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建龙微纳李建波:分子筛托起实业报国梦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河南小城偃师何以能走出世界一流的新材料新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建龙微纳如何迸发出对话世界的科创力量?从跟跑者到领跑者,建龙微纳的新方向又在哪里?
近日,在“走进科创板公司”系列活动——《科创中国》节目中,上证报记者走进国内分子筛龙头建龙微纳,深入挖掘公司的科技“硬实力”。
以前常被人称为“隐形冠军”,科创板让建龙微纳从默默发展走向台前。建龙微纳董事长李建波向上证报记者坦言,“登陆科创板不是终点,而是进一步缩短与国际分子筛巨头企业差距、促进公司新发展的机会。”
23年的时间,李建波和他掌舵的建龙微纳创造了至少两个第一:研制出国内首个锂X型分子筛产品,改变了国内制氧分子筛定价体系;成为全球第一家实现人工合成和工业化生产HEU型分子筛的企业,带动中国分子筛新材料从跟跑迈向领跑。
尽管成就斐然,但在李建波看来,建龙微纳才刚刚起航,“目前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还是远远不够的。”李建波说,建龙微纳的成长仍在加速,他笑言:“我们的愿景要与欧美企业同台竞技,成为世界一流的分子筛公司。”
拥有全产业链规模优势
矗立在建龙微纳厂区门口处的巨型分子筛化学骨架结构,构成了记者对分子筛的初印象。
而在建龙微纳展厅内,映入眼帘的两根盛满了外观形似白色“小石子”的透明玻璃柱和一侧摆放整齐的医疗制氧机,让人对分子筛这一新材料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在建龙微纳,展厅变成了宣传分子筛行业的“窗口”,而掌门人李建波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分子筛“宣传大使”。
“分子筛,顾名思义它具有‘筛分’分子的作用,其内部有许多孔径均匀的孔道和排列整齐的孔穴,可以把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分子分开。”李建波介绍,在制氧领域,分子筛可以让分子直径3.5埃的氧气通过,而分子直径3.6埃的氮气、4埃的水分子等则被吸附在分子筛内。
基于这样的功能和技术,在医疗领域,医院可用“中心供氧系统”取代氧气钢瓶,实现管道供氧;在日常生活中,“小身材大容量”的医用便携式制氧机走进了千家万户。
“小小分子筛催化大产业。”李建波说,除了医疗领域,中空玻璃、化妆品、耳机扬声器降噪、油漆涂料、墨水、制冷剂、气动刹车、新能源汽车电解液脱水等都可以用到分子筛。此外,净化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等这些生活中的熟悉场景都离不开分子筛这种新材料。
从原理到工艺,从种类到应用,一切与分子筛有关的,无论是拗口的型号还是行业数据,李建波全部都如数家珍。
对分子筛了如指掌,得益于建龙微纳的全产业链规模优势——从2002年建成第一条原粉生产线,到2010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JLOX系列制氧分子筛生产线。经过多年发展,建龙微纳已搭建了一条涵盖分子筛原粉、分子筛活化粉、成型分子筛和活性氧化铝的全产业链,也是国内少数几家具备万吨产能的企业之一。
构建全产业链同时,公司又不停地向技术含量高的品种扩展。目前公司产品涵盖4大系列,110余种规格,已成为全球规模第六的吸附分子筛企业。
创新赋能,从跟跑迈向领跑
为何会把分子筛这个小众又冷门的产业作为当初创业的方向?
李建波告诉记者,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从部队回来后,先是进入了硅酸钠这一行业,由于硅酸钠这一产品的销售半径限制等问题,制约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也在谋求转型。
彼时,改革开放的大门进一步打开,大量外企涌入,全球分子筛龙头纷纷进入中国,拓展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带动了分子筛行业的进步。在此背景下,前身从事化工领域的建龙微纳将目光瞄准了分子筛。
北上南下的市场调研、拜访专家学者后,李建波意识到,当时分子筛的主要产能和应用都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国内的研发产业化都比较薄弱,核心技术和人才被垄断。“分子筛对国家而言是一个是重要新材料,而当时的局面更坚定了决心。一定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李建波说。
带着“科技兴企、实业报国”的使命,李建波带领团队开始了一次次技术攻坚。
技术攻克绝非易事。以锂X型分子筛产品为例,从研发到小试、中试、量产,建龙微纳历经无数次的研发实验和生产调试。“尤其是在最后的量产调试期,焙烧温度的毫厘之差就可能导致整批次产品的报废。”李建波回忆道,尽管自己当时顶着巨大的压力,但在研发的路上仍未退缩。
经过6年的努力,建龙微纳终于成为了全球第六家、国内第一家生产锂X型分子筛产品的企业。
从最终产品性能来看,在同样工况条件下,锂X型分子筛的氧气回收率是传统分子筛的2倍以上,大幅提高了制氧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建龙微纳的这一突破,改变了国内制氧分子筛定价体系。
“以前分子筛的定价机制都是由海外分子筛国际巨头说的算。”李建波说,我们的产品一经面世,进入全球市场供应体系后,在实现国内产品自主保障的基础上,也给了市场更多更好的选择,降低了被海外企业卡脖子的风险,进一步促进了分子筛行业的蓬勃发展。
随后,李建波和他的团队乘胜追击,又成为全球首家实现人工合成和工业化生产H型分子筛的企业。据介绍,H型分子筛在核废水处理、甲烷提纯及煤化工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如何从曾经的跟跑者转变为引领者?李建波言简意赅——“持续创新!”
