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掌门人│35年为测绘事业痴狂 ——中海达廖定海的传奇人生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中海达董事长 廖定海
16岁进入大学攻读海洋测绘专业,18年的军旅生涯中,他6下南沙完成了整个南沙群岛的勘探工作,科研成果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实现测绘设备国产化,他转业后毅然创立中海达,不仅研发出第一代国产GPS设备,还紧随国家北斗战略,在芯片技术和市场开拓上取得双突破——他就是中海达董事长廖定海。
在上海证券报、约珥传媒联合打造的《直面掌门人》节目中,这位先后集军人、专家、企业家角色于一身的传奇人物说,作为军人,他尽到了保家卫国的义务;作为企业家,他秉承的是回报社会情怀;(测绘)专家这个角色,则是他一辈子的爱好,他创立了中海达,最大的梦想就是把中海达做强、做大。
欲看完整视频内容,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18年6下南沙 国产GPS第一人
“一图在手,天下我走”,各种地图拯救了路盲,而“测绘地理信息”才是那个幕后英雄,廖定海则是这个领域的翘楚。
1979年,16岁的浙江金华少年廖定海走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连舰艇学院,开始攻读海洋测绘专业。4年之后,他被分配到南海舰队,开始了钟爱的海洋测绘工作。“最长的一次,我在岛上呆了两个半月。”廖定海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每天奔波在南海、西沙的各个岛礁进行测绘。
驻扎海岛的日子艰苦异常,但更难的是,南海的气候千变万化,南海的海域一片汪洋,当时的测绘设备比较落后,常规的测量手段根本无法完成对南海群岛的测量。“我清楚记得那是1988年,我们进行了一整年的勘探,但是因为技术和设备落后,最终的成果却不能用。”廖定海回忆起这段往事,依然感慨不已。
学以致用,在廖定海建议购买了2台GPS接收机后,这个勘探任务终于完成。之后,为了获得更精确的测量结果,廖定海开始研究测绘设备,和同事一起首创了差分GPS,我国海洋测绘开始用上自主研发的设备。
从军18载,6下南沙,廖定海与团队一起完成了南沙群岛的勘测,也在奋斗中获得了成长与赞誉。上世纪90年代初,30岁出头的廖定海就成了海军系统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他主持的科研成果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勘探工作经历让廖定海深刻认识到当时我国在勘测设备领域的落后,面对进口设备,他一直有一个梦想:早日用上国产的先进设备。一件小事让廖定海看到了“梦想的曙光”。一次偶然的机会,廖定海参加了一个行业展览会,现场的装备都很落后;那之后,廖定海跟南方测绘合作了2年,自己研发的设备投向市场后大受欢迎。
“这个时候,我就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了。”执着于研发新技术,廖定海在转业时选择了自主择业,并把50万元的安家费悉数投入创业中,于1999年创立了中海达。
白手起家有多困难可想而知。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甚至销售员、生产人员,廖定海一人身兼数职,晚上11点下班是常态。累了怎么办?“我那个时候经常半夜三更开车到白云山,在山顶呐喊、眺望广州市的夜景。”廖定海说,呐喊以后心里就开阔多了,然后继续做研发、跑客户。
就这样,廖定海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仅用3年时间就推出了HD系列GPS产品,这是第一代国产GPS产品,性能媲美进口品牌,也确立了中海达GPS产品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中海达在2002年推出了国产第三代GPS产品,2003年推出了业界首创的数字化测深仪,2004年推出第四代国产GPS产品。
紧随北斗战略 技术和市场双突破
“如果人为地局部关掉GPS系统,就可以造成精度降低或者干扰军事应用。”长期的军旅生涯,让廖定海敏锐地意识到采用GPS的风险,中国需要有自己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2000年,国家开始计划做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BDS),这让廖定海很兴奋。之后,他开始带领中海达深耕北斗卫星导航产业。
今年5月23日,中海达发布了HI-RTP“全球精度”定位服务系统,最新国产全自主技术的北斗高精度导航射频芯片“恒星一号”、GNSS碟状天线等产品同期发布。
“全球精度”HI-RTP系统是一套覆盖全球的高精度星基增强系统,它利用全球均匀分布的地面跟踪站网,生成高精度的实时卫星轨道、钟差以及电离层等数据产品,并通过L波段通讯卫星或者Internet网络的方式播发给用户,用户基于单站接收机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实时动态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恒星一号”则适用于美国的GPS、中国的北斗、俄罗斯的GLONASS(格洛纳斯)、欧盟的GALILEO(伽利略)4个卫星系统的所有频点,可实现对全球所有卫星导航星座的全频带兼容,且每个通道中频带宽可通过软件设置调整,比国外芯片具有更大的优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海达的“恒星一号”射频芯片、板卡、GNSS碟状天线等适用于无人驾驶等领域,可实现快速、及时、精准的卫星导航定位,新产品的发布意味着公司形成向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新兴业务领域拓展的核心技术支撑。
