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拿不到航班延误险?
不是专业薅延误险,但对航班延误有一定认识的朋友,会发现一个问题:现在想拿到航班延误险,实在是有点难。
我们先不说信用卡附加带来的各种延误险在不断的调整或者缩水,单说延误这件事来说,就给人仿佛是一盘大棋的感觉。
对于大多数航班延误险来说,延误2-3小时,是一个起赔标准。
但是越来越多的朋友会发现,航班延误的几率却越来越低,不是都说中国的空域放开的少,航班延误几率大,不如高铁准点吗?
话虽如此,在夏秋季的雷雨季,台风季,确实会有很多航班因为雷暴出现恶性延误。但如果不是专业撸延误险的用户,恐怕会发现,一年到头搭乘飞机延误的次数没几次,而真正的能力用上两小时或者三小时以上起飞的延误险,几率又是更低。
我今天我就为大家来揭晓这个谜底。
航班延误降低的几率,不仅是因为机场管理效率的提升,也不仅是因为空域的更多开放,上面的两项其实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其实飞机真正的飞行时间和计划的飞行时间,都差了好几十分钟。
也就是说做了足够多的富裕量。
我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轨交迷,或者说是火车迷,肯定会对十几年前的6次大提速有着很多的印象。当时采用BSP车底京沪13猪这样的夕发朝至的直特列车,平均旅速比现在的大多数挂着Z字头列车都要更快。
按理说现在25T的大幅增加,轨道的维护技术也比十几年前有了大幅提高,为什么现在的时间要比原来的旅行时间更多了呢?原因有两个,第1个是增加了中途停站点,而第2个则是富裕量的增加。
中途停站这个很容易理解,每次启停都会使你的旅行时间增长,这个在高速上自驾,进服务区上厕所是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体现。
那么富裕量又是什么鬼?我再牺牲一下自己,用亲身经历来说。
以往我从北京回石家庄,非常喜欢搭乘北京到拉萨的列车。这趟火车不仅可以让你感受藏式风情,同样可以一站直达石家庄,图定是2小时30分钟。(找不到合适的照片随便放一张反正都是进藏列车)
但是有一段时间可能是铁路总公司对于列车早点还没有特别严格的限制的时候,这趟车经常跑两小时出头就到了。
说白了就是打了足够多的富裕量,666。
航班富裕量的这个概念其实一直都存在,我翻了一下我的航旅纵横,在5年前直飞北京上海航线的飞机,图定时间是两小时20分钟,和现在是一样的。
实际上京沪线上的飞机飞行时间只要1小时40分钟上下。无论是五年前,还是现在。这意味着当你的航班如果是计划晚上8:00起飞,而飞机实际起飞时间在8:30的话,那么航班也可能会提前落地。
这就是为什么前往上海我更愿意坐飞机的原因,前往高铁站和机场的时间差不多,候机和候车的时间也差不了30分钟(我喜欢提前40分钟左右到机场,已经办好票的情况下)。但是搭乘交通工具的时候,飞机一般在机舱里面坐着很少有超过2小时的时候,高铁要超过5小时。
如果没有买到标杆车,可能要在高铁上晃悠6小时了。
那么由于风速和航路的原因有没有提前到达非常早的航班呢?当然是有的,这种情况出现在北京到珠三角的航线上非常多。
比如我去年搭乘的从北京前往香港的香港航空航班,途径计划3小时50分钟到达,而实际的飞行时间,要比预计快了一个小时,也就是说在标准落地之前一小时,我就到达了香港国际机场。
而去年搭乘国航的航班从北京前往伦敦,也是比计划提前了一个小时到达。
飞行时间的富裕量,是不是航空公司为了提高为了降低延误率而采用了一个作弊手段,我认为不是,毕竟这是一个已经存在了多年的情况,而当前航班延误率的下降确实是跟机场效率的提升分不开的。
之所以会有一个富裕量的设置,主要其实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所谓的起飞时间,有的时候并不一定会是航班的离地时间。
国内的大多数航班会在起飞前30分钟左右开放登机口,在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前关闭登机口。但是如果出现了航路紧张或者是有一些天气状况那么及时关闭的登记门飞机也是不能推出,这个起飞时间当然就不是离地时间了
所以,如果你想拿到一个两小时赔付的延误险,尤其是像中信延误险那样的,那么起飞时间要晚至少45分钟才有可能拿到赔付。这个经验,是我在经历了多次1小时59分或者1小时56分的落地延误后,才得到的。
最重要的是,同时不要忘记了在指定渠道购票。
写在最后
在这里,也为不断降低延误率的民航系统点个赞。如果冲着飞机扔硬币的朋友更少一些,恐怕飞机的准点率还会提升。
封建迷信不可有啊!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