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李静:我走的每一步,都有你的见证

李静 上海证券报 2022-01-07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今年是《上海证券报》创刊三十周年。三十而立,风华正茂,执笔为器,书写春秋。作为金融行业最具权威性、最为专业的媒体之一,见证了我国腾飞的黄金时代,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见证了经济发展的每个精彩瞬间。


上证报的三十年,也是我的三十年,它几乎伴随着我职业生涯的每一步,对我的事业产生着深深的影响。


1991年,作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专刊的《上海证券》创刊并在内部发行。正好在这一年,我大学临近毕业,实习、择业,与上证报一样蓄势待发;我们畅想着春天的故事,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期望。


1993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新华社上海分社合办《上海证券报》,并正式公开发行。那一年,我由中远集团派到平安保险总公司,成为了一名保险人。那年的深圳,证券市场很是火爆,作为初入职场的“菜鸟”,我与《上海证券报》一起成长。在那个信息相对匮乏的年代,它为我打开了获取知识的窗口,让我了解经济走势、了解政策导向、了解行业动态,为我推开了进入金融行业的大门。


1996年,《上海证券报》成为证监会、原保监会和原银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作为金融行业从业者,更是必读的刊物,每一篇及时的新闻资讯、每一篇特色的深度报道,都在金融行业和资本市场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


后来,我逐渐走上管理岗位,《上海证券报》赋予我更加专业的能力,也带给我更多的行业思考。近30多年的保险行业从业经历,从海上保险到财险,从核保再保理赔等专业领域到责任险的尝试,再从寿险到健康险,我几乎经历了保险行业的全流程,把保险各个门类基本上都了解了之后,逐渐看清保险发展的底层和内在基本逻辑,更让我经常深思的一个话题是:保险的本质是什么?


一张保单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家庭的信任。“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我对2000多年前孟子的话语记忆犹新,我认为这句话完美地阐释了保险到底是什么,保险的本质就是互助共济,风险共担。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开始寻求职业发展上新的突破。2014年,原保监会发布了《相互保险组织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就相互保险组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我产生了极大的触动,这不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理想保险的样子么。


“互助共济、风险共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会员“共建、共治、共享”,这些相互保险的核心理念,让我异常兴奋,我觉得相互保险会在中国这片土壤开花结果,普惠更多的老百姓。


带着这样的热忱,我和团队开始了学习之路。2015年1月,在原保监会印发《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后,就第一时间向原保监会递交了申办材料。2017年2月14日,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作为第一家全国性的相互保险组织顺利开业。


成立以来,我们借助相互保险机制优势,致力于满足特定领域、特定人群的特定保障,探索中国特色相互保险独特价值和模式,积极树立普惠型保险品牌形象。至今开发了一系列针对特定人群的普惠型保障产品,包括“宝无忧”“肾爱保”“卡友保”“万户健康保”等等,持续聚焦“一老一小”、“慢病特病”、新经济从业者等特定人群保障需求,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和其他弱势群体的保险服务力度,尝试用相互保险机制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惠而不费的优质保险服务。每个项目的背后,都引起了《上海证券报》的关注和报道,通过《上海证券报》的传播,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相互保险,了解相互保险精神。


我们遵守会员“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让会员当家作主,定期组织会员恳谈会,听取大家意见,公开披露特定人群互助计划运营情况,接受会员及公众监督,努力做一家不一样的保险公司。这一切背后,也有《上海证券报》的身影,作为信息披露平台和公正媒体,我们始终接受《上海证券报》等媒体的监督,让相互保险更加透明、让众惠相互更加透明。


在和《上海证券报》的交往中,更为深刻的是与《上海证券报》黄蕾老师的持续交流过程。记得第一次见到黄蕾老师,那是在众惠相互刚成立不久。我向黄蕾老师介绍相互保险机制的运行,没想到她认认真真地听完,并谈及了对相互保险很深的理解,让我很吃惊。毕竟相互保险在国内还是新兴事物,比较小众,可见在采访之前一定做了很多功课,也让我看到了《上海证券报》这样权威媒体的专业态度。


在此之后,我与《上海证券报》的记者编辑老师有了更多交流,很愿意和他们分享众惠相互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听取宏观与微观的判断,以及对众惠相互的建议与反馈,从这家更贴近市场、更有创新基因的媒体,我汲取的不仅是信息,更是信心和信念,更给予我坚持的力量。


三十而立,《上海证券报》的三十岁,也是我职业生涯的三十岁。正如标题所言,我走的每一步,都有你的见证。感谢《上海证券报》,见证了相互保险在中国的萌芽,见证了众惠相互的成长,与众惠相互一起呵护着向善的力量。


更加期待的是未来,期待《上海证券报》带来更加精彩的政策解读,带来更加有深度的行业报道,带来更加有思考的新闻资讯,促进保险行业更加可持续和蓬勃的发展!


请点击原文查看更多“我与上证报的故事”↓



校对:孙洁华

图编:张大伟

制作:单凌鹤

责编:王宙洁

监制:浦泓毅

签发:潘林青

往期回顾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尉文渊:中国证券专业传媒的先行者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陆国元:参与创办《上海证券报》的那些难忘岁月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张持坚:“一拍即合”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杨成长:见证证券研究机构和证券专业媒体的深度结缘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李迅雷:我是如何成为上证报专栏作者的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