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湖北省长王晓东学写材料

方家评说 方家评说 2022-09-09

(全文2600字,阅读时间约7—9分钟) 

 

王晓东,男,汉族,1960年1月出生,江西信丰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哲学学士,198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湖北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经常认真学习王晓东的文章并有机会聆听他的讲话。他的讲话稿观点鲜明、逻辑清晰、排比巧妙、文风清新、不落俗套、富有新意。他坐在讲话时声明宏亮、抑扬顿挫,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是一位颇具个性魅力的领导。



 

王晓东是领导干部中为数不多的真正搞材料出身的。他1983年8月从江西大学哲学系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江西省委农村政策研究室综合处工作,一干就是6年,从办事员写材料写到副处长。

 

其后,他给当时的省委主要领导当秘书,当过省委政策研究室党建政法处处长,官至贵州省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2000年元月当上了贵州省贵阳市委书记之后,就不再具体操刀和分管材料工作了。2016年9月至今担任湖北省省长。 

1



王晓东的讲话稿套路活、思想深,不是简单的讲究句式工整和排比对仗,而是基于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创新解构之后抽丝剥茧、浑然一体。其文稿的“数字化”特征鲜明,经常使用数字缩略语来提出理念、分析问题、拿出措施,并用缩略语支撑文章框架、巩固逻辑结构、贯穿全文始终,使人便于理解、便于记忆、便于吸收。

 

2016年,当上代省长之后,他提出要坚持“十个务必”奋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务必讲政治、务必讲学习、务必讲发展、务必讲改革、务必讲为民、务必讲担当、务必讲法治、务必讲数据、务必讲实效、务必讲廉洁)。

 

2017年,新任湖北省省长王晓东在省“两会“闭幕后,提出政府工作要坚持“五个干”(上下同欲对标干、突出重点精准干、撸起袖子加油干、遵循规律科学干、扑下身子务实干)。

 

2018年,湖北省新一届政府成立,省长王晓东提出,当好新时代答卷人,答好新时代“五张卷”(政治卷、发展卷、改革卷、民生卷、作风卷)。

 

2019年,新中国70华诞的大庆之年,经济爬坡过坎的大考之年,政府工作该怎么干?1月18日,省政府召开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省长王晓东提出坚持“五个敢”(敢字当头、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敢于斗争、敢于担当),推动政府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2020年,在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王晓东就政府工作如何做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谈了“四个必须”( 必须始终保持政治上清醒坚定、必须把力量凝聚到推进高质量发展上来、必须以执行和落实提高治理效能、必须提振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在具体阐述每个观点时,又精妙地展开,如在必须以执行和落实提高治理效能这部分讲了干部提能力、机制释能量、创新强能级三块,在必须提振担当作为的精气神这部分讲了牢记“为官避事平生耻” 、牢记“越是艰险越向前”、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三块。

 

2021年,在省政府第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把心思和精力凝聚到狠抓落实上来》,《人民日报》专门摘录刊登,他提出了“三个挑担”(要敢挑敢担、要多挑多担、要善挑善担)。


近日,应勇、王晓东带队到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学习,回来后,王晓东召开了“县域经济督促工作会议”,他现场发问:“为什么条件差不多的县,发展差别却那么大?” 他强调指出“决不能听听领导讲话很震动、看看外地经验很触动、想想未来发展很激动,落实到工作中一动不动!


2



王晓东担任湖北省常务副省长期间,一直分管省委改革办。他对改革工作高度重视、亲力亲为,对改革工作的认识深刻、推动有力。

2014年,在全省改革办主任会议上,王晓东提出要充分认清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切实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他提出的“三个第一”琅琅上口、构思巧妙、用语精当。要落实好“第一道工序”,打开解放思想的总闸门,着眼全局和长远,打破利益固化,勇于突破创新;要落实好“第一门功课”,上好市场大学课程,掌握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和规律,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落实好“第一年任务”,下好先手棋,打好当头炮,不折不扣完成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有序推进中央和省委确定的改革试点工作。

 

2015年,在鄂州召开的全省地市州改革现场会上,他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四个发力”:在找准改革关键上发力,突出抓好经济体制改革、改革试点示范和重大改革项目,在突破重大问题上落地;在加强改革谋划上发力,注重设计的整体性、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考评的导向性,在细化实施措施上落地;在把握改革规律上发力,结合地方发展战略、破解发展瓶颈和外地成功经验,在创造性地推进上落地;在凝聚改革力量上发力,改革意义让群众知晓,改革项目让群众“点菜”,改革过程让群众参与,改革成效让群众检验。

 

2016年,在省全面深化改革专项领导小组改革工作现场会上,王晓东指出了当前改革存在思想认识上、统筹协调上、部门利益上、运行上的“中梗阻”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要求在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改革部署中切实做到“三个确保、一个争当”:一是确保改革进程蹄急步稳,二是确保改革任务落地生效,三是确保改革成效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四是争当改革促进派。

 

印象最深的是,论及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时,他较早地提出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三量并进”的观点:加速“存量变革”,坚持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增量崛起”,发挥科技、人才、创新、资本的作用,培育壮大新经济;加速“变量突破”,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军民融合。笔者特别留意过,自他之后很多地方领导讲话才用存量、增量、变量这一说法。


王晓东在谈及民营经济发展时的一席话,也是相当的精彩:湖北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 " 冰山、高山、火山 " 正在翻越,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 " 卷帘门 "" 玻璃门 "" 旋转门 " 正在打破,适合民营经济发展的 " 水量、水温、水质 " 正在形成,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担心、揪心、烦心正在变为信心、放心、舒心,民营经济迎来了又一个大发展的春天。 


3



王晓东是写材料出身,自己精通写材料,对写材料有着独到独特的认识,也十分理解、关爱写材料的小伙伴们。


他的讲话稿都明显地带有其个人的风格和经验积淀,并不是他人代为捉刀能够成文的。对于他的讲话稿,他绝不当甩手掌柜,他会提出文稿的方向和思路,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甚至三级标题都由他自己拟定。所以跟他写材料的同志不算最辛苦而是幸运的了。


2014年湖北省政府研究室举办业务培训,时任常务副省长的王晓东专门就文稿起草专题辅导材料作出批示: 



研究室送来的发言稿,我都认真看了,讲得很好,我很受教育。写材料既是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苦差事,成果是领导的,辛苦是自己的。当然,自己受到的历炼和提高,也是其他难及的。

我体会,写材料就是功底、规律、特点三维纲要。所谓功底,就是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积累);所谓规律,就是掌握起草这类文稿的一般规律;所谓特点,就是符合领导的风格。

我认为,你们这支队伍,素质很好,优点很多,比我年轻时强很多。现在关键要解决两个问题:

1、实践问题,实践积累不足,胸中则无数,言中则无物,“无的放矢”。

2、方法问题,包括思维方式,写作方法,解决言之有理、有力,“适销对路”问题。

解决这两个问题,一要用心,勤于积累,勤于思考。二要恒心,不懈不怠,坚持必成。

我知道,同志们很努力,也很辛苦,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


我想,读着这份厚重的批示,每一个写材料的人都会在受益匪浅之时备感温馨和鼓舞。


 

每一位公务员都是普遍劳动者的一员|以职工的名义向干部致敬


乡下人的悲歌终将消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