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航天实现从跟跑到领跑 看这家企业如何改革创新添动力

2017-09-17


深化国企改革系列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企改革,设计了一条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的全新改革道路。五年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国企改革组织领导体系全面建立,“1+N”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国企改革的四梁八柱拔地而起,十项改革试点梯次展开,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布局结构继续调整,国有资产监管有效强化,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呈现出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亮点纷呈、成效显现的良好局面。一大批国有企业主动作为、先行先试。值此《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两周年之际,小新将推出“深化国企改革系列报道”,聚焦国企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的行之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


今天,推出深化国企改革系列报道之七,《航天科技:改革百舸竞流,成就多点开花》

纵览中国航天事业60多年的发展历程,改革与创新始终伴随其中。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面对改革压力与阻力时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改革的成效。

“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上自我加压,通过改革创新赢得红利、获得发展。”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之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技)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的态度坚定,话语掷地有声。

近年来,围绕“建成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推动航天强国建设、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排头兵”的三大战略目标,航天科技在深化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以改革创新增动力,以军民融合促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 


由航天科技牵头发起的国创基金在京成立  宿东摄



响应“顶层设计”,全方位部署改革棋局


2013年初,航天科技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成为世界航天强国行动纲领(2013~2020)》,明确提出以自身努力奋斗来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行动方针、战略举措以及具体行动计划。

航天科技虽然志存高远,仍需改革东风提供助力。恰逢此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成为航天科技深入推进改革的重要契机。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在2014年3月,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正式拉开改革序幕。

航天科技自成立以来,在规模、资产、军民品业务等各个方面均实现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航天科技对军民品业务的管控能力和管控效率的不足逐渐显现,“二元结构、一元管理”问题始终存在。

2014年8月,航天科技2014年战略管理委员会会议召开。这是航天科技新一届党组成立以来召开的首次战管会。会上明确了航天科技要实行以战略管控为主的差异化混合管控模式,建成治理完善、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现代企业集团。

2017年6月,历经3年多时间的酝酿,航天科技《集团总部战略管控模式调整实施方案》形成并发布,撤销规划计划部、经营投资部、经济合作部、国际合作部4个部门,重组设立战略管理部、资产运营部、产业发展部和国际业务部4个部门,撤销5个合署办公处室。 

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主动适应外部环境、推动三大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有效手段,航天科技对管控模式进行调整,真正做到了“蹄疾而步稳”。

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2014年5月,航天科技所属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与腾讯公司签署的《关于四维图新股份转让协议》获国务院国资委批准。此举被媒体称为“央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首例”。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2014年年底,航天科技宣布了国资委聘任的集团公司外部董事,标志着集团公司建设规范董事会工作正式运行。这是航天科技在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进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

2015年是航天科技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里,航天科技在八院进行了民用产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型的重要探索实践——推动上海航天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实体化运行,旨在打造精简、高效、专业的投融资和产业管理平台。航天科技还成功推动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保定乐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康拓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业上市。

这一年年底,航天科技以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及配套文件为基础的《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意见》正式发布,从11个方面具体描绘了集团公司改革建设的蓝图。此后航天科技推进改革的步伐更稳、更实、更快。

2016年9月,我国首个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创立。该基金由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代表航天科技联合13家军工央企、知名金融机构共同发起,首期规模为302亿元人民币。此后不到一年时间,中央企业国创投资引导基金也由航天科技牵头发起创立,首期规模1139 亿元人民币,总规模更是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

目前,航天科技已累计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对外融资超过2000亿元,所属航天投资及下属基金累计投资项目130多个,累计投资金额近400亿元,向集团外投资比例超过了 60%,孵化出了康拓红外等一批优秀的高科技产业公司。这些投资不仅成为了航天科技自身改革的加速器,也有力支撑了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等的发展。


北斗组网示意图



创新驱动发展,从跟跑到并跑领跑


近年来,我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对地观测、北斗导航等多个国家重大工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载人航天工程重大专项交会对接任务和空间实验室任务先后取得圆满成功,突破并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组合体控制技术、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技术、空间推进剂补加技术等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为第三步战略目标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进一步巩固了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国际先进地位。

——月球探测工程重大专项按计划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球以外天体的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成功验证了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地球的重大关键技术,探月工程重大专项取得的成绩使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国际地位得到大幅提升。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全面实施,实现多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发射和投入使用,使我国各行业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自给率大幅提升至70%以上,在国民经济建设、“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信息保障作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已建成北斗二号区域导航系统并稳定运行,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完成了5颗试验卫星的发射和在轨试验,计划2018年建成能够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的基本导航系统, 2020年完成全部建设形成全球导航服务能力。

——在进入空间能力发展方面,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六号和长征十一号成功首飞,形成了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的运载火箭型谱,我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这些重大航天成就的取得,是航天科技始终把创新驱动发展摆在全局工作核心位置,不断推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成果,离不开“两个体系、两个机制”的实施。

一是对标国际一流企业,不断优化创新航天系统工程管理体系。以航天发射为例,过去5年,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持续保持高密度发射,共完成80余次发射任务,年发射次数增幅超过22%。2016年,我国宇航发射次数与美国并列,达到世界第一位。

面对如此高密度发射,维持原有的流程模式是难以实现的。为此,近年来,航天科技对标国际先进管理方式,实施流程再造,优化科研生产链条,同时发布并实施了《集团公司航天制造2025行动纲领》,坚持零缺陷的质量管理,一方面将发射场周期缩短了30%,产品交付周期缩短了40%;另一方面确保产品质量可靠性不断提升,发射成功率95.6%,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成本却平均下降了近20%。

