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SA | 现场】“新文化制作人”第二季“活性建筑”正在呈现!

烟囱PSA
2024-09-03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香奈儿文化基金共同宣布,“新文化制作人”项目第二季“活性建筑”于2023年7月15日至2023年10月8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该项目由双方于2021年共同发起,旨在为具有文化视野的探索者、创作者、实践者、坚守者,提供全方位的展示和表达舞台,推动开创性思维,为创意的蓬勃发展创造条件。继去年广受好评的“手艺再兴”之后,项目第二季以“活性建筑”为题,直面城市环境的复杂多变与材料科技的迭代更新,向“建筑”的种种想象与定知发起挑战,以激发中国当代建筑领域的崭新理念和焕新实践。


本季获选方案是由建筑师陈东华策划的《影之道》。该方案将建筑的“活性”聚焦到中国南方一种半自然、半人工、半室内的集体空间状态“阴影”,识别并呈现了一类独特的“阴影”场所与建筑:“阴影”占了首层建筑面积的很高比例并占领了项目的核心位置;地面底部与建筑内部转化成为了全天候的外部共享空间;这些“阴影”造价有限,接近日常,带有一种临时性或未完成性,却总是充满着烟火气。影动构成的不稳定性与模糊性撬动了建筑的边界,这种“阴影”正是空间的活性所在。


“新文化制作人”第二季“活性建筑”先导片


《影之道》的展览现场巧妙引入了南方阴影下的日常场景,如同市集一般。伞状结构由具有弹性的细圆管支撑,通过拉索吊起一个圆环和伞屋面,支柱底部可灵活转动,但圆环和拉索始终保持一直动态的水平平衡。因此,伞结构的顶部和底部都是“活性”的连接关系。六个大小不一的伞形构筑物错落其间,伞与伞盖下的阴影随空气流转而微微晃动,竹椅邀请人们进入其中短暂停留或体验别样的观看视角。步入精心营造的遮蔽空间内体验影像则仿佛亲临十个建筑现场。在这个意义上,“阴影”亦是关于日常使用和身体感受的回归。这种轻微摇曳的伞结构,既是南方日常打伞的缩影,也是一种建筑“活性”的反映。


《影之道》展览现场。


《影之道》将散落在南方“城-镇-乡”三种不同日常环境状态里的十片地表阴影汇集于展览现场。当人们步入位于深圳福田中心区的增量美术馆时,这间街边美术展亭投下的简洁而有层次的阴影,仿佛喧嚣城市中的“都市露营地”。采用经典的十字布局的颐园养老社区接待中心,为适应本地气候而采用架空灰空间并开放地面,消除了建筑的封闭感,现代性、日常性、气候性在这里相互碰撞而又自由流动。在龙华观湖公园里,蜿蜒流畅的“S云廊”于一片绿意中以“家具单元 + 盖顶 + 立柱”的活性空间组合,构建出当代复合型社交场所。


量美术馆,岚·建筑设计,程博、李博。

颐园养老社区接待中心,图岸工作室,朱亦民。 

观湖中心公园S云廊,广州土人景观,庞伟、季晓玲。


连州摄影博物馆以传统“连州大屋”为核心,该建筑首层宛若一个同一屋檐下的社区 “客厅”,将博物馆内部转化成城市的外部。市集、民居、菜市场、篮球场、幼儿园、水果摊糅杂于黄涌市集,市民的无序与日常,与高大棚盖建筑的秩序与纪念性互相渗透。父母之家的屋檐下交织着神性、人性与物性,形成一个岭南民居特殊的活力空间。结合了传统木结构与现代基础设施的古劳水乡木桥将桥梁、河道、风景与人们的日常活力相接,并于桥之上下筑起了两重体验丰富的荫蔽空间。


连州摄影博物馆,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何健翔、蒋滢。

黄涌市集,多重建筑工作室,靳远。

父母之家,WAU建筑事务所,吴林寿。

古劳水乡木桥,罗宇杰工作室,罗宇杰。


发昌村文化活动中心的三角形斜屋面下,是丰富的架空灰空间与灵活打开的室内,为村民提供了如传统“榕树头”般的乘凉聚集空间。为抵御岭南气候的日晒多雨,瑶客共生广场由园林式的风雨连廊围合成一个大院,缀连起书屋、展厅、商店、节庆舞台等富有空间趣味的功能场所。于解决交通问题的桥上设立的复合公共空间桥上书屋,既为孩子们提供教室和图书馆空间,在课余时该结构也可灵活转变为公共舞台,以满足村民的多样需求。


