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 Q3医疗健康行业“喜忧参半”:中国融资事件数反超美国,全球融资总额或现7年来首次下滑【星医疗】

联想之星 2021-08-11


对于医疗健康产业来说,刚刚过去的2019年第三季度,依旧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局面。


一方面,在市场整体趋冷的环境下,医疗健康产业受资本大环境波动影响相对较小。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共发生323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达620亿人民币(约87.4亿美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中国发生137起融资事件,美国发生125起(不包含未公开轮次和金额的融资事件)。中国以融资事件数领跑全球,中美融资总额差距缩小,但角逐还在继续,差异亦仍明显。


但另一方面,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融资总额预计可能出现7年来的首次下滑。在国内,医疗健康创业公司的融资难度持续增大,投资者决策更加谨慎。国内2019Q3融资总额、融资事件数目,均同比下降25%以上。


本文综合分析这323起融资事件以及近十年国内外超1.5万条融资数据,将发现更多值得跟进的趋势,并预测未来风向标。


1

全球医疗健康融资总额可能出现7年来首次下滑


历年融资数据显示,Q3往往是融资最为活跃的季度,融资额约占全年的28%。其中2018年Q3医疗健康产业共发生464起融资事件,融资额高达679亿人民币(约102亿美元),创下历年单季度融资额新高。

 

不过,今年的第三季度并没有迎来预期的融资高峰。截至2019年9月25日,2019年第三季度医疗健康领域共发生323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为620亿人民币(约87.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和今年Q2均有所回落。


 

以此趋势为基础,预计2019年全球医疗健康的融资总额将难以超越2018年,大概率将伴随着融资事件的减少而出现轻微回落,这也意味着全球医疗健康融资总额自2012年以来将可能首次出现下跌的局面。




近年来,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融资体量对全球范围的影响逐渐提高,2014年,我国医疗健康产业融资额在全球占比仅24%,2018年达到37%,2019年(截止Q3)为31%。

 

此次在全球占比的回落主要是因为,2019Q3中国融资总额为189.3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5%,前三季度融资总额584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8%。比融资金额跌幅更严峻的是融资事件数目的下降,2019年Q3中国融资事件136起,同比下降近50%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投资者决策更加谨慎,中国医疗健康创业公司的融资难度持续增大。

 

2019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总融资额与2018年相比或有轻微回落,但预计超2300亿人民币(约323亿美元)的体量仍然处在较高水平。同时,市场仍不乏表现亮眼的公司。本季度吸金能力TOP10公司的融资均在1亿美元以上,其中融资金额最高的前三名均被欧洲公司囊括。美国有4家公司上榜,中国1家公司上榜。


2019Q3全球医疗健康融资TOP10

  

从行业分布来看,6家生物技术公司上榜,主要系生物技术公司前期的资金需求和投入更大,生物技术公司的估值整体偏高,尤其是上市后,其股票销售价格往往会超过其最初的IPO价格,此时退出带来的高投资回报也使得生物技术领域成为了投资机构的首选。



纵观全球融资总额和项目数量,近十年来中美两国一直处于前两位。2019年第三季度中美两国发生的融资总额占据全球的68%,项目数量占比高达81%。中美两国医疗健康风险投资的发展变化将成为未来产业需重点关注的方向。


2
中美对比:中国融资事件数量实现反超

 

1、中国融资总额一度领先美国100亿人民币,融资数量本季度已实现反超

 

 

美国医疗健康产业的风险投资总额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中国正在不断缩小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在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融资额曾一度领先美国近100亿人民币。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以137起融资事件从项目数量上超过125起的美国,融资总额方面也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

 

2、中美融资节奏相当,企业完成融资后30个月是关键


 

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企业的融资间隔发现:

 

(1)中美的融资间隔节奏相当。从天使轮到A轮,大部分公司能够在前20个月进入下轮融资;从A轮到B轮,75%公司的融资间隔在30个月以内;从B轮到C轮,约70%的公司融资间隔在30个月内。

 

(2)美国企业的融资周期相对更为分散,中国则更为集中。该趋势在A-B轮和B-C轮表现得尤为明显:从A轮到B轮,24%的美国企业在30个月以后仍获得了融资,而中国只有20%;而40个月以后,美国仍有11%企业顺利融资,中国则仅8%;而从B轮到C轮,美国有28%的公司在30个月以后顺利完成融资,中国只有23%;40个月以后,美国有14%的企业进入C轮,中国仅9%。

 

排除部分不再有融资需求的公司以外,对中国大部分医疗健康创业公司而言,融资后的前30个月可能是决定企业能否进入下一轮的关键节点,10-20个月则是企业获得融资成功率最高的最佳融资时期。


超过30个月,顺利融资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对美国公司而言,有更多企业虽然错过了最佳融资时期,但仍然能够顺利进入下一轮融资。

 

据统计,中国处在A轮融资完成30个月后尚未宣布新一轮融资的企业有440家,B轮融资完成30个月后尚未宣布融资企业的有57家。

 

3、中美地域分布:三足鼎立与加州主导

 

 

江浙沪、京津和广东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风险投资最为活跃的三大区域。2019年Q3,三个地区共发生118起融资事件,囊括全国总融资额的75%。其中江浙沪占比最高,包揽了全国融资额的32.5%。美国方面,60%的融资事件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州和马萨诸塞州,共计85起。其中加利福尼亚州发生56起事件,融资额占美国的40%。

 

