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些私募大佬和大V亏了大钱……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私募亏钱的消息经常有,但最近似乎特别多!
公开资料显示,雪球的一个大V今年3月发行的私募产品,上周末净值跌破清盘线,被迫清盘。与此同时,卖方大佬姜超转型做投资后,8个月亏了近20%一事也引发热议。此外,同样带着明星光环的汉和资本、同犇投资等百亿级私募,前11月亏钱的消息也备受关注……
不过,除了对大佬和大V们的业绩品头论足,通过其亏钱的故事来总结投资的常识和私募的根本价值似乎更有意义。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一家私募管理人来说,押赛道、集中持股或许能博得一时风光,但绝不是长久之计,靠运气赚来的钱终究会“还回去”,最后买单的必将是投资人。而对投资人来说,买股票和买产品都不能追涨杀跌,更要切忌将明星光环等同于投研实力。
私募大V清盘之思:
私募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12月24日晚间,上海斯诺波领军1号A发布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清算公告。雪球主页信息显示,上海斯诺波领军1号成立于2021年3月9日,截至12月24日清算当天,最新净值为0.686元,累计收益为-31.4%。此前的12月20日,该基金发布了触及止损线的提示公告。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斯诺波领军1号管理人为上海斯诺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为刘云辉,在雪球拥有2.3万粉丝。他在雪球的自我简介是一位互联网行业资深从业人员,坚持“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长期持有”的投资原则,主要专注互联网科技、医药、消费领域的投资。
从刘云辉在雪球发布的文章可以看出,在今年港股互联网板块持续调整的过程中,他不断加仓,而且一直持有。比如,5月刘云辉表示:“有些好公司,跌下来,价格真好,之前仓位还有比较大的余地,除了买,还有啥可以做的?”6月,他表示用合适的估值重仓持有了中概互联网和科技行业的优秀公司。10月,刘云辉还表示,今年买到了价格非常好的一组公司,意味着未来3年不用考虑市场因素。
引发热议的是,作为一位私募基金经理,“死扛”到底是对是错?私募存在的价值又是什么?
“如果是自己的钱,我觉得‘死扛’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如果选的是具备竞争力的企业,长期可能会获得不错的回报。但如果是一个私募产品,这样做其实违背了私募的初心。”沪上一位私募人士直言,集中持股或重仓押注单一行业可能会在短期有亮眼业绩,但“怎么赚回来就会怎么亏回去”,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承受了巨大波动,很容易赚不到钱。所以私募管理人确实要深入思考私募的真正价值,绝对收益这四个字不能丢,否则会被这个市场淘汰。
“公募怕错过,私募怕做错。这一句话道出了私募基金的天然特征,那就是创造绝对收益。私募管理人在牛市中不一定要获得多么极致的收益,但在市场下跌中要更加稳健。尽管短期收益一时难出彩,但最终时间会证明绝对收益的价值。”沪上另一位老牌百亿级私募合伙人感慨道。
沪上一位私募研究员还提示,今年部分私募管理人靠重仓新能源或周期板块,实现业绩飙升,规模也有所增加,但投资人需要关注其中长期业绩,如果管理人“赌性”比较大,建议慎重选择。
姜超转型初战告负之问:
研究与投资有何区别?
除了私募大V清盘备受关注,转型投资前担任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经济学家的姜超在转型投资后业绩折戟的消息最近也迅速传开。
今年2月18日,姜超宣布从海通证券离职并加盟中泰资管,4月12日其管理的首只产品——中泰超新星1号成立。资料显示,中泰超新星1号的托管机构是招商银行,参与门槛为100万元,成立规模为9400万元。其中,中泰资管公司投入1300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姜超为清华大学数量经济学博士,从事宏观和债券研究15年,职业生涯屡次斩获新财富评选宏观和固定收益研究第一名,他转型投资时备受关注,也被市场寄予很高的期待。
不过,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姜超所管理产品的单位净值为0.8076元,8个月浮亏19.24%。
为何卖方大佬的投资转型短期没能得到很好的结果?
“研究和投资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很多研究员刚刚做基金经理的时候都会有不适应的阶段。首先研究需要更加深入、细致,但投资要一针见血,这是一个由繁化简的过程,很多时候基金经理买一个股票只需要很简单的几句话的原因。二是基金经理要真金白银去买,这时候自己承受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人性的弱点也会逐渐暴露,投资最终是性格决定的,所以研究员是否真正适合做基金经理,还需要时间来回答。”上述私募人士直言。
据一家百亿级私募人士透露:“公司的研究员转做基金经理时,都是先管比较少的钱,三年期如果业绩表现不错,才会正式给他发产品,毕竟研究和投资是两回事。”
明星私募产品负收益之训:
追涨杀跌最易亏钱!
临近年末,很多市场知名的百亿级私募业绩仍为负数的消息,也令人颇感意外。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景林资产、汉和资本、淡水泉、东方港湾和希瓦私募等多家知名百亿级私募旗下产品的整体年内收益为负。而且截至12月24日,同犇投资旗下部分产品今年以来回撤幅度超20%,汉和资本旗下部分产品的回撤超1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回撤幅度较为明显的百亿级私募,大多为去年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明星”,其持仓重点或者能力圈主要集中在已经涨了两年的核心资产。有投资人直言:“今年初要说买什么私募产品,肯定首选去年业绩好的公司,但是回头看自己可能就被‘埋’在了高点。”
上述私募研究员坦言,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赚钱的原因或许各种各样,但亏钱的原因大抵相同,即主要源于追涨杀跌。在今年初的市场高点,很多投资者蜂拥入市追捧百亿级明星私募,在春节后的大跌行情中又慌忙出逃。有的由于亏损选择持有等待反弹,回本后却火速赎回,待到下次大涨时又会冲进来,周而复始的结果就是持续亏钱。另外,部分私募管理人也会选择在市场高点发行产品,利用市场的“高温”募集到资金,却导致不少投资人高位入场。
沪上一家中型私募人士表示,对于专业投资人来说,在市场高点时适当减缓发行节奏,是难但正确的做法。对于投资人来说,克服人性的弱点,避免追涨杀跌,或许是急需补足的一门投资课。
编辑:金苹苹
校对:孙洁华
图编:周 洋
制作:单凌鹤
责编:赵唯佳
监制:浦泓毅
签发:潘林青
往期回顾 |
2021压轴大事件!招商基金年度投资大咖荟北上深三地震撼来袭
年终粉丝大回馈系列二│孙俪送爱“星”来了!投资好,还要睡得好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