发昌村文化活动中心,东西影工作室,朱雄毅、王照明。

瑶客共生广场,有限设计工作室,陆嘉鸿、薛轶文。

桥上书屋,李晓东工作室,李晓东。 


通过深入的展览研究,《影之道》进一步将呈现的十个建筑项目置于华南地域与全球南方的坐标中,容纳了各时空下的“阴影”所凸显的复杂性与连续性,以此重提“地方性”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能动性和积极意义。




“新文化制作人”第二季

 获选者



陈东华


陈东华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教席助理教授。




参展团队及其作品

(按作品地理位置排序)


1. 岚·建筑设计/程博、李博:增量美术馆;

2. 图岸工作室/朱亦民:颐园养老社区接待中心;

3. 广州土人景观/庞伟、季晓玲:观湖中心公园S云廊;

4.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何健翔、蒋滢:连州摄影博物馆;

5. 多重建筑工作室/靳远:黄涌市集;

6. WAU建筑事务所/吴林寿:父母之家;

7. 罗宇杰工作室/罗宇杰:古劳水乡木桥;

8. 东西影工作室/朱雄毅、王照明:发昌村文化活动中心;

9. 有限设计工作室/陆嘉鸿、薛轶文:瑶客共生广场;

10. 李晓东工作室/李晓东:桥上书屋。




关于

纪录片《影之道》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香奈儿文化基金邀请青年导演、影像艺术家沈蕊兰与她的团队,跟随策展人陈东华,从暴热阳光下建筑所形成的阴凉之隙,深入南方活力涌动的阴影之地,拍摄展览的同名纪录片《影之道》。从城市中心的美术馆和养老中心,到市集和村落里的文化广场,镜头穿梭于晴与雨,明与暗,自然与人工,烟火与现实,日常与公共,本土与当代,以影像语言和身体感受回归活性建筑的复杂性,以此显“影”南方生活的某种无常与热情。




关于

“新文化制作人”项目


“新文化制作人”项目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香奈儿文化基金于2021年9月启动,每年向相关创意领域的观察者、研究者、实验者、实践者公开征集并实现优秀群展方案,展现他们视野内最具信服力的创新力量,以激发中国当代手工艺和建筑领域的崭新理念和焕新实践。第一季聚焦“手艺再兴”,以双展并行形式,于2022年11月5日至2023年2月5日期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功举办,引发各界对于“手艺”再兴可能性的热议。




相关展览


“新文化制作人”第二季“活性建筑”

展期:2023年7月15日-10月8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三楼

主办机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香奈儿文化基金

票价:免费

影之道

策展人:陈东华

参展团队及其作品(按作品地理位置排序):

1. 岚·建筑设计/程博、李博:增量美术馆;

2. 图岸工作室/朱亦民:颐园养老社区接待中心;

3. 广州土人景观/庞伟、季晓玲:观湖中心公园S云廊;

4.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何健翔、蒋滢:连州摄影博物馆;

5. 多重建筑工作室/靳远:黄涌市集;

6. WAU建筑事务所/吴林寿:父母之家;

7. 罗宇杰工作室/罗宇杰:古劳水乡木桥;

8. 东西影工作室/朱雄毅、王照明:发昌村文化活动中心;

9. 有限设计工作室/陆嘉鸿、薛轶文:瑶客共生广场;

10. 李晓东工作室/李晓东:桥上书屋。



 // 关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1210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国有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主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是“城市未来馆”。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给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作可能。作为新城市文化的“生产车间”,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让自身处于进行时是这所博物馆的生命之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当代文化艺术展示与互动平台;消除艺术与生活的藩篱;促进不同文化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和知识生产。


 // 关于香奈儿

香奈儿是一家私有企业,由品牌创始人嘉柏丽尔·香奈儿于上世纪初创立。如今,香奈儿的高级成衣、皮具、时尚配饰、眼镜、香水、彩妆、护肤品、高级珠宝、腕表等产品誉享全球,成为奢侈品领域独树一帜的时尚风向标。同时,香奈儿的高级定制服也极富盛名,该系列每年会在巴黎举办春夏和秋冬两场发布会。为了传承与弘扬法国的手工制造技艺,香奈儿亦将众多精于传统工艺的手工坊纳入“香奈儿高级手工坊”旗下,极致奢华与至臻工艺,是品牌不变的追求。香奈儿的核心价值始终根植于无限的创意之中,由此,品牌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增进文化、艺术、创造力以及精湛技艺的推广与传播,并在专业人才、研发、可持续发展与创新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截至2022年底,香奈儿品牌在全球拥有超过32,000名员工。


 // 关于香奈儿文化基金 

香奈儿文化基金与当地文化机构展开合作,共创全球影响力,推广香奈儿在艺术领域的独特倡议。延续一世纪以来品牌对文化艺术领域的资助,香奈儿文化基金聚焦女性艺术家,推动创新思维,焕兴历史,定义未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烟囱PSA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