对比发现,美国医疗健康风险投资的主导地位一直被加利福利亚州占据。马萨诸塞州凭借其著名的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和丰富的医疗资源,超过了经济更为发达的纽约州成为美国的医疗健康风险投资第二大州,不过从体量上还是远远落后于加州。

 

而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风险投资集中度更高,三大区域发展相对更加均匀,且与经济发展程度相关度更高。江浙沪地区近年来在医疗健康产业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自2017年开始,融资额全面超过京津地区,预计未来将会形成中国风险投资规模最大的医疗健康产业集群。

 

3
生物技术最热,中国创新支付突围

全球范围内,生物技术依然是最热门的投资领域,81个融资项目、融资总额达193.4亿人民币,占2019Q3总融资额的31%。医药领域(生物药品+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和人工智能分列第二和第三。



1、国外生物技术领域融资独占鳌头


 

国外,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药品成为2019年第三季度最为火爆的三个细分行业。其中,国外生物技术领域发生57起融资事件,共计融资173亿人民币,超过了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人工智能加上生物药品的融资总额。免疫疗法、细胞疗法、靶向疗法、基因技术成为国外本季度融资项目的热门标签。

 

 

2019年也成为国外生物技术领域B轮融资金额占比最高的一年,占比高达54.64%,A轮融资金额占比下降10%。


另外,在国外2019年Q3融资最频繁的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两大细分领域中,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属于两者交叉的领域。这些公司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手段来提高创新疗法的研发效率和癌症筛查的精确性。


2、中国创新支付突围,健康险持续升温

 

 

作为医疗健康产业的一匹黑马,健康险或许是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一级市场融资的最大惊喜。

 

健康险是当前医疗支付困境下的创新解决方案。即使美国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险和支付体系,但大众对更低成本护理的诉求仍然推动着医疗支付的变革,健康险初创公司不断涌现。目前美国已经有Clover Health、Humana和Oscar Health等一大批公司成为行业独角兽。

 

在中国,健康险这个赛道还是一片蓝海。相比去年,2019年健康险赛道迎来了更多顺利完成融资的玩家,资深医疗互助平台和新兴支付科技公司均有获得融资。本季度,有5家健康险公司相继获得融资。7月8日,诺惠医疗、圆心惠保、栈略数据三家企业同时宣布融资消息。


圆心惠保获红衫资本领投的5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为保险公司提供产品精算定价、风险控制、用户获取等解决方案。


成立于去年11月的诺惠医疗,获联想之星领投的第二轮融资,针对重大疾病输出用药报销、疗效保障、用药保障等健康险方案和支付方案。


栈略数据获领沨资本领投的近亿人民币B轮融资,为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提供企业级大数据风控解决方案。


4
投资决策趋于谨慎,市场呼唤价值回归

 

1、进入的投资机构随项目数量的减少而明显下降



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共有853家投资机构参与投资,这一数字也是近7个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机构数量与融资项目数量两曲线呈正相关趋势,随着本季度融资项目的下滑,参与投资的机构也有所下滑。


2、成熟投资者更加活跃,投资门槛或将提高


  

从机构的投资次数和投资公司数量来看,2019年Q3投资机构的变化更加明显。只投资一次的投资机构占比减少了22%,只投资一家公司的投资机构占比减少了26%。与之相反的是投资6次以上和投资6家公司以上的投资机构占比大大提升。

 

这种变化更加直观反映出投资者更加集中,实力雄厚、资源丰富的大机构更加活跃,投资频次较高;而规模较小或初涉医疗的新手投资机构更加谨慎。未来,医疗健康的投资机构可能呈现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的态势,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门槛或将进一步提高。

 

3、明星机构一致瞄准生物技术

 

 

2019年第三季度最活跃的投资机构中,共有4家美国公司、3家中国公司和1家法国公司。


其中,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Perceptive Advisors并列第一,投资次数均为7次。联想之星、启明创投、Deerfield、Invus、Kurma Partners、OrbiMed凭借6次投资紧随其后。

 

在这几家顶尖投资机构交叉投资的公司中,包括国外的Frequency、Oncorus、Kronos Bio、Achilles、Insilico Medicine和国内的高诚生物、启函生物、微远基因等。能获得2家以上顶尖投资机构的支持,反映出这些创业公司的潜力和实力所在。

 

这些创业公司大多为具有领先硬核技术的生物技术公司,涉及技术包括基因疗法、免疫疗法和分子疗法等先进治疗技术。


国外的Frequency旨在用分子疗法研发听力障碍药物;Oncorus专注于开发溶瘤病毒癌症免疫疗法;Kronos Bio则是通过小分子微阵列平台开发抗癌药物。


国内的高诚生应用其独特的单细胞分析平台进行免疫系统解析,并开发治疗性抗体药物;启函生物将最新的基因编辑技术用于异种器官移植,致力于解决全球供体器官短缺问题;微远基因专注于感染精准医疗,拥有两项核心技术产品:病原宏基因组学平台IDseqTM和病原CRISPR快速诊断平台ID-CRISPRTM。

分析2019Q3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数据可以发现,中美仍然存在一定发展差距,中国的医疗健康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中国企业未来还需要注重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契合国家对医疗健康行业的政策调控趋势。

 

在全球风险投资市场趋于冷静的大环境下,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融资热度受到一定影响,投融资节奏放缓;投资机构决策更加谨慎。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屹立的是那些基础扎实、技术强硬、有真正价值的医疗健康企业和成熟的医疗健康投资者。从长远来看,价值回归是永远的主题。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