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联想之星李明:卫星行业全是痛点!

2017-03-29 联想之星


关键词:中美商业航天创业差异,商业航天投资风险


来源:卫星与网络|冯晨翔


近日,联想之星执行董事李明,在《产业资本》特约观察员对风险投资人深度访谈中,探讨了联想之星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投资态度、投资理念、投资思维和投资实践。

李明认为,团队的结构、项目发展路径和投资机构的选择,这三个方面对商业航天初创团队来说比较重要。


以下为精彩观点,enjoy:


中美商业航天 创业的比较

主持人:您能介绍一下联想之星目前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布局情况吗?


李:联想之星是在商业航天领域系统性布局的天使投资机构。在国内,我们投了做运载火箭的零壹空间以及做微小卫星的天仪研究院,同时在美国投资了月球车研发等前沿项目,最近还会投一个做卫星地面服务的项目。


我们关注从火箭到卫星,从发射到地面服务等商业航天的全产业链。总体感觉,国外商业航天的技术创新性要强一些,但国内机会也在逐渐起来。我们在这个领域出手比较多,现在也在系统性地关注。


主持人:您觉得中美两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创业团队有什么差异?


李:商业航天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对创业团队的技术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航天业多年以来主要是国家主导,中美两国都积累了大量的人才。SpaceX在成立之初从NASA和波音挖了不少人过来做引擎。


这一点中国也是一样的,体制里有大量的人才,因为各种原因,不管是发展路径还是薪资水平,和现在市场上的主流创业者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我认为在人才供给的角度上,中美其实是差不多的。


主持人:我理解创业团队需要两类人,一类是技术人才,还有一类是商业运营人才,他们要把技术转化为效益,转化为生产力。


李:是的,商业化和技术的结合对于商业航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国内进行商业航天创业,如果单纯依靠技术优势,在商业化上有短板,是很难往前走的。所以创始人往往需要有商业和技术的复合背景。

一方面需要在行业里有一定积累,不能单纯觉得航天有机会就拉投资来做。例如,我们已投的项目中,零壹空间的创始人舒畅是北航毕业的,有航天产业基金的工作经历。天仪研究院的杨峰以前则是航天领域做软件的。


另一方面,创始人还要拥有商业运作能力,这点很重要。短期内商业航天的项目还是要靠资本来推动的,因此创始人一定得要有相应的资源和资本的转化能力。


主持人:我们通常在讲商业航天的时候,一般会拿SpaceX来做对标。但SpaceX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马斯克本身是连续创业并且成功的人。他的个人财富足以支撑创业团队在遭遇巨大困难的时候挺过去。我们的商业航天公司在这种高风险的创业过程中,如果没有风险投资机构不停注资,团队本身是无法承担这些风险的。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我的看法是,中美是有区别的,各自的市场特点不一样。国内的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类似于个人财富对风险的对冲作用,比如很多地方政府都很欢迎这类项目,可以带动和发展本地的航天产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扶持。这就给了创业团队更多的机会。

要正确理解 商业航天的投资风险


主持人:从商业角度讲,做其他类型的项目,单个项目的风险可能不像商业航天,比如火箭、卫星这么高,假如一轮融资5000万,但是一枚火箭的成本就消耗2000万,一两次失败就会消耗掉绝大部分的本轮融资了。本来就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如果资金链不够强大,创业团队活下去的希望是很渺茫的。您怎么看?


李:我认为这种高风险的发展模式不是只在航天领域才有。比如,联想之星也投资 46 32570 46 14988 0 0 1030 0 0:00:31 0:00:14 0:00:17 2970药研发项目。美国有些新药研发公司,只做完一期临床就上市了,估值还挺高,甚至达到十几亿美金。二期临床一旦失败,估值马上会跌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和航天领域一样,很多科研类项目都是类似的发展模式。这类项目一旦成功了,就会创造重要的社会价值,同时带来丰厚的财务收益。我觉得这是科研类项目的特点,因此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去投资,反而在理解了项目发展路径的基础上,要积极布局这类项目。

商业航天的市场广阔

主持人:您怎么看商业航天的下游市场?因为它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一定是一个不完整的产业链,未来会不会真的有那么大的下游需求?卫星应用端市场会不会有?如果没有,那么小卫星就难以发展起来,就会反馈到上游的火箭,产业链就很难形成了。


