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质量发展│化ESG为核心竞争力 “绿色治理”成众多企业的自觉追求

叶国标 邵好 上海证券报 2022-01-07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日前,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宝钢股份、中远海能、上港集团、东方证券等上市公司,与企业高层深度对话后,发现在“双碳”目标下,这些公司早已积极践行ESG发展理念,重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将主营业务发展与ESG实践有机结合,并通过出具ESG报告等方式,向资本市场传递绿色发展理念。


绿植掩映的宝钢厂区


在名著《从绿到金》中,两位耶鲁大学教授通过采访数百名企业领导人,得出了一个论断:谁能更好地迎接(环境)挑战并找到解决方案,谁就将站在竞争的顶峰。


如今,环顾中外,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发展新理念已在政府机构及优质公司之间蔚然成风。日前,上海证券报记者陆续走进宝钢股份、中远海能、上港集团、东方证券等上市公司,与企业高层深度对话后,发现在“双碳”目标下,这些公司早已积极践行ESG发展理念,重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将主营业务发展与ESG实践有机结合,并通过出具ESG报告等方式,向资本市场传递绿色发展理念。


“在上海证监局积极引导下,上海上市公司把推进ESG工作作为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了一条富有建设性、更具操作性的道路。”有专注上市公司ESG发展研究的业内人士表示,“从国外卓越公司的发展历程看,企业一旦将ESG理念内化为公司德性,就会产生强劲而持久的发展动力。ESG理念与高质量其实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认为,ESG信息比财务信息更重要,在成熟市场中,投资者会首先看上市公司的ESG情况,再分析公司的财务数据。如果财务指标是建立在损害环境、不尽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低下的基础上,那么这样的上市公司做出来的财务数据也没有人相信。宋志平还建议给ESG起个中国名字:“绿色治理”。


转观念:信披仅是第一步


翻开中远海能的202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行书书写的四个字“能·源于合”,下面是一幅长长的照片——“远翠湖”(COSJADE LAKE)轮在碧蓝的海面上,划出一道晶莹的弧形波浪。


在中远海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出现最多的是各式各样的油轮和LNG运输船只,精美的照片一张接着一张,搭配清晰明了的文字介绍,读起来令人爱不释手。跟公司一交流才知道,这样便于外界获取公司ESG相关信息的社会责任报告,公司已经连续做了13年,如今已针对A股、H股市场,发布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三种版本。


上海上市公司中,像中远海能这样多年如一日持续发布ESG相关信息的公司不在少数。宝钢股份早在2004年就发布第一份环境报告——《2003环境报告》,2006年发布了第一份可持续发展报告——《2005可持续发展报告》,此后不断丰富完善。2021年,宝钢股份发布第16份可持续发展报告时,已经给出了公司完整的ESG指标体系与报告框架。


“作为钢铁行业的领头羊,我们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在过去10多年推进ESG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近2年全面、系统且成体系地推进ESG,参照国际优秀钢铁同行或者同类企业,全面提升ESG管治体系。”宝钢股份董事长邹继新对记者表示。


除了实体企业,具有配置社会资本、为经济发展提供投融资服务等重要职能的金融机构,同样需要加快健全金融机构ESG信息披露制度。


“推进ESG,推动可持续发展。公司从自身经营管理出发,促进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从我做起,为减缓气候变化贡献力量。”东方证券董事长金文忠对记者表示,2020年,东方证券通过开展绿色金融、促进节能减排、责任投资、宣传环保理念等方式,多管齐下推进公司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金文忠透露,今年8月,恒生指数公司公布2021年可持续发展指数系列名单结果,东方证券获新纳入恒生A股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该指数维持在30只权重股,目前被纳入的内地证券公司仅有2家。这标志着公司ESG管理和行动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


践真知:落到每个细节里


当地时间9月1日下午6时26分,蔚蓝色的地中海东南岸上,红白相间、巍峨雄壮的桥吊一字排开,伴随着码头现场一声鸣笛,位于远程自动化操作室的岸桥司机操作摇杆,对着码头现场的岸桥发出自动化指令,随即,码头集装箱“第一箱”被稳稳吊起,装入首靠船“中远海运阿尔卑斯”号轮。


上港集团驾驶人员在办公室进行远程操控作业


随着“第一箱”的起吊作业完成,上港集团以色列海法新港正式开港。作为以色列60年来的首个新码头,海法新港也是迄今为止地中海沿岸最先进、最绿色、建设速度最快和成本最节省的码头。


“近年来,上港集团多措并举,开展了自动化码头建设、LNG等清洁能源应用、港口船舶岸基供电推广、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多项重点支撑项目,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主要生产设备使用清洁能源的比例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上港集团董事长顾金山告诉记者。


