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把300个节育环制作成首饰,很美很暴力

点击右边星标 一条 2020-08-25
来自专辑
艺术大爆炸

每天一条独家原创视频

在今天文章开始前,想请大家花3秒帮忙做一件事:
1、点击顶部蓝字“一条”
2、进到公众号主页后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3、设为星标

感谢您的支持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

全世界佩戴节育环的女性有2/3在中国。

这是一种二战之后才兴起的避孕方式,

本质上其实来源于对女性的歧视。

2014年,艺术家把节育环做成了一件作品,

近日在北京展出,

在微博上引起热议,

大家纷纷晒出自己或长辈上环的故事。


《女人系列·节育环》 2014

周雯静是1989年生人,目前旅居巴黎和北京,

除了节育环,

手术刀,女人体,避孕药都是她的创作内容。


《避孕药》 2020

《红色系列Nº5》 影像动画  2016

《红色系列Nº3》 2016

周雯静最新个展《身体的对立面》

2020.6.23-7.7在巴黎展出

我们与远在巴黎的她进行连线,

她从视觉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词叫“临床艺术”,

她向我们讲述了她理解的女性、身体与疼痛。
自述   周雯静  编辑   鲁雨涵

周雯静接受一条采访

2011年,我陪我的母亲去取下她佩戴了20多年的节育环。手术之后,她出现了大出血的现象,引发了一些并发症,对我们的家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于是我开始关注节育环,大量地查询资料、研究背景、社会调查,最终在2014年的时候创作完成了这个作品。


我用的是节育环早期的材料:铜。按照1:1的比例,制作成300多个女性首饰,放在蓝丝绒的布上,做成一个装置作品。所有形状都是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乍一看很美,带着某种讽刺的意味。


《女人系列·节育环》 2014

二战时期,整个欧美出于“优化人类基因”的目的,开始用节育环对妇女进行强制性避孕。为了增加节育环取出的难度,它的形状被设计得很奇怪。上环的妇女,都被认为“不配生育”,还有一些被认为精神有问题。

目前,全世界佩戴节育环的女性,有三分之二都在中国。直到今天,还有很大一部分中国年轻女性在使用节育环作为避孕手段。最令我最震惊的事情是,当我问起她们节育环的运行机制和注意事项时,很多人一无所知。

上环会导致很多妇科疾病。很多女性上环后都出现了出血、腰酸、腹坠等不良反应,严重的人还会子宫穿孔、感染病变。

早期的时候,我在作品中尝试过按照节育环的生产时间排序,效果并不好。所以我最终选择了一个视觉为优的顺序,把更合适的形状摆在一起。


《女人系列·节育环(小版)》 2014
后来进行二次创作时,我把之前制作的节育环嵌入陶瓷之中,再取出来,烧制成了一个永恒的印记。和第一个作品相比,这个作品更强调疼痛嵌入的这种感觉。


《红色系列·节育环》2016

 节育环、手术刀、女人体 

2014年,我从四川美术学院硕士毕业,进入法国南特美术学院。来到法国之后,我不停地看各种博物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卢浮宫、奥塞或东京宫美术馆,反而是巴黎医科大学的医学历史博物馆。

馆内展示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所有外科临床手术器材。它们精致地被放在小木匣里,像精美的银质餐具一般,看上去很美,但内容却是暴力的、疼痛的。

这引发了我对手术刀的关注。我将手术刀按1:1的比例绘制下来,还把比例尺像数据一样标在了作品的旁边。


《红色系列Nº1》 纸本水彩  2016
在这冷冰冰的形状中间,我选择了一种红色的墨水,像云一样晕染。形式上的冷和内容上的热互相冲突,产生了让人被刺痛的感觉。

《红色系列Nº1》 纸本水彩  2016
我还把手术刀和节育环放在一起,制作成了壁纸。



《红色系列·壁纸》 打印壁纸  2016
做完两个作品之后,我发现自己在冥冥之中都使用了红色。我感觉可以一直往下做,于是开始了《红色系列》的创作。
这个系列的一个重要作品是孕妇的雕塑。我用实心石膏创作了12个女性的身体,去掉了头、手和腿,一切可以标示她身份、地位的象征部位都没有了,只留下了她的性征:她的胸和她隆起的腹部。

《红色系列Nº3》 石膏  2016
我把它们放入红色墨水之中,石膏吸水之后,呈现出了一种疾病在躯体上蔓延的效果。

《红色系列Nº3》 石膏  2016

红色有非常多的隐喻的意义。第一个意向就是血液。流血可能是女性身体在生物层面上最频繁的一种经历:经期、生产、疾病、受伤……

同时它又是一种充满了强烈情感的颜色。我尝试了各种各样的红,从偏粉红到偏深红,甚至细化到334号到318号红色之间。


《红色系列Nº5》 影像动画  2016

《红色系列》不同作品之间的连贯是偶发性的。节育环、手术刀、女人体。这三个是《红色系列》里的典型形象,同时也贯穿了我想表达的主要议题——性别、身体、疼痛、疾病、权力之间的关系。


