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忆】李冠兴:1967年扎根二〇二厂,成为当时包头唯一的院士,勇攀核工业的高峰!

2017-04-11 包头日报

开栏的话


1947年5月,曙光照亮草原。

光阴荏苒,70个春秋在革命与建设的行进曲中铿锵而过。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辛勤创业、团结奋进,如今已收获丰硕的果实。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时代将呈现新的风貌。《包头日报》从3月7日起开辟“包头记忆”专栏,回忆过去建设包头的重大事件,缅怀那些为建设包头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们,激励鹿城人民共同挺钢铁脊梁、振包头雄风!


李冠兴 奋力钻研核工业的院士人生

李冠兴,1940年出生于上海市。1956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62—1966年继续攻读本校核材料专业硕士学位。1967年毕业分配到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二〇二厂。


风华正茂的李冠兴,走出清华大学校门,满怀报效国家、发展核工业的理想,扎根到塞外包头二〇二厂,开始了奋力登攀核工业科技高峰的事业。


在二〇二厂工作的几十年来,他孜孜以求、奋力钻研,历任专题组长、组长、分室主任,副所长,厂副总工程师、厂总工程师、厂长等职。对我国生产堆燃料元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提高元件成品率和降低堆内事故率方面取得重要成就;主持了结构复杂、工艺难度大的某燃料元件的研制工作。


在工厂经济状况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李冠兴四处奔走,争取多方支持,筹建了具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建设了研发基地,争取到一批重大科研项目。


李冠兴以敏锐的直觉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带领团队,领导组织了我国第一条重水堆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工艺技术攻关工作,为生产出第一组合格的重水堆核电燃料棒束,为秦山三期核电站燃料元件国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生产线工艺装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在科技管理工作中,他坚持高标准和实事求是,积极倡导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1982年—1984年,李冠兴公派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冶金工程系访问学者。回国前其导师在给材料界老前辈张沛霖院士的信中对李冠兴倍加赞赏,认为李冠兴“是一位非常有才干和勤奋工作的年轻人。他向我显示了他具有分析处理范围广泛的各类不同问题的能力。”1990年晋升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和材料学部院士。


2004年,响应包头市委建设经济强市的号召,李冠兴和同事们夜以继日攻关夺隘,在两个国防预科研项目研究上有所突破,为二〇二厂科研工作争了光,也为包头市科技事业添了彩。


作为当时包头市唯一的一名院士,李冠兴多次谢绝大城市、大企业的高薪聘请,在相对比较艰苦的内蒙古地区,几十年如一日,脚踏实地、勤奋耕耘在他热爱的核试验领域。先后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曾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文 | 包头日报记者 张燕青

责任编辑 | 卉儿 星侃

转载注明:来源包头日报微信平台(BaotouDaily)

大家都在看 揭秘!你所不知道的那些关于包钢建厂的事儿……
 唐章媛:28年甘愿奉献全部青春年华!终成“坦克之母”! 太震撼!享誉世界的白云鄂博稀土发现者原来是他!


请点击此处 关注本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