上港集团打造绿色港口,是上海上市公司将ESG发展理念落到实处的一个缩影。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上市公司纷纷根据各自主营业务、所在产业特点,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发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宝钢股份为例,世界钢铁行业节能BAT技术(最佳实用技术)在公司已实现全覆盖应用,每年技术节能量在5万吨以上。在清洁能源利用方面,公司全面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引领行业低碳路线,公司已建成了全球最大屋顶光伏发电项目97MW,外购清洁能源电量11.5亿千瓦时。


东方证券在社会责任方面做得更有特色。2016年以来,公司落实证券行业“一司一县”“一县一企”等倡议,坚持产业扶贫为主的扶贫思路,结合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优势,打造“东方菇娘”“东方红宜红茶”“东方红精选明前春茶”产业扶贫项目,因地制宜开展扶贫工作,确保真正达到促进当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东方证券打造“东方菇娘”等产业扶贫项目,促进当地产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东方航空承担全民航三分之一以上的防疫运送任务,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定点扶贫的99个贫困村、7万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累计投入4亿余元帮扶资金,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国网英大开发多项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和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方法学,首创“碳e融”“国内首单碳资产保理业务”等多款绿色金融产品。上汽集团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作为重点市场,加大产业布局和市场开拓。


谋跨越:ESG极具价值


“上海上市公司的ESG发展整体做得较好,但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上述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上市公司的认可。“ESG是从海外成熟市场引进的理念,过去几年,我们从了解、熟悉这一概念,距离做好仍有不小的差距。”在采访中,不少上市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往往是海外投资者建议公司关注ESG理念,公司认真研究后,认为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精神,便结合实际逐步推动、落实。


“我们要虚怀若谷、阳光地学习国外评级机构的评级体系和标准,借鉴相关经验,并体现我们的特色,坚守应有的价值观。”邹继新告诉记者。


中远海能选择以ESG为抓手,将公共利益引入公司价值框架。中远海能管理层表示,公司通过搭建ESG认知框架,聚焦企业发展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同提升。


“市场各方越来越关注ESG,在此趋势下,监管机构愈发严格的披露要求、资本市场日益深刻的审视力度、ESG评级机构尚未统一的评价标准,对企业的ESG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远海能管理层表示,公司将持续做好ESG相关的工作,加强内在ESG管理水平,并保持与外界有效、及时的信息沟通,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企业的盼望也是监管的关切。2018年中国证监会便修订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确立了ESG信息披露基本框架。同年,上交所和深交所均起草了ESG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并试点。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表示,ESG投资是一个更大、更长、更具有基础意义的赛道,其不仅对于投资有助益,更能够促进资本功能深化,正逐渐成为全球投资发展的趋势。


记者观察:


践行ESG  就是践行高质量之路


记者:邵好


“它能赚钱吗?”


被誉为“新兴市场投资教父”的马克·墨比尔斯曾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他在《ESG投资》一书中给出了答案,ESG投资实际上比非ESG投资盈利会略高一些。


过去两三百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视为市场经济的圣经,市场参与者追求自利而发展生产、开展交易。可亚当·斯密的另一部巨作——《道德情操论》却被“束之高阁”,利他在市场中开始变得稀有。


英国著名启蒙思想家詹姆斯·艾伦在《原因和结果的法则》一书中写道:“与心地肮脏的人相比,心灵纯洁的人更容易达成眼前的目标和人生的目的。心地肮脏的人因为害怕而不敢涉足的领域,心灵纯洁的人随意踏入就轻易获胜,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


因此,对于一家企业,尤其是一家公众公司来说,仅以能否赚钱或者能否多赚钱来理解ESG,未免太过短视。


在经历过经济增长之后,足够有底气的人们开始思考怎样更好地推动发展,而不是仅仅完成经济指标的增长。《美国信托》的一项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千禧一代在投资时高度重视社会目标。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开始追求高质量发展。


过去几年中,记者深刻感受到了上海上市公司对ESG理念的认知变化——从一开始外部投资者建议、鼓励公司去做,到公司为了提升业绩水平、吸引更多投资去做,再到公司为了可持续发展而主动为之。


一位上市公司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不仅在节能环保等各个指标上做足做优,甚至对于厂房建设、园区规划这样的事情,也从ESG理念出发,做好绿化与涂装。他说,原因很简单,让员工走在厂区里舒服,就是从最小处落实了ESG理念。


勿以善小而不为,正成为越来越多公司的共同选择。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勇于担当,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敢于奉献,在日常生产经营中节水节电……ESG理念已渗入诸多上海上市公司的点点滴滴,并将最终内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编辑:全泽源

校对:孙洁华

图编:张大伟

制作:张   巘

责编:赵唯佳

监制:浦泓毅

签发:潘林青

往期回顾


高质量发展│一块科创沃土,催熟了一批“聪明人”的梦想


高质量发展│谱写公司治理“上海样本”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有章可循


高质量发展│上海证监局:构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上海路径”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