他介绍,建龙微纳已经形成了“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迭代研发战略机制,以保证每一代产品的技术水平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此外,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相结合、产品研发与应用研发相结合的模式,持续研发新产品,开拓新的应用市场,不断优化现有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目前公司拥有发明专利20项,其中包含海外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
资本助力,开启产业进阶之路
2019年12月,建龙微纳以“河南科创板第一股”、“中国分子筛第一股”的身份,正式登陆科创板。
李建波坦言,上市后我们提了两个要求,一个是行稳致远。冷静地审视过往公司发展中所创造的成绩,审视未来我们努力前行的方向和目标。按照一米宽、一百米深的原则,做精做细分子筛主业;第二点是审慎决策布局,相比国际分子筛企业,建龙微纳已经有了同台竞技的资格和能力,但也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据业内人士介绍,全球共发现有253种不同的分子筛结构,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仅有23种,此外,与海外国际大型分子筛企业相比,建龙微纳在产能规模和产品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科创板上市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缩短与国际分子筛巨头差距的机会,”李建波直言,“中国分子筛材料的发展起步虽然较西方发达国家晚,但在近年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推动下,国内分子筛材料产业的发展也很快,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
那么,如何缩短与国际分子筛巨头差距?李建波坚定地说,我们将通过持续聚焦主业,围绕分子筛材料不断深挖,以“三品战略”、“吸转催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为支点,做细做专,做一米宽、百米深的企业,进一步增强公司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保持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他进一步解释道,“三品战略”即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公司产品和技术研发的重要支点,也是公司探索分子筛新材料中的落脚点。同时,在国内分子筛催化剂领域,石油化工和煤化工是分子筛催化剂的主要应用领域,因此要将坚定从吸附领域向催化领域转变的战略。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在国际市场上树立品牌形象,将公司高质量的产品送出国门,走向海外市场。
从布局动作看,建龙微纳上述发展蓝图已逐步照进现实,目前公司已在环境治理领域、能源化工领域用分子筛催化剂方面完成了布局,并储备了煤制乙醇分子筛催化剂、煤制丙烯分子筛催化剂和柴油车尾气脱硝催化剂等产品。
今年上半年,建龙微纳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实现营业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70.56%;实现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100.56%。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李建波说,企业的发展是赛跑,更是长跑,目前公司尚处于快速成长期,要凝神聚力,行稳致远。“我们将按照一米宽、一百米深的原则,做精做细分子筛主业;同时要以滚石上坡的精神,不断突破,实现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
创业至今,建龙微纳已经走过了20多年,当记者问及建龙微纳下一个20年时,李建波笑言:“我们的愿景要与欧美企业同台竞技,成为世界一流的分子筛公司。”
【一问一答】
研发投入是检验科创板上市企业科创属性的“硬核”指标。公司目前研发投入情况如何?
回答:我们长期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研发投入,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约1913.7万元,同比增长31.68%。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46.07%,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为5.39%,较上年同期增加1.65个百分点。
研发体系方面,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研发平台。公司与中科院、吉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分子筛行业顶级研发人员保持长期的研发合作,并通过迭代式研发战略机制,保证每一代产品的技术水平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地处河南偃师,与北上广深等相比,资源、人才优势等存在一定差距,您是通过哪些管理理念和举措去吸引并留住人才的?
回答:建龙微纳是偃师土生土长的企业,相比一线城市这里有其不足,但也有其自身的发展优势。在人才吸引方面,首先公司一直将人才视为根本,在充分尊重人才的基础上,通过新产品开发的收益奖励、股权激励等方式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人才培养机制上,我们搭建高端技术人才培养及输送体系,研发人员读博期间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变,并对专项研究成果给予专项奖励。
在上市一周年之际,建龙微纳选择在泰国布局了公司首个海外生产基地,此举背后有何深意?
回答:国际化战略的布局是公司发展的长期战略,我们也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利用超募资金在泰国建设了建龙微纳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充分利用泰国市场、税收及劳动力成本等优势,服务于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市场。该基地计划于今年年底建成,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1.2万吨多系列成型分子筛。
未来,建龙微纳在国内拥有更高的服务客户能力,国际市场上能够和全球其他的分子筛制造商同台竞技。
往期回顾 |
科创中国│泰坦科技:助力硬科技更“硬” 让科学服务更好赋能创新
本期责任编辑:邵子怡
监制:浦泓毅
▼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