,增城区位居全市倒数第一。
本局流标学校全部为公办学校。
第九局:番禺铁一,增城胜
这一局从化和增城的流标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若放在全市来看,增城与海珠并列,位于全市第六,从化则位居全市第九,优于越秀和荔湾,
本局流标学校全部为公办学校。
第十局:花都广雅,增城胜
这一句增城继续获胜,从化和增城的战绩都不算好,只能说从化的成绩更差一大截。
放在全市排名,从化倒数第一,增城倒数第三,双方可算是难兄难弟。
本局流标学校中,除了增城的春晖学校外,全部为公办学校。
第十一局:天河执信,从化胜
最后一局,从化区再度扳回一分,最终将比分锁定在2胜1平8负上,增城区大获全胜。
若放在全市来比较,从化位居全市第八,增城区则倒数第一。
本局流标学校中,除增城的横岭学校为民办学校外,其余全部为公办学校。
同是非限购区,两区的教育水平差异在拉大
11局大赛,增城区一直处于比分领先的位置,最终也以大比分战胜了花都。
若是放在全市综合来看,从化和增城的实力是这样的。
下面再来将从化、增城与中心六区11所名校的流标情况进行汇总。
比较全市各区的综合流标情况后可发现,从化区的流标率是全市最高的。
增城区的总体水平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好一些,从流标率的综合情况来看,未排除民办学校前,增城排名全市第九,但离第七、第八的黄埔、荔湾距离很近;
若是撇除民办学校的因素,增城区的排名又往前跃升了几位,跃居到荔湾、白云、黄埔之前,位居全市第六。
不难看出,虽然曾经是教育排名垫底的难兄难弟,但是这几年增城和从化的教育逐渐拉开了距离,其实原因还是要从经济与人口说起。
2015年的时候,从化区的GDP为350.06亿元,而增城区位为945.6亿元,增城是从化的2.70倍,不过增城区的人口是从化的1.98倍 ,因此两个区的人均GDP差异不是特别大;
到2021年,增城区的人口增城速率略高于从化,但两者的差异不是很大,增城也不过是从化的2.10倍,但增城的GDP已增加至1266.59亿元, 是从化区的413.39亿元的3.06倍。
其人均GDP几乎是从化的1.5倍,经济水平拉差变大,教育水平的拉差也随之变大。
再来看看两区流标两次或以上的流标大户情况。
今年从化、增城多次流标的学校全部分布于公办学校,没有一个民办学校上榜。
其中,在流标两次到四次的学校当中,增城区的学校数量比从化区还略微多一点。
但到了流标五次以上的学校当中,从化区的数量就明显把增城抛了下去——从化存在不少体量很大、教育水平又欠发达的学校。
比如说今年流标六次的从化三中。
从化中学是从化区的No.1,从化五中和从化二中也不错,同样位于从化中心的从化三中,真是让人一言难尽。
另外,从高频次流标学校的分布来看,虽然荔城二中也不怎么样,但还是能看出来,增城区的薄弱学校主要分布于石滩、派潭、小楼、正果这些边远街镇;
从化区则不然,薄弱学校在鳌头、良口、吕田这些边远街镇挺常见,在从化中心区的街口街道也不少,流标大户从化城郊中学和从化三中离从化区区府都不到4公里的直线距离。
可能大家会觉得很奇怪,增城、从化的非户籍人口也很多,可为什么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非主流民办学校并不多,更没有出现在高频偶读流标榜单当中。
其实原因很简单,2015年到2020年,天河区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增加了大约23万人,而从化区同期的非户籍常住人口仅增加了大约3万人,增城区大致增加了4万人。
不难看出,因为非户籍常住人口的新增量庞大,加上公办学校资源的相对紧张,在天河的非户籍人口要读上公办学校并不容易,需要靠民办学校来补充。
而增城、从化的情况则刚好相反,与其户籍人口来比较,这两个区的普通公办学校的学位较为充裕,所以非户籍人口其实能读上公办学校的机会比较大。
所以,如果你是非户籍人口,目标是以比较低的代价读上免费的公办学校的话,增城和从化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将时间拉长到2016年至今有指标批招生的7年,那这两个区的流标大户是下面这些。
从这一数据对比或许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可能性一,荔城大鹏中学的教学水平正在稳步提升中,而从化三中则因为原地踏步而被别的学校逐渐追上;
可能性二,荔城大鹏中学往常虽然流标,但是和最低的录取控制线之间差距不大,在去年考试难度下降的背景下,就刚好达到了分数要求。
比较从化三中和荔城大鹏中学这两所学校会很有意思,两者都是属于各自区府不远处的学校。
7年来,从化三中和荔城大鹏中学都流标了19次,但是两者的轨迹完全不同。
2016年-2022年的时候,荔城大鹏中学的流标明显比从化三中多,五年累计流标17次,而从化三中只有11次。
但到了近两年,荔城大鹏中学的流标次数下降到2次 和0次,从化三中则处在上升期,两年分别流标2个和6次。
上述两所学校,很可能也是两个区公办学校的缩影、
尖子生突出的学校,只有这些
再来看两个区部分尖子生密集的学校。在2022年的中考当中,在指标批出现过750分以上高分(2022年的全市排名为1452名)的从化和增城区学校有下面这些↓↓↓
其中,红色部分的学校2019年初一招生时为民办学校。
不难发现,增城区在指标批出现的高分段学生真的有点少,包括增城中学、增城一中、从化中学这些两个区传统的老牌知名公校,都没有出现在榜单上。
唯一出现在榜单上的老牌公办学校只有从化区的流溪中学。
另外两所学校当中,香江中学是当年有择优行为的民办学校,增城应元则是二中系新建的学校,当年同样有择优行为。
增城的未来值得期待
大概十年之前,从化和增城都是曾经走出过清北生的,情况为何在后来发生了变化?
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考政策发生了变化,2011年开始,番禺、花都、南沙、从化、增城考生可报华附省实等省、市属高中,这让从化、增城的尖子生从此流失。
展望未来,情况又如何?
与从化相比,增城区教育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原因很简单,这边一手住宅的年销售量大、大楼盘多,开发商还是普遍愿意为大楼盘引入名校。
光是今年,增城区就宣布开办5家华师系附属的小学或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另有一所华附系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虽然这些学校在教育质量上和华师附小肯定没有可比性,但和当地原本大量存在的村小相比,还是是优胜许多。
而在此之前,二中系、执信系和广大附系均以落户增城,所以增城区未来的教育是面临大幅提升可能的。
反观从化,虽然华师系、广附系今年都有一所新学校在从化开学,六中的从化校区也在建设当中。
但不光新学校数量上比不上增城,经济和人口的发展速度也跟不上,再加上从化广州水源涵养地的功能未变,离市中心距离遥远的属性更是难改,本身基础又相对薄弱,从化区至少未来五年在教育方面是很难有多大起色的。
当然,如果你的目标只是以低成本读一所公办学校,或者说仅是想相对轻松地考上高中,那么从化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还有更远大的抱负,那么,选别的区吧。
不知不觉,我们以以PK的方式说了全市十个区的教育状况,可能很多人会纳闷,为何单独忽略了南沙?
原因一:南沙和其他十个区的情况都不同,值得单独比较;
原因二,南沙近年来在教育上发力很多,值得好好说。
下一期,我们就将以南沙作为这一系列文章的收尾,顺便好好总结一下全市的情况。
房产君建了学位交流群
添加大嘴,备注“学位”,即可免费进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