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是他一生的座右铭!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其中“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一句,正是陈云当年创造性提出的。
1990年1月24日,陈云同浙江省党政军领导谈话时将事先题写的条幅“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赠送给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李泽民于1991年1月18日为《人民日报》撰写的《改善工作方法提高领导水平》的理论文章中阐述他学习陈云同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一重要思想的体会。
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
1905年6月13日,陈云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为自幼父母早逝,陈云从小被舅舅廖文光收为养子抚养长大。1919年高小毕业后,陈云为了不再加重家里的负担,放弃了继续求学的念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
在学徒的五年期间,陈云看遍了书店中的童话、章回小说、少年丛书,还利用业余时间到商务印书馆办的上海图书学校学习了三年。结业后,陈云开始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政治书籍,以探求救民强国的真理。虽然只有高等小学学历,陈云却是当时商务印书馆年轻职工中学识最渊博的一个。
1925年,陈云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中共青浦县委书记、淞浦特委组织部部长,中共江苏省委沪宁巡视员、江苏省委常委兼农委书记,中共上海闸北、法南区委书记和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书记等职,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
在延安的时候,陈云学习并仔细研究了大量的哲学与毛泽东的著作,并联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深入思考。后来,陈云讲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在延安,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我都看过,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要实事求是。”
对此,陈云提出了九个字,即:“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为了弄清“实事”,陈云还概括出了六个字:交换、比较、反复。
所谓交换,是指和其他人交换意见,既听下面意见,更听反面意见。所谓比较,是指把各种情况进行前后左右的比较。所谓反复,是指问题初步决定后,再摆一摆,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听听不同意见,即使没有不同意见,也要设想出可能有的反对意见。通过这些方法,尽可能做到全面认识事物,做出比较正确的决策。
陈云总结说:“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这是陈云对于自己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精辟归纳。
依靠调查研究作决策,是陈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每逢重大决策之前,陈云同志总要做大量调查研究,听取多方面意见。他脚踏实地,反对虚夸浮躁、急功近利。他常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
1953年统购统销政策实行后,部分农村“缺粮”叫声很高,出现了“家家谈统购,户户谈统销”的被动局面。这一政策是否正确,还能坚持多久,许多人表示怀疑。1955年1月,陈云亲自下江南,实地调查粮食统购统销与市场情况。通过在上海、江苏实地调查,陈云了解到有的地方粮食征购率高达65%至70%,有些家庭不够吃。
1955年5月,他又专程到松江、青浦调查粮食问题,因为家乡人民“不认为我是做了大官的就不敢说”,可以避免“上面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情况。
1977年8月13日,他在中共十一大上海代表团讨论会议上提出治党要注意两点:第一要对抬轿子、吹喇叭、逆风恶浪袭来时随风倒的人保持警惕。这样的人不是实事求是的人。第二要认真做到毛主席历来倡导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夸奖陈云懂经济工作,“他的方法是调查研究,不调查清楚他就不讲话”。
陈云每决大事,必定先作调查研究;他搞调查研究不是走形式、摆样子,而是认认真真、深入细致;他特别注意调查研究要听真话、查实情、见成效;他的调查研究不限于一时一事,而是随时的、经常的、广泛的。他在调查研究上的思想和经验,能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2015年6月12日,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纪念陈云同志,就要学习他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实事求是,陈云同志践行了一生。”
声明|根据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党史学习教育、上观新闻等综合。如有不妥,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