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2.95亿元存款莫名质押案牵出大料!浦发银行称科远智慧收到的询证函回函为假!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又一回合!上市公司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远智慧”)近3亿元浦发银行存款“不知情被质押”一事,有了最新进展。
在披露近3亿元存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质押一事后,科远智慧近期收到深交所问询函,其中问询问题包括“请年审会计师结合公司2020年底银行存款询证函回函情况,补充说明相关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所获审计证据是否准确,公司2020年年报关于银行存款质押状态的披露是否存在真实准确”。
11月24日晚间,科远智慧就问询函一一回复,并就存款询证函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列式。同日晚间,浦发银行声明,经该行核查,科远智慧年审会计师收到的“2020年底银行存款询证函回函”非浦发银行出具。浦发银行南通分行已将相关证据资料提供公安机关作进一步查证。
从公开信息来看,就“询证函回函”这一真假问题,显然双方各执一词。浦发银行近3亿元存款“莫名被质押”事件,如同渤海银行28亿元存款莫名被质押一样,陷入“罗生门”。到底谁在撒谎?若询证函回函为假,那么科远智慧财报是否可信?
今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深入做好银行机构“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有关工作的通知,直指近期发生的存单质押票据业务、个人信息安全等风险事件。
聚焦:
存款询证函回函是假的?
11月24日晚间,科远智慧公告回复问询函表示,年审会计师针对公司子公司南京科远智慧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截至2020年12月31日,存放在浦发银行南通分行营业部的款项向浦发银行南通分行营业部进行了函证,并列示了询证的主要信息情况。该函证采用了财政部办公厅、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银行函证及回函工作操作指引》的通知中规定的银行询证函格式。
浦发银行南通分行营业部针对上述询证函每项的询证信息都加盖了“相符”章和经办人为“贾某某”印章予以确认,并在上述询证函的结论项中“经本行核对,所函证项目与本行记载信息相符。特此函复。”的栏目中填写:“第一项至第十四项询证无误”。经办人填写为“贾某某”并加盖印章,复核人填写为“王某”,日期签署为“2021年4月8日”,并加盖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南通分行营业部业务章。
年审会计师针对上述银行存款实施了审计程序并获取了相关的证据,一共5条如下:
据此,年审会计师认为通过实施上述审计程序所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公司2020年年报关于银行存款质押状态的披露是真实准确的。
很快上述结论被浦发银行“推翻”。
同日,浦发银行发布声明,经该行核查,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审会计师收到的“2020年底银行存款询证函回函”非浦发银行出具。浦发银行南通分行已将相关证据资料提供公安机关作进一步查证。
浦发银行声明称,目前,案件侦办正在推进,该行全力配合公安机关相关调查取证工作,以利尽快查明事实真相。该行南通分行各项经营工作正常有序,客户服务未受影响。
回顾:
科远智慧2.95亿元“不知情”被质押
11月15日,科远智慧公告称,截至公告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南京科远智慧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在浦发银行南通分行购买的定期存款总额为3.45亿元。其中,到期未能赎回的金额为4000万元,未到期显示被质押状态的金额为2.55亿元,公司对上述所有质押行为毫不知情。
科远智慧同日称,公司管理层第一时间积极与浦发银行沟通,催收上述产品的兑付款项,并已于2021年11月15日向警方及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报案。
当日晚间,浦发银行亦表示向公安机关进行了刑事报案,并提供了相关业务资料。后续,浦发银行将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切实维护相关各方合法权益。
蹊跷的是,这笔质押担保的融资方——南通瑞豪贸易公司大股东的回复也语焉不详。该公司大股东曾向媒体称,他本人与南通瑞豪贸易没有实质上的关系,对融资的事情毫不知情。
根据目前各方信息来看,浦发银行存款被质押一事,几方各执一词,如同渤海银行28亿元存款莫名被质押一样,陷入“罗生门”。
科远智慧披露的财务情况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科远智慧在资产方面,持有货币资金4.76亿元,流动资产合计18.35亿元,总资产合计30.65亿元;在负债方面,流动负债8.19亿元,总负债8.35亿元,本期资产负债率27.25%,流动比率2.24,优于同业水平。
监管部门:
进驻银行开展现场调查
上述存款被质押事件,目前已进入侦查阶段,并引发监管部门高度关注。日前,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时表示,近期个别商业银行与企业客户因存单质押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生纠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银保监会对此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要求相关银保监局组成工作组,进驻银行开展现场调查”。
今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深入做好银行机构“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存单质押票据业务、个人信息安全等风险事件,社会影响恶劣,损害了银行业的整体声誉,暴露了相关银行风险合规意识淡薄、业务潜在风险评估不足、核心管理制度与控制措施缺失、内部员工道德风险突出等问题。亟需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加快弥补管理缺陷和漏洞,从根本上扭转重效益轻合规、内控要求为业务发展让路的局面。
编辑:陈 羽
校对:孙洁华
图编:周 洋
制作:何永欣
责编:邵子怡
监制:浦泓毅
签发:潘林青
往期回顾 |
蚂蚁集团大动作!“花呗”启动品牌隔离,大部分用户额度将在1万元以内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