《红色系列Nº2》 水彩 2016

 “临床艺术” 

我的家人之中没有艺术家,反而有很多医生或者是做医学方面研究的人。我经常和他们辩论关于医学和艺术的话题。

医学是一个实用主义的学科,它对应的是治愈、治疗这些词汇。而艺术看上去非常的无用,它没有这些功能。

《孕》 胶贴 2017

我想创作一个词叫“临床艺术”,不是指用艺术去治疗临床疾病,而是用目视的方式,揭示医学和艺术的交汇点,引起大家的反思。

以我现在正在做的新作品为例:《避孕药》和《增生》。《避孕药》的主题是21天短效避孕药。我身边有朋友在服用这个药,它的内容物就是雌激素和孕激素,药理基础就是把女性的生育能力当成一种病来治疗,我觉得这个逻辑很有意思。


《避孕药》 综合材料 2020
我把市面上我能找到的红色亚克力全部找到,定下来了这么一个有点神秘的颜色,制作了这个作品。 

《避孕药》 综合材料 2020
另外一个作品《增生》,画的是乳腺增生的X光照片,在中国叫乳腺钼靶。我收集了来自网络上不同国家的乳腺X光的医学摄影,把片子里的图像重新绘制下来。

《增生》 纸本绘画  2020
这个作品中我最感兴趣的点就是关于医学的目视:病人到医院来寻求治疗,却变成一种景观。
我把这个作品系列取名为《以疾病为名》。很多人一生留下来最重要的图像,可能不是他们的某张个人照片,而是他得了乳腺疾病之后拍下的X光片,以“乳腺癌”或者“乳腺增生”命名,在网络上无限地传播。

《增生》 纸本绘画  2020
我准备创作100幅乳腺增生绘画。试想这些作品在展览的时候,一个普通人可能看到的是蘑菇,是一种云状的物体,但是一个医生看到的可能就是各种各样的病变。
在生命和死亡之间有一个东西,就是疾病。米歇尔·福柯在《临床医学的诞生》这本书中说过,其实人不是因为生病所以死亡,而是正因为他们会死亡,所以才有了疾病。这是我觉得医学和艺术很重要的跨界点,我在这两种目光之间来回穿梭。

《9月》 石膏 2017

《我心爱的》 陶瓷 2017

 我们每个人经历的日常,合起来就是历史 

我在巴黎的生活特别“奢侈”。每周三、周五,我都会去卢浮宫,按照美术史的脉络,一个晚上只看一件作品,在作品前写作或者临摹。这让我对美术史开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法国给我的很大一个影响就是方法论的改变。很多我的法国艺术家朋友,每年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不工作,不创作,专门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读书、戏剧、影视,让自己的理论往更深处走。

艺术家拥有的最大权力,就是对这个世界的诠释权。艺术家不是科学家,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考证;他可以跳跃一些中间阶段,直达感觉层面。


《权力词典》 书籍 2017
2018年11月,我的《红色系列》第一次在国内展出,取了一个标题叫做“拒绝永恒”。永恒这样的词汇相对来说非常地宏观,而我更主张微观、具体地去记述历史。

在我最开始创作的时候,其实已经无意识地用了这种手法。2014年,和《节育环》同一时间完成的还有一个作品,叫作《取暖》。 
我把我母亲衣柜里,从2004到2014的十年间,所有衣服的商标收集了起来,像标本一样钉在1.2米×1.4米的框子上,把每一件衣服的购买时间、款式、型号、颜色写成了标签放在商标下面,做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装置作品。 

《女人系列·取暖》 商标/大头针 2014
仔细看这些商标,你可以看出背后那个人的身材特征和经济状况的变化,甚至可以知道某个外国品牌什么时候进入到了中国,什么时候进入到了一个三线城市,这也是这十年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微观史。

《生产/符号》 毛巾 2017

为废弃的重棉四厂所创作

工厂退休女工穿着曾经的工作服在作品前合影

卡洛·金斯伯格在《符号,轨迹,线索》一书中提到 “微观史”的概念,每一个具体的人、每天经历的具体的事件,把这些细小的事件记录下来,它就成了一部文明史。

我还会继续地用这种方式把历史记录下去。

近期报道:

《5个女生的独居豪宅》

《女硕士靠一块布征服欧洲人》

《北京5个好友各分一套房爆改》

《他终于出了本没被禁的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