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础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 | 罗 征 孙 雨等:后疫情时代教师信息技术压力研究

编辑部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3-08-13

引用格式

罗征,孙雨,郝彩娟,陈英娟.后疫情时代教师信息技术压力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3):109-115.DOI: 10.3969/j.issn.1673-8454.2023.03.013.

基础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

后疫情时代教师信息技术压力研究

罗征   孙雨   郝彩娟   陈英娟


摘要:当前,随着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种信息化手段继续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从某种程度上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手段和方法,但同时也加大了教师的压力。文章以后疫情时代的教师信息技术压力为主题开展研究,通过信息技术给教师带来的帮助和压力两个维度,来分析教师面临的信息技术压力;同时从理论和数据分析角度进行研究,探索缓解教师压力的方式方法,让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信息化条件下缓解教师压力的对策建议:加强数字素养的提升,接受并拥抱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和能力;运用数字技术开展教与学和培养学习者数字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教育信息化;教师信息技术压力;教师专业发展;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3)03-0109-07

作者简介:罗征,西安欧亚学院图文信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副教授(陕西西安 710065);孙雨,西安欧亚学院图文信息中心副主任(陕西西安 710065);郝彩娟,西安欧亚学院图文信息中心教师(陕西西安 710065);陈英娟,西安市雁南中学教师(陕西西安 710061)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专项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对策研究”(编号:17JK1035);西安欧亚学院科研项目(人文社科)“信息化教学改革环境下教师压力的研究”(编号:2020XJSK25);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智慧教育背景下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研究”(编号:2021P014)

一、引言

新冠疫情期间,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教师调整固有的教学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精心编排,并通过网络、通讯等途径与家长和学生保持联系,远程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开展自主学习。

事实上,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大、中、小学是否具备开展网络教学的环境,教师是否具备网络教学的能力,学生是否能在新的学习场景下全面的投入学习过程,对于整个教育行业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教师作为教学行为的主体,面对教学方式发生的突然转变,在没有足够时间准备、没有接受系统化培训的情况下仓促应对,大部分教师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教学,存在恐惧和畏难情绪,从而带来了相应的压力。而且随着疫情常态化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学信息化改革也随之加速推进,这种压力会一直伴随着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本文从信息技术给教师带来的帮助和压力两个维度进行研究,分析教师面临的信息技术压力,从而给出信息化条件下缓级教师压力的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动机

在理论方面,信息技术带给教师工作压力是一把双刃剑。适当的工作压力可以激发组织的竞争意识,提高个体和组织绩效;过度的工作压力会使个体工作满意度下降,生产效率降低。本文希望通过对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从理论层面上提出缓解教师压力的具体措施,为后续研究及实践提供借鉴。

在实践方面,教师作为教与学工作的核心,其压力大小不仅对自身有影响,而且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效果,以及参与教学过程的学生群体都有比较大的影响。教师工作压力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也是学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教师群体承担着较重的压力。例如,刘伟分析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的压力源,并提出了运用心理学中的“体验式团体沙盘”和心理行为训练两项技术为媒介,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帮助高校教师缓解压力,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1];刘婕分析了信息化环境下员工心理健康受到负面影响的原因、思想状况和特点,包括了观念冲突、复杂性和快变性等[2];关晓斌等人对北京、山东、陕西、四川等省份的不同类型高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偏高,社会支持状况有待改善,社会支持对工作压力的缓解有一定效果,工作负荷重、职业发展压力大、工作保障程度不够等方面让高校教师感受到较大压力[3]。上述研究表明,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手段在提高教师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教师带来了较严重的压力,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教师的工作影响的利弊问题也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针对教师压力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早,由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技术压力也成为研究的重点。杰伊(Jay)在1981年最早提出“技术恐惧”一词,并从行为、情绪、态度三个维度对技术恐惧做出界定[4]。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者的注意力从行为向技术对个体存在的影响慢慢转变,在信息化发展给教师带来的压力方面,也从技术角度进行了不断分解研究。罗斯特斯(Rostis)等人从技术超载、技术渗透、技术复杂性、技术的不安全性和技术的不确定性五个维度对信息技术带来的压力与角色,以及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015年,耶拿(Jena)的研究表明,技术压力产生因素、技术压力抑制因素和印度大学生在协作教学中技术压力的影响三者之间有很大的关联;技术的发展和技术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多对组织认同、工作满意度、工作效率和绩效产生消极影响[5]。还有研究者构建了中学教师技术压力技术使用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中学教师TPACK、学校对技术使用的支持、技术压力和技术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PACK和学校支持对技术压力有很大影响,技术压力影响了教师使用技术的意愿,技术压力作为媒介将TPACK、学校支持和技术使用意愿联系起来[6]

