蹊迳19 | 董木子:Keep Practicing,Keep Thinking
《蹊迳》专辑设立的初衷,源于对设计师这一职业的思考。建筑院的孩子们固然以标新立异为职业,但在长期奉行集体主义与中庸之道的社会里,对于幸福与成功的定义仍然单一乏味。我们的环境矢志于将所有人捶打成一个模样,而平庸的人们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也甘愿忍受着这种捶打。到了最后,我们失去了情趣和快乐,也失去了愤怒和忧伤,成为了成功学标准的登山者。然而在我们短短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人注定无法被囚禁,面对人生的这般逻辑即便没有给他们带来光鲜的羽毛,也足以活得有滋有味。
那么,设计师到底可以怎样生活?《蹊迳》专辑是一群热爱设计并且有着独特经历的建筑留学生/设计师的故事集结。我们希望可以通过他们的故事分享,呈现出另外一种生活可能性。希望不同的观点、经验、设计思考可以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蹊迳》第19期专访 董木子
他 是
/
蹊
迳
董木子
Keep Practicing
Keep Thinking
我是董木子,目前就读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M.Arch 2+。本科毕业后就职于无样建筑工作室,参与设计了各种类型与尺度的建筑项目,其中负责并建成的齐云山松间长屋被Gooood谷德,一条视频,凤凰卫视设计家等多家媒体报道。个人独立完成的项目有M50影像空间改造,静安巨鹿路石库门改造等。关注人在建筑空间内的实际感受和体验,研究方向建构,擅长以室内空间体验出发的设计以及建筑构造。喜欢用Polaroid记录一路过来所见的风景。目前在SA担任作品集线上一对一辅导老师。
现在的生活是怎样
刚刚结束暑期在Neumann Monson Architects(以下简称为NM)作为Intern Architect的实习,刷新了很多体验。NM是Iowa City本地最大的建筑设计公司之一,Iowa City Downtown大多数的新建建筑以及附近城市比如Cedar Rapids,Des Monies的很多建筑都是NM设计的。爱荷华州的很多城市都在快速成长,Iowa City也是其中之一。第一周同事分别带我参观了市中心NM已建成和在建的项目,在市中心走个两三分钟就有一个是NM设计的,能真切的感受到NM正在渐进式地设计一个当代版的爱荷华城。其中参观的一个在建的项目,Kinnick Stadium North End Addition,是爱荷华大学的学生和市民非常喜欢的橄榄球场,当地重要的橄榄球赛都在这里举行。橄榄球场北端新建在外部对城市外部环境十分友好,微妙变化的幕墙系统巧妙的消解掉了橄榄球场的巨大体量感,走在街边甚至感觉不到这是一个巨大的球场, 然而走到内部橄榄球场和观众席的尺度一下子让人非常震撼。
▲ Kinnick Stadium,Iowa City, Iowa
▲ Monday Review, Neumann Monson Architects, Iowa City
整个实习期间其中一半的时间要为NM已经在建的项目重新整理模型和图纸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Story Telling,画出一套用于AIA Awards Submissions(年度AIA建筑奖项)的图(相当于为公司的项目做Portfolio),另一半时间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每周一都会有同时跟我一起Review我的awarddrawings的进展并一起讨论。后半段时间期间独立完成了downtown历史街区的Alley revitalization 的proposal,让我感受了一下在美国的建筑公司是怎么推进设计的。跟在学院里其实很像,一旦自己觉得有了新的进展便可以在calendar上跟同事约时间,然后把图pin在墙上review推进下一步设计。公司的工作氛围很轻松,同事都很nice,有问题直接问他们会很热情的帮你解决,同时也能高效的推进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之余同事们也并不是下班了之后就毫无联系的,整个夏天有非常多丰富的活动可以跟同事们一起high。每周四同事会组织Kickball game(规则跟棒球一样,只是换成了踢球而不是击球)跟Iowa city其他的team一起比赛,今年的赛季我们甚至一起打进了决赛!本来对棒球一无所知的我在同事带我玩之后喜欢上了这个运动。还有Midwest one银行承办的每年一度的rock the chalk活动,Barn Party,让我在爱荷华城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夏天。
