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蓝领创新”品牌!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现场推进会在中国宝武举行
邂逅 · 1464 期 · 2790 篇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职工永远是创新的主体。创新工作室的工作目标就是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7 月 22 日下午,在王军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挤满了来自上海市各区局(产业)工会领导和劳模创新工作室代表,大家围绕着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开展了一次近距离的学习与交流,由上海市总工会组织的2020年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现场推进会在此举行。
在现场参观环节,与会人员参观了宝钢股份硅钢四期智慧工厂,大家对绿色精品智慧产线耳目一新,留下深刻印象,颠覆了对钢铁企业的传统认知。在王军劳模创新工作室交流环节,王军介绍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运行的主要经验和成果。多年来,满怀着钢铁报国的共同梦想,王军劳模创新工作室集智攻关,勇于开拓,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攻关作用,不断做强“蓝领创新”品牌,工作室先后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冶金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国内外各类创新成果奖106项,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王军劳模创新工作室所取得的成绩仅仅是中国宝武众多岗位创新成果的一个缩影。创新作为中国宝武的DNA,已经融入宝武人的血液。多年来,中国宝武以系统规范的制度建设,将职工岗位创新活动引入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围绕“攻关的阵地、创意的源泉、成果的高地、人才的摇篮”四个定位,建立了280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和2300余个创新小组,通过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推动岗位创新从“单兵作战”向团队协作、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转变。从孔利明的001号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到王军的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一大批职工创新工作室脱颖而出。目前,中国宝武仅在上海区域就有2个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7个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其中3名一线工人、4项创新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名一线工人的创新成果获得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宝武职工平均每天申请专利7件,其中7成由一线工人创造,还有6成企业技术秘密由一线工人完成;形成了以“50后”为示范、“60后”为引领、“70后”为骨干、“80后”为中坚、“90后”为后备的人才梯队。岗位创新人才辈出、工作室建设规范有序、群星众创共享的职工岗位创新工作格局已形成,“蓝领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宝武的一张亮丽名片。
中国宝武工会主席张贺雷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面对上海建设科创中心,上海制造高端化发展趋势,制造业必须要有新思考、新使命、新作为。中国宝武将秉持钢铁报国初心,助力上海制造品牌建设,打造“大国重器”,铸就“镇国之宝”。中国宝武工会将站稳职工立场,守正创新,持续推进职工岗位创新活动,进一步探索强化创新平台、凝聚创新人才、整合创新资源、共享创新成果的新机制,进一步营造崇尚创新的良好环境,让蕴藏在职工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主人翁责任感充分激发。
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周奇对中国宝武在职工岗位创新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运行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有效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并就下阶段在全市范围内如何继续做好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认清形势,深刻把握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时代意义。创新是上海这座城市对广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广大劳动模范团结职工群众奋力实现上海发展新蓝图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二要广泛发动,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全市各行各业成为燎原星火。要建章立制,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常态化、长效化。以创新为要,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要交流合作,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互促互进。三要搭好协作平台、宣传平台和监督平台,切实提升劳模创新工作室引领效能。
周奇强调,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最大限度实现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引领、集智创新、协同攻关、传承技能、培育精神等功能,精准对接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努力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
会上,上海市总工会还布置了2020年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相关工作。
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 陈德荣致辞:肩负时代使命,汇聚磅礴“创新力量”!
劳模代表向全体员工发出倡议:坚持学习、敢于创新、责任担当、追求卓越!
编辑:傅宇
摄影:杨波
出品: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