(三)现状综述

综上所述,国外对信息技术带给教师压力的研究比国内起步要早,研究范围更广,也更为深入。国外研究更侧重于技术压力带给人的感受,对人的心理与生理带来的影响,而且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医学和经管方面,针对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压力关注还不是很多。在国内方面,研究成果借鉴了国外的已有成果,更多针对企业技术员工,研究技术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对教育领域教师技术压力的研究较少。而从教师的职业特点出发,研究技术压力影响因素的成果就更少。虽然有研究证明了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自我效能感、TPACK和学校支持等不同方面对教师技术压力有影响,但研究比较分散且不系统。

那么,教师压力形成的影响因素中,哪些是由于信息化改革引起的?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以及专家咨询的方式对调研问卷的相关题目进行不断深度挖掘,以明确教师压力的形成渠道。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总体框架

根据前期文献研究基础,结合教师行业的特殊性,基于疫情引起的信息化教学快速改革对教师工作的双面影响,通过对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停课不停学”环境下缓解教师压力的对策建议。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总体思路框架

(二)主要研究内容

1.信息化进程中教师的工作压力根源分析

经验总结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的压力来源包括:技术使用带来的工作量变化、技术环境和手段、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使用意愿、奖惩措施、效果和外部评价预期等。图2为信息技术引起的工作压力过程。

图2  信息技术引起的工作压力过程

2.信息化教学改革下教师压力水平研究

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调研访谈方式及问卷法,综合分析教师职业心理压力相关的影响因素;采用塔拉夫达等人开发的针对企业员工的技术压力量表,并纳入个人基本信息、学校支持、TPACK以及自我效能感组合而成。除了个人基本信息外,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每个题目有五个选项,分别是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知道、同意和非常同意,依次对应1、2、3、4、5分。通过建立教师职业心理压力常模,搭建教师压力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模型,结合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找出各个影响因素与教师压力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教师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研、教师访谈等形式对信息化教学改革以及线上教学对教师工作带来的压力水平进行研究,重点从信息化促进了工作效能还是带来了更大的工作压力两个维度、七个方面进行调研访谈,形成调研数据。通过对部分问卷进行电话复核、邮件以及调研访谈等形式加强问卷数据的真实性。具体包括:①各种信息化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更轻松,让员工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活中;②随手可得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化工具,给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帮助;③随时随地的工作沟通和电子化的工作内容,使工作生活无缝对接,极大提升了工作效果;④无时无刻的工作信息和家校沟通,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⑤每天花太多时间关注互联网上充斥的各类网络信息,占用了过多的工作生活时间,形成心理压力;⑥在线讨论和会议、电子阅卷等,更容易把工作带回家,打破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⑦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和互联网,使我时常会感觉无法跟上形势,带来职业和就业压力。

在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对S省基础教育教师发起问卷调研,共回收问卷20316份,经过数据清洗,其中有效问卷14736份,数据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19年S省基础教育教师信息化感受数据

从数据可以看出,在2019年,50%以上的教师认为信息化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帮助,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工作效果;少于50%的教师认为信息化给自己带来了压力。

在疫情发生后的2020年对S省基础教育教师发起问卷调研,共回收问卷36006份,经过数据清洗,其中有效问卷27662份,数据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2020年S省基础教育教师信息化感受数据

从数据可以看出,在2020年,50%以上的教师认为信息化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压力和困扰,打破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少于50%的教师认为信息化给自己带来了帮助。2020年调研数据和2019年调研数据的结论相反,这也说明在疫情期间,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成为常态,大家普遍感觉到了压力。

图3  2019—2020年教师信息化影响感受对比分析

综合2019年和2020年数据(见图3),在正向带来帮助和提升效率效果方面,2019年明显高于2020年,但是在负向感受到压力方面,两年的数据基本持平,说明信息化带来压力方面,大家感受没有明显变化。对原始问卷中2019年和2020年的数据取均值进行再分析,基本上得到同样的结果(见表3)。

表3  2019—2020年S省基础教育教师信息化感受均值数据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到(见图4),教师感受到信息化的压力已经变为一种常态。在非疫情期间的2019年,因为没有太多的强迫使用,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主动性选择,教师普遍觉得信息化给自己带来了比较大的帮助。而到了出现疫情的2020年,铺天盖地的信息化手段成为必需品,成为唯一选择的时候,对于基础教育的教师,在习惯了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后,会觉得在线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要差很多,所以会觉得信息化没有给自己带来帮助,但是压力的感觉还是和过去一样。

