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新药的春天已至【星医疗】

smart 联想之星 2021-08-11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化学药销售规模10325亿元,其中仿制药销售额7226亿元,原研及国产创新药销售额3099亿元。近年来,优先审评审批、医保谈判等政策为创新药发展“亮绿灯”,而受一致性评价、全国集采等政策影响,仿制药占化药比重逐年降低,增速大幅放缓,创新药将成为医药行业发展新引擎。

而在2019年,创新药作为医疗健康行业的“排头兵”,体现出较强的抗周期性,成为资本青睐的赛道。那么,创新药发展在面临利好的情况下,又遇到了哪些挑战?什么样的创新药企能突出重围?

1

创新药发展大势所趋,前景可期


在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热点议题,随着国内创新药产业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未来,通过政策、资源、需求、供给多个维度的发力,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的药物创新中心。


政策支持


2017年起,中国创新药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各有关部委、中国药品监管部门发布多项政策,创新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随之显著改善。对药物创新的鼓励、审评审批的加快、上市许可人制度的推行、临床实验数据核查、医保结构性控费等,都为我国创新药的研发和生产打了一剂强心针,以攻克肿瘤为核心目标的创新药研发由此进入成长爆发期,预计未来几年将是各药企创新药密集获批上市的黄金期。


资源基础、供需关系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丰富的物质原料和大量回流的医药人才无疑是中国创新药发展的摇篮;需求层面,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医药需求的扩大都需要创新药物的诞生;供给层面,大量政策、资本、人才等宝贵的资源向创新药产业倾斜,携手推动中国创新药产业的进步。


新兴技术支持

以AI、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药物创新领域的结合应用方兴未艾、未来可期。通过跨界融合,新兴技术在创新药物的研发阶段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候选药物挖掘、化合物筛选、靶点药物研发、药物性质预测、药物晶型预测、病理生物学研究、新适应症发掘等。新兴技术与新服务模式快速渗透到医疗各个环节,让制药企业、消费者及医药领域投资人获得更多元化的方式研发生产、购药就医、投资,也为中国整个医疗健康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必须看到,创新药发展还面临不少新的挑战,包括“医保悬崖”、创新要求大大提升等,创新药企未来想在行业内分得一杯羹,必须跟上发展节奏,不断提高创新实力。

创新药的“医保悬崖”


11月28日,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准入谈判结果出炉。本次医保谈判对丙肝DAA药物进行了竞争性谈判,谈判结果充分提示投资人,即便一家药企并不做仿制药、不做me-too药,仍有可能被类似“集采”的规则所伤害,而这一规则可能是突然制定的、事先难以预知的。这对国内药企的决策者也是警醒:突然而至的规则可能将企业的创新药变为“类仿制药”,因此,药企立项时必须谨防可能被“同类药品竞争性谈判”的品种。


“医保悬崖”现象在国产创新药或生物类似物上体现得较为显著。虽然国产创新药仍有一定操作空间,但外资原研药快速进入市场仍将增加国产创新药上市后经营的困难,非me-too类创新药也产生了“医保悬崖”。总体看,当前的医保准入谈判制度更有利于外资企业;国内创新药企若想受益于此,仍需靠真正优异的产品说话。


带量采购/辅助用药限制等政策,倒逼企业转型创新药研发/高壁垒的首仿药


带量采购/辅助用药限制等政策,反映了顶层倒逼企业转型的意志。从“十一五”到“十三五”,创新药的发展在政策和经费的大力支持下,从蛮荒时代,发展到me-too,me-better,再到现在的first-in-class阶段,历时15年。


最近5年,在肿瘤/慢病等领域,国内药企的新药研发能力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也使得顶层加大力度引导企业向创新方向转型。目前企业创新转型分两个方向,一类是Biotech公司,专心研发创新药,赚取少量市场但高利润,另一类是,传统药企仿创结合,通过高壁垒的首仿药赚取利润补贴创新投入。

2

资本下注,中国创新药迎来春天


资本向来是先进技术的助推者之一,在医疗健康行业中,最具吸金能力的领域非创新药莫属。创新药产业作为一个与居民生活关联密切的产业,市场规模十分广阔,加之其技术壁垒强,是很好的投资标的。



根据清科数据,2013-2018H1,中国创新药领域累计披露投资金额达486亿元人民币,投资事件达297起,投资规模与投资事件双双增长迅速,是生物医疗领域中的明星板块。

另一方面,虽然通常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的过程漫长,覆盖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注册审批等环节,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涉及多个药企部门。但随着科创板、联交所为生物医药企业敞开大门,进一步吸引资本进入赛道。


科创板为生物医药企业开启上市之门


截至7月4日,科创板已受理企业达141家,其中生物医药类企业31家,约占22%。这些通过科创板申请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将推动其细分领域加速发展,未来将实现更多创新药的研发,给患者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利好。


港股鼓励Biotech企业赴港上市


港股市场鼓励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在香港主板上市,这些利好的政策以及环境,推动我国一些未到盈利阶段就赴港上市的生物医药创新药企数量逐渐增多,研发型创新药企融资提速,生物医药行业迎来春天。

3

加注生物医药,重视创新能力


联想之星自2010年即将医疗健康作为重点投资布局的领域之一,也是最早系统性布局医疗健康领域的早期投资机构。在医疗健康领域,联想之星已投资近百个项目,并将战略布局定为“新技术”与“新服务”两大板块。其中,新技术包括生物新药与疗法、基因技术与服务、诊断技术与高值耗材;新服务包括可“沉到基层”的诊断/数据终端、医疗服务的供给创新以及医疗资源的配置优化。


针对国内创新药的发展,联想之星合伙人陆刚认为,国内的新药研发逐渐进入深水区。从2019年开始,中国创新药企将面临一个十年左右的黄金窗口期,创新药领域将形成一批以创新为驱动,未来能够实现商业闭环和自我造血能力、形成持续研发能力的公司,因此联想之星的投资标准也会更加坚定。


在生物医药领域,联想之星已投资多家企业,代表项目包括:


开拓药业
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专注重大癌症领域的新药研发企业。深耕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肝癌三大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且占据重大恶性肿瘤发病人群50%的癌症领域。专注发展“best-in-class”和“first-in-class”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平台,打造中国抗肿瘤创新药物领军企业。


派格医药
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注于创新药物开发的生物医药公司,主要致力于针对代谢性疾病包括Ⅱ型糖尿病,肥胖症以及非酒精性肝炎等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研发全球创新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


高诚生物
是一家通过调动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疾病为核心机理研发新药的新兴跨国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应用其独特的单细胞分析平台进行免疫系统解析,以开发治疗性抗体药物。公司结合深厚的生物学专业知识与全面的单细胞分析技术,希望将多个候选药物推进到临床试验阶段。


瑞博生物

致力于开发RNA干扰技术的创新型药物研发,是中国小核酸技术和小核酸制药的主要开拓者。公司自成立以来,围绕小核酸药物开发的特点在小核酸靶点序列设计、候选药物筛选和评价、递药载体、药效药理评价、安全性评价、临床研究等多方面建立起完善的小核酸创新药物研究体系。


康诺亚生物
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创新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其它治疗性蛋白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在候选药物筛选、产业化细胞株构建、工艺优化和放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cGMP认证,到药物的临床开发等各个环节,均有核心技术。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