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中国经济未来五年的历史方位和关键点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之所以是关键时期,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 党的中心任务的历史转变期;
2.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深刻变革期;
3. 实现2035年总体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十四五”达成目标和“十五五”开启实施的交汇期;
4. 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
5. 承受经济下行压力空前的冲击期。
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未来五年主要的目标和任务,尤其是经济发展上的目标和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的历史性转变期
如何认识未来五年的关键意义?特别是就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未来五年具有怎样的意义和特殊性?这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加以探索,尤其需要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长期实践特别是党十八大以来发展实践中的规律性认识,认识并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就经济发展而言,重要的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这是实现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好这一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要紧紧抓住开局起步的关键期,这是未来五年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的历史方位,具有极为重要和特殊的时代发展意义。
二、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深刻变革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未来五年恰是我们认识适应,进而把握这一特殊时期的关键五年。
1.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动能的变革、结构变革、质量变革带来新机遇,但也形成更为严峻的竞争态势,并带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科技创新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不确定性,特别是未来五年是我国科技进步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
2. 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深刻演变,党的中心任务历史性转变。随着我国距离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日益接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必然会更加尖锐、更加复杂,其中突出的一点在于,未来五年要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稳健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奠定经济发展基础,而我们将面临一系列从未遇到过的新的发展难题,尤其是一系列结构性矛盾。
3. 未来五年是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大国博弈不断加剧的时期。从全球化进程看,我国在全球的地位不断上升,为我们创造了更多的战略新机遇。从世界经济结构看,亚太地区与发展中国家重要性的提升为我国发展带来更多的战略合作空间。从国际权利格局看,美国霸权的日渐衰退,客观上约束了对我国发展的外部战略压力。从全球治理体系看,发展议题与发展中国家的诉求纳入世界主流治理逻辑,增加了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战略话语地位。从科技产业发展潮流看,新技术革命在带来不确定的同时也为我国动能转换、弯道超车带来新的战略重构机遇。
正如二十大报告所分析的,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地缘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三、实现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的关键时期
未来五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完成并进入“十五五”规划时期。“十四五”规划目标的达成与“十五五”规划目标的确定及实施,对实现2035年中国式现代化第一步总体目标具有开局意义。中共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总体目标和进程做了总体战略安排,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八个方面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就经济发展而言,未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要显著上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取得重要进展。也就是说,未来五年要为2035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打下经济增长基础;要为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创造科技自强自立打下基础;要为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四化”奠定阶段性发展条件。
就体制机制创新而言,改革开放要迈出新步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基本形成。也就是说,要为2035年建成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现代经济体制做出实质性推动。
就人民生活而言,要让人民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也就是说,未来五年要与2035年要求达到的民生目标保持一致。
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攻坚期
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主自强能力显著上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取得重要进展。要取得高质量发展新突破,意味着未来五年将是共克时艰的攻坚期。
所谓高质量发展,是以需求与供给高水平良性互动为基础的均衡发展;是以强劲和可靠的国内大循环为基础与高质量和高水平的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开放性发展;是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保障,以产业链、供应链和生产再生产畅通为特点,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主要动能的安全高效发展;是以补齐城乡二元经济和区域布局不合理短板为重要任务的协调发展;是以国民经济各方面量的指标合理增长和经济结构等质的指标有效提升的有机统一的合理发展。
在未来五年,能否取得高质量发展上的新突破,对于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迫切需要贯彻实施的主要战略举措包括:
1.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5.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显然,要完成上述战略性任务会面对严峻挑战,未来五年作为开局起步阶段也是克服各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的攻坚期。
五、国民经济承受各种超预期因素叠加,形成空前严峻下行压力的冲击期
从“十四五”经济发展目标和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看,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需要保持在年均5%甚至更高。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甚至比2020年时更为严重。微观基础、市场预期、循环速度、外部环境和政策空间等各方面都比2020年更不利,挑战更严峻,经济面临的新风险不断加剧。
1. 疫情反复、多点发生的情况对经济产生更深刻地冲击;
2. 美联储、欧央行加息超预期,可能引发全球新的金融动荡并加大世界经济进一步衰退的风险;
3. 俄乌冲突等国际关系出现新变化并可能产生强烈的外溢效应,加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4. 房地产政策调整短期内难以扭转下滑趋势,存在三角债集中爆发的风险;
5. 出口高增长可能难以维系。2022年10月和11月出口数据已经显现出下滑态势,在存在三角债集中爆发风险的同时,支撑因素不够有力;
6. 产业链、供应链存在外移内缩的风险;
7.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有可能集中暴发发并形成系统性风险;
8. 非金融企业信用风险演变可能引发新的风险;同时,在全球金融市场联动下,我国资本市场也存在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2022年和2023年是“十四五”的关键年份,也是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年。宏观经济指标及相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能否如期如数达成,对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政策力度和协调性,使得2023年整体经济增长尽早回到正常区间,从而为今后五年的开局打好基础,并抓住未来五年这个战略关键期,为我们2035年实现现代化第一步战略总体目标打下阶段性的坚实基础。
整理:何又夕 | 编辑:王贤青 王志勤
相关阅读:
姚洋:信心和科学是2023年中国经济的关键
余斌:未来经济增长的空间和改革的要点
黄益平: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旧法宝与新对策
夏斌:对“扩内需纲要”的几点认知
刘守英:走老路稳增长,可能稳不住
许宪春:当前经济运行的关键数据与主要特征
张斌:走出经济低迷的政策选择
徐高:提振经济需要消除地产行业的“疤痕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