廖定海介绍,“恒星一号”射频芯片采用了高度集成化设计,突破了国外厂商的核心部件供应限制,也将促进卫星导航终端产品成本下降;星基增强系统则具有覆盖范围广、无死角、用户容量大、使用成本低、不受网络通讯环境约束等优点。
据悉,“恒星一号”射频芯片将于2019年在自主北斗高精度板卡及无人机高精度导航模块上实现规模化应用。目前,HI-RTP全球参考站已达100余个,预计将在今年进行亚太区试运行,并计划在2019年至2020年全球参考站达到220个以上,从而实现全球区域星基增强服务。
北斗系统能用在哪里呢?“只要你想到的地方,都可以用到北斗系统。”廖定海介绍,除了导航,北斗定位系统可以运用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
“下一步,中海达将在保持技术领先状态下,进一步加码国际市场。”廖定海介绍,中海达已经积极布局国际化,一是在东南亚、北欧、中东等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二是积极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整合到公司体系内。
布局无人智能载体 构建应用生态
取得了技术领先优势,廖定海并未放慢前进的步伐,他依然在寻找下一个“黑科技”,这个时候,无人智能载体进入了他的视线。
因看好无人机发展前景,早在2015年11月,中海达就使用自有资金1000万元,通过增资收购方式取得了天津腾云智航科技有限公司55%的股权。
“进入无人机等无人智能载体领域,也是公司围绕高精度卫星定位产业所做的延伸。”廖定海介绍,无人载体是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无人机、无人车等将被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勘探领域;而这些无人载体所需要的高精度定位和高精度地理信息恰恰是公司的长项,通过进入这样的下游领域,公司可以将主业做得更大。
据悉,公司的“恒星一号”已在无人机领域小批量应用;GNSS碟状天线已与公司最新的机载型GNSS接收机进行集成并成功应用于菜鸟物流ET实验室最新发布的“G+无人快递车”上,帮助无人车高效接收卫星信号,实现快速精准定位和导航。
廖定海介绍,在无人智能载体、无人驾驶相关业务领域,公司已经开始小批量供应解决方案产品。
2018年,中海达明确提出新时期战略目标:巩固北斗+精准位置应用解决方案的领导地位,构建时空大数据生态链,重点拓展测绘地理信息、无人智能载体、科技旅游和军品等业务领域。
中海达2017年7月以2.15亿元收购灵境科技48.57%股权,从而介入科技旅游这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市场。廖定海介绍,科技旅游、科技教育也是公司围绕高精度卫星定位主业向下游的应用延伸。“我们通过无人机、移动测量车等设备采集三维信息,可以为观众构建一个浸入式的全息场景,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科技旅游将是公司接下来发力的重点。廖定海介绍,基于灵境科技的先进技术和良好运营,公司旗下的都市圈、海达数云、浙江中海达等子公司将从不同层面在科技旅游业务的经营链条上受益。
廖定海说,下一步还会通过外延式并购来增强企业力量,但他将标的严格限定在与主业相关的领域:一是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二是科技旅游业务,三是无人智能载体,四是军民融合领域。
对于最后一条,廖定海强调做军品是一种荣耀和使命,“我曾是军人,现在办企业,我渴望将我们的技术应用到军事领域,增强我们的国防力量。”
痴迷测绘地理信息
专注、利他的企业文化
1999年创立中海达、2011年带领公司顺利登陆创业板。对于成功秘诀,廖定海总结为“专注”:专注研发,才有了好的技术;专注为客户创造价值,才有了好的产品和服务。
正是由于专注的理念,在中海达上市后,廖定海并没有急于去做大公司规模,而是继续专注于技术研发和主营布局。“做强后才能稳步发展,我们前期投资的很多技术和应用方向,现在已经开始进入持续收获期了。”
从军人到专家、再到企业家,奉献、利他的理念贯穿了廖定海的一言一行。“大家一开始不是那么信任国产设备,我们真正去帮助客户创造价值、解决问题,慢慢就建立起了长期的信任。”廖定海告诉记者,做企业,一定要有利他之心,这样大家才能利你,企业才能有所发展。中海达的企业文化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幸福、为股东创造财富、为社会承担责任。
对于最大的梦想是什么这个问题,廖定海笑着对记者说,自己是随遇而安的人,既然进入了测绘行业,创立了中海达,最大的梦想就是把公司做好。
编辑:祝建华
往期回顾
直面掌门人│从“海上”到上海 诚意药业颜贻意的38载掌舵传奇
本期责任编辑:张晓光
▼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编辑、重新发布,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联系我们:021-38967805。
每一个赞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