李:我们可以发现,美国航天产业大约四分之一是政府航天预算,其余都是商业航天市场,这个数据说明从长期来看商业航天一定会发展起来的,这是趋势。

目前在中国,最大的问题确实还是市场需求。短期来说,大部分的需求还是来自科学研究,这部分市场体量不大。但从长远来看,互联网巨头哪个不想放卫星?谷歌发射了卫星以后,我觉得BAT应该都有这个需求。


原来传统卫星应用领域是“老三样”——遥感、通信、导航,而将来的应用场景会有很大突破。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小型化卫星的很多方面都会赶上甚至超过现在的大卫星,这将给商业航天带来很多创新机会。


主持人:目前从国内商业航天的划分来讲,火箭制造、卫星制造和卫星应用这三个方向,你觉得哪个方向会优先发展起来?


李:从整体来看,目前商业航天的发展,同人工智能有相似的地方——大家觉得它的发展是必然趋势。有些人虽然还看不太明白,但觉得符合大趋势,就愿意投资布局。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商业航天,都是这种情况。尤其是商业航天,创业项目没那么多,有一定的稀缺性。我们在这个领域做了布局以后,很多其他投资机构就主动过来了解。现在不管是市场化的机构资金,还是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都有人愿意去支持这个行业,我觉得这是好事。


这三个方向都有很大的市场规模。在国外,卫星发射不是最大的市场,最大的市场是卫星服务业,一般占到卫星产业的60%。现在有很多问题,不只是发射的问题,比如商业卫星发射上去以后,大部分时间是飞在海上的,大量的数据怎么传输回来、传回来怎么用等问题都需要解决。很多行业都说要找痛点,我认为卫星行业全是痛点。国内基本上还处在一个大环境和基础设施都很初级的阶段,因此每个方向上都存在很多机会。


商业航天创业团队 应具备的三个要素


主持人:如果一个商业航天创业团队在融资或者寻求资本支持的时候,您会给出哪些建议?


李:我认为,团队的结构、项目发展路径和投资机构的选择,这三个方面对初创团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


首先,创始团队要具有航天和商业相结合的复合背景。商业航天要有商业的元素在里面,创始人或者团队里面有商业化运作能力的人。如果是纯科学家思维,不太容易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推动公司不断发展。


其次,商业航天公司的路径发展不同于互联网公司,往往会有一定的跳跃性。公司最好对里程碑(阶段性目标)要有一个整体规划,循序渐进。这种方式也更适合不断引入后续的融资。如果项目启动就需要大笔资金,很多机构就不会投;但如果把项目拆分成一些小的里程碑,分轮次来融资,就会更符合市场情况。

    

拿火箭来说,除了发射成功与否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的里程碑?我觉得是有的。比如关键技术的研发节点,或者科研课题的收入。火箭研发过程中有很多关键技术的研发需求,可以用到自己的火箭上,还可以反馈给体制内,为公司产生收入。有明确的发展路径,就能给投资机构更大的信心,也更容易获得后续融资。

   

最后,投资机构的选择也很重要。现在很多投互联网的机构对商业航天也很感兴趣,但是否看得懂、是否有后续的资源对接等问题,都是要考虑的因素。目前能把行业理解得比较深的机构相对还比较少。当然,这可能也跟项目数量有关系,等将来商业航天发展起来了,相关领域的创业者也多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去关注和布局这个领域。



猜你还想读:


柳传志&陈春花心中的总裁——有才有德会学习

联想之星王明耀:用“曲线思维”做投资

联想之星陆刚:作为唯一系统布局医疗的天使基金,我们“孤独而幸运”




联想之星创立于2008年,目前管理着两期、总额约15亿人民币的天使投资基金。2015年,分别被清科集团、投中集团评为中国最佳天使投资机构前三名。作为联想控股的早期投资和孵化板块,联想之星植根联想30余年来的创业经验和资源积累,为创业者提供天使投资+深度孵化的特色服务,做创业者身边的"超级天使"。 

天使投资:

主要投资于TMT、医疗健康两大领域,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生物技术、医疗器械等前沿领域。

深度孵化:

管理和运营“创业CEO特训班”,免费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专业实战的创业培训。此外,我们还为创业者提供高管招募、产业加速器等深度增值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