图4  2019—2020年教师信息化影响感受均值对比分析

3.信息化条件下缓解教师压力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提出在信息化教学改革模式下,学校数字化转型中,如何缓解教师的压力。《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年)》中提到三个核心概念,即数字能力、数字素养和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教与学(见图5)。本研究重点从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支持力度不断加深、教师教学能力与素养进一步强化、教学支持条件的不断完善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总结,对教师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图5  《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年)》三个核心概念

(1)加强数字素养的提升,接受并拥抱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数字素养是数字能力的一部分,包括表达信息需求,查找和检索数字数据、信息和内容,判断信息来源及其内容相关性,存储、管理和组织数字数据、信息和内容的能力。面对作为信息时代原住民的学生,教师要逐步接受并适应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它更多地给自己带来帮助,而不是形成压力。

(2)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和能力

信息化应用水平和能力是人们在数字社会中必须具备的与数字技术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统称,具体包括:信息与数据素养、沟通与协作、数字内容创作、安全和问题解决等五个能力维度。那么对于教师来说,也要有意识地通过自学、培训、实践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能力,从而克服恐惧,带来正向帮助,降低压力水平。

(3)运用数字技术开展教与学和培养学习者数字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提升自身数字素养和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同时,也要让所有学习者具备数字能力, 使其能够在数字时代更好地生活、工作、学习和发展。

五、结语

本研究在学术层面属于管理学人力资源方向以及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管理科学与工程中信息系统管理方面的内容,属于一项跨学科研究,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创新。

在学术观点层面,本研究针对前人关于员工压力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进一步的聚焦和细化,聚焦在信息化对于教师技术压力的研究。通过这种聚焦的研究,能够得出教学信息化改革给教师带来的正负向压力,提出管理策略,对于各类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更好地实施提供指导和参考。

本研究通过对后疫情时期信息技术带给教师工作压力问题的系统分析,阐述工作压力对教师群体,以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影响,提出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工作压力管理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学校教学改革及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参考。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本研究也为教师提前进行职业准备提供了建议和参考,后续研究也将从教师年龄、性别、学历等多维度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刘伟,邹萍,张玉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高校教师压力应对策略[J].才智,2017(22):197-198.

[2]刘婕,王全春,周铝.企业信息化对员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0):66-68.

[3]关晓斌,段江飞.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状况研究——基于调查数据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40-43.

[4]JAY T. Computerphobia:Whatto do about it[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1981,21(1):47-48.

[5]JENA R K. Technostress in ICT enabl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 empirical study among Indian academician[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5,51:1116-1123.

[6]JOO Y J, LIM K Y, KIM N H. The effects of secondary teachers’ technostress on the intention to use technology in South Korea[J]. Computers& Education, 2016,95:1 14-122.

[7]李志鸿,任旭明,林琳,等.教学效能感与教师工作压力及工作倦怠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8(1):218-221.

[8]李悦.教学信息化进程中的教师工作压力问题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21-125.

[9]李悦.教学信息化进程中的教师抗拒问题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9):67-70,75.

Research on Teachers’ Pressur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ost-epidemic Era

Zheng LUO1, Yu SUN1, Caijuan HAO1, Yingjuan CHEN2

(1.Xi’an Eurasia University, Xi’an 710065, Shaanxi;2.Xi’an Yannan Middle School, Xi’an 710061, Shaanxi)

Abstract:At present, with the control of the COVID-19, various information-based means continue to play a role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bringing new methods to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o some extent, and increasing the pressure on teachers. The article carries out research on the teachers’ pressur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and analyzes the pressure through two dimensions of help and pressure brought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eachers. Meanwhile, the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etical and data analysi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alleviating the pressure of teachers, so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ser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relieve teachers’ pressure: strengthen the improvement of digital literacy, accept and embrac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thods based on informatization; Improve the level and ability of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Use digital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cultivate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ers’ digital ability.

Keywords:Post-epidemic era;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essu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编辑:王晓明   校对:李晓萍



点击此处 在线投稿

期刊热点

新刊速递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2023-05-04

基础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 | 葛虹:大数据促进“适合的教育”——基于前瞻性项目的区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2023-05-08

基础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 | 陆灵明 甘龙华:基于iFIAS的初中生物优质课课堂互动行为研究

2023-05-04

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 | 毛雁冰 王涵奇 吴颖:后疫情时期数字化教学对跨境高等教育的影响研究

2023-04-26

期刊简介

《中国教育信息化》创刊于1995年8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期刊内容力求全面深入地记录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展、研究与应用成果和行业发展状况,开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和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服务于国家教育宏观决策;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及时追踪ICT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与教育的融合,深度挖掘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体制、机制创新,服务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实践。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龙源期刊网收录期刊

一年12期,每月20日出版

20元 / 期,邮发代号:82-761

编辑部邮箱:mis@moe.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华远北街2号921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