▲ Kickball Game, Iowa City
▲ Rock the Chalk, Iowa City
▲ Barn Party, Iowa City
曾经的生活是怎样的
本科毕业的时候选择在冯路老师的无样建筑工作室作为助理建筑师前后工作了将近三年。当时之所以没有选择设计院或者商业公司的想法很简单,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很可能变成生产线上的一个螺丝钉,想在设计上学习更多的方法并更直接的参与到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确实也非常幸运,我第一个接手的项目,齐云山松间长屋,就由我一个人全程负责建筑的设计并且在一年后顺利的建成了。也得益于我本科的实习跟着一个非常好的本科老师手把手教画了一整套建筑施工图,前前后后画了三四个月,让我对房子是怎么造出来的以及怎么用图去表达建造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因此正式工作后也能顺利地和结构工程师,室内设计师一起合作顺利的把项目推进下去。建成之后发现有一些结构细节没有考虑的很细致但也正是因为建成了才能让我更直观的意识到建造的时候建筑师要主动处理的一些事情是什么。这个树屋尺度上虽然不大,但是让我从结构,空间体验和材料/构造有了更整体和深刻的理解。之后工作室把这个项目发表在了谷德和世界建筑,建筑学报上后获得了一些关注,一条视频等新媒体也报道了我们的项目。
除了做建筑之外工作室也会做一些展览,将建筑展览也看作一种建筑实践的方式,冯老师作为策展人先后为2015,2017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不同板块的展览,格物展等策展,我也相应获得了一些组织展览的经验。
松间长屋链接:
https://www.gooood.cn/longhouse-among-pine-trees-by-wuyang-architecture.htm
▲傍晚的长屋,齐云山,安徽
▲长屋室内,齐云山,安徽
▲墙体构造剖面,齐云山,安徽
在这几年来工作实践的过程中,我自己慢慢的可以独立判断复杂的现实条件,然后也开始在工作之外独立接手了一些改造项目,跟在学院里做设计不一样,很多时候需要结合业主的需求和预算去做设计,从建成的效果和之后的使用情况来看。我觉得工作时积累的经验和自己的直觉帮助我做出了比较准确的判断。我很注重人真正在建筑空间内部的实际体验和使用情况,很多时候我甚至是从室内的空间体验出发来设计的。毕竟如果建筑和空间如果不能为人提供更好的空间体验和使用效率而仅仅去追求视觉层面上的刺激(当然这也是使人感到愉悦的一种方式)我会觉得那是本末倒置了。
▲ 巨鹿路石库门改造,静安区,上海
什么经历让你做出改变
大二去欧洲交换学习的经历后就有想出国读书的想法了,但还是想先工作一段时间先积累一下社会和工作经验,同时也想亲身体会一下自己是否适合做建筑。当时工作了一年半的时候,回顾先前还是感到乐在其中的, 但也开始感觉到自己的局限性,同时由于有些建筑项目的进展的缓慢,有些疲乏,自己也已经有了一些建筑实践的经验,所以能获得的收获可能不会像刚工作的时候那么大了。虽然从小在上海这个海纳百川的城市长大,看到的新鲜事物也不少,但终究觉得需要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的地方长期生活一段时间,才能让自己接触到更多事物让自己的眼界更开阔。所以觉得是时候开始下一阶段的学习并看看更大的世界了。然后就开始边工作边准备语言考试。到了语言后期阶段和作品集阶段就辞职专心申请。
留学给你带来最大的变化
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多了一些自信,更勇于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确实感受到美国文化的多元和开放,也正因为切身体验过所以也开始思考一些以前不会想的事情,比如身份认同上的,价值判断上的,自己近期或者长期的追求等一些问题。
学校有哪些教学风格或特色
WUSTL的教学风格,我觉得在美国建筑院校里是比较注重实践的。2+的第一个studio是core studio,也是M.Arch 1的最后一个core studio,419 International Housing Studio。Studio由两个rotation和一个home studio组成。整个studio会有世界范围内五个城市作为Site,分别由长期生活在那个城市,对本地的历史,文化,气候,建造传统等方面有着独到理解的实践建筑师来带每个城市的housing设计。前两个rotation各两周,分别会被随机分到其中两个城市并以这个城市为context,各设计一个以threshold为核心inside-out或outside-in的场景。最后三个月的home studio会再被重新分配到一个新的城市开始进入建筑层面的设计。学院非常重视这个studio,每年秋季的international housing studio都会筛选出来每几年集成一个独立的419作品集。个人认为这个Studio传达了WUSTL建筑学院的老师们对有品质的建筑和居住空间的共同认知,是比较硬核也是会很有收获的一个Studio。
▲ Halifax,Rotation1/ Barcelona,Rotation2, 419 International Housing Studio
▲Site Model, Seattle, Home Studio, 419 International Housing Studio
▲Final Review,419 International Housing Studio
Optional Studio就会很多样,会主观一些,每个studio 老师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topic开设自己的studio供感兴趣的学生选择。比如学院里有著名的模型狂魔老师Sung Ho Kim,就连studio让学生做的Site model的细致程度都可怕的令人颤抖。我上学期的 Optional studio追了美国当下的一个热点,Trump针对墨西哥的非法移民的边境墙的问题。我的Professor Steven Leet,决定让我们在Texas和墨西哥的边境做一个Refugees Complex以缓和当下的现状并以一个相对欢迎友好的姿态去面对难民移民问题。他也是一个对当代艺术颇有研究的教授,上studio的时候给我们疯狂灌输Donald Judd,Dan Flavin,Robert Erwin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Field trip还带我们去Marfa参观了Judd在当地买下的自宅和各种工作室。Texas一望无际的沙漠水平线的景观和夜晚的星空非常令人难忘。这样独特的环境和文化也孕育出Texas独特的建造传统和当地的沙漠建筑师,如Carlos Jiménez ,Rick Joy等。对我来这个studio不仅仅是在建筑上,在政治,艺术等方面都让我接触到了以前从未知晓的事物并激发出我的思考,是一个很打开眼界的Studio。另外我们学院有着跟欧洲建筑师特别是西班牙建筑师之间有很深的联系,每学期都会请欧洲老师来带Studio。下学期新造好的研究生楼开始投入使用了,各种条件设施会比以前更好,欢迎有兴趣的同学申请WUSTL。
▲ Dan Flavin’s art work, Chinati Foundation, Marfa,Texas
▲ Art work of Donald Judd, Chinati Foundation, Marfa,Texas
▲ Prada, Marfa, Texas
▲ Polaroid in Texas, Final Review, Sam Fox School of Design & Visual Art
▲ Site Model, Final Review, 512 Optional Studio, Sam Fox School of Design & Visual Art
▲ Site Model From Sung Ho Kim’s Studio, Sam Fox School of Design & Visual Art
目前最喜欢的作品
都挺喜欢但还没法决定出最喜欢的。每个项目在我成长的各个时间段通过不同层次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回应了不同层面的事情。
对未来的畅想
未来稳扎稳打的话大概会成为一个职业建筑师,在美国实习之后跟着公司的AIA建筑师参加了一些活动,也听闻了他们参加每年AIA Convention的事情,觉得AIA还是作为建筑行业协会还是非常注重同行之间的交流以及职业发展的培养,让我对AIA产生了兴趣。同时也萌生出去学一下商科相关的念头。
因为有了一些实践经验后再来到美国看了一些东西后,越发觉得建筑还是不可避免的被资本控制着。在资本面前建筑甚至有些无力,很多时候就是在资本影响下的物质呈现。未来的可能性其实很多,也并不会只仅仅局限于做建筑吧,突然去做展览也不是不可能。但目前我还是会坚定的继续在建筑方向上深入学习,因为总觉得自己先要拥有一个建筑师完整的知识体系,思考的方法和技术,然后再向外扩展。建筑学对我来说首先是一个与这个世界建立联系的基本工具,然后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 才能够帮助我更好的理解并和这个复杂又迷人的现实世界相处。
图文|董木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