目前,航天科技研制在轨稳定运行的航天器达到150颗。我国在轨稳定运行卫星数量在世界各国中位居第二。航天科技已经有18项标准经国际标准组织同意立项,有8项标准已经发布,在军工行业里居于前列。

二是统筹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航天技术及应用全面发展。航天科技印发了《关于完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体系若干意见》,全面开展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加快推动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能力建设。

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航天科技拥有1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个国家级工程中心,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合建了50余个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与国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联合成立了16个国际研发中心。“十二五”以来,航天科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一等奖4项、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获中国专利金奖5项,荣获首届中国质量奖。“十二五”期间专利申请总量超过2.3万件,授权专利1.1万件,分别是“十一五”的2.9倍和7倍。

航天科技取得的若干重大技术突破,推动了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顺利实施。比如,航天科技十一院利用航天气动技术研制的“彩虹”系列无人机,已经成为高端装备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款利器。


彩虹五无人机


三是推广创新成果转化机制,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航天科技通过实施“知识产权转化应用促进工程”,取得丰硕科技成果。截止到2016年底,累计专利申请量近4万件,获得中国专利金奖4项,专利数量与质量居央企前列。

此外,航天科技还成立了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促进中心,积极推进面向市场的重大成果转化。比如,航天科技六院通过与西安市的合作,组建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推动发动机高温高效燃烧技术和精准化自动化控制技术集成创新,转化为航天热解生活垃圾处理系统集成技术,可实现二噁英近零排放,真正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中国乐凯聚焦新材料,加速转型升级,在绿色印刷材料、光学薄膜、数字医疗材料等领域实现了与国际大公司的同台竞争。

四是创新人才发展机制,着力打造国家创新人才高地。航天科技通过创新领导人员选拔机制,依据岗位特点精准配置领导人员,建立年轻后备干部实践锻炼机制,大力推动干部交流,建立了差异化的干部考核体系。通过加强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设,建立形成了多维度、全覆盖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航天科技还坚持把重大工程任务作为人才施展才华、提升能力的实践平台,注重在重点型号研制、重大技术攻关中考察发现培养人才。完善多元激励机制,设立航天功勋奖、航天创新奖和航天贡献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实施奖励,最高额度达100万元/人。采取股权、分红权、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对骨干人才实施中长期激励……

目前,航天科技集团拥有两院院士29名,千人计划专家30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3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7名,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3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2名。高端人才数量在中央企业中处于领先位置。


“1+1+1>3”,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


在军民融合的进程中,航天科技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积极构建开放式军民融合平台,通过推动产业、区域、资本三个融合,释放出“1+1+1>3”的能量。同时,航天科技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了新动能,拓展了新空间。

一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开放融合的发展平台。航天科技在总部设置了军民融合专门管理机构,成立了集团公司军民融合促进中心,加强军民融合管理,及时出台了产业投资、成果转化、人员激励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全力支持军民融合发展。

通过多层次推动创新、创业,促进产业孵化,航天科技八院打造了“星天地创客空间”,有效释放了双创活力,探索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建设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军民共享科研生产资源信息,鼓励航天科研、试验、生产能力向社会开放,吸引社会单位参与航天科研项目,集团外合格供应商数量已接近400家。目前,航天科技已初步构建成军民协作、开放融合的大平台。

二是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挥商业航天带动力。以卫星通信、对地观测、北斗导航、商业发射等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为突破口,航天科技充分发挥天地一体化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加快完善商业化运营服务模式,提升我国航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航天科技旗下中国卫通公司作为境内唯一的通信卫星运营商,目前运营的C、Ku、Ka、L、S波段可提供321套电视节目、316套广播节目服务,其投资建设的Ka高通量宽带卫星信息系统将于今年年底正式投入运营,通信总量可达20Gbps,超过了我国之前研制的所有通信卫星容量总额,具有快捷组网、高速接入、覆盖广、容量大、成本低等优势,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中国卫通卫星舰队图


中国四维公司作为航天科技的商业遥感卫星运营平台,已成功发射2颗0.5m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后续将按“16+4+4+X”组网数量规划加快卫星组网发射和数据开发进程,逐步建成全球化的商业高精度对地观测系统,打造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地理信息产业运营商。

三是全面促进区域融合,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航天科技与欧亚非等国家在空间科学、卫星技术、卫星应用等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集团公司产品、服务已覆盖31个国家和地区。航天科技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为沿线国家及区域提供空间信息服务,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紧密围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建成北京、天津、西安、深圳、成都等军民融合产业基地,集团公司技术能力优势与区域资源经济优势实现了有机对接,在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了合作共赢。

四是搭建市场化投融资平台,加快推动产融结合。航天科技通过控股的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一系列基金,有效助力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航天科技牵头设立国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联合若干中央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投资平台等共同发起设立了中央企业国创投资引导基金,基金重点投向航天、核能、船舶、高铁、先进电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清洁能源等军民融合产业领域,为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

回顾几年来的改革历程,航天科技旗下院所、公司等呈现百舸竞流的态势。2017年,已连续12年在经营业绩考核中获评A级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再次刷新了自己的最好成绩:在2016年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位居第一名,连续13年获评A级,连续4年在军工企业中保持第一,营业收入和利润保持连续两位数增长速度。在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排名第336位,较2015年首次入榜的名次上升了101位。

这份优异的成绩单背后,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坚持用改革和创新激发活力、增添动力的一系列举措。“航天科技集团在完成国家重大专项任务方面功勋卓著,在落实国企改革主体责任方面担当有为,在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方面成效显著……”航天科技在国企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获得了国务院国资委等方面的充分肯定。

“下一步,航天科技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精神,以‘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为己任,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实现航天梦、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雷凡培说。



来源: 国资报告


猜你喜欢


以改革创新赢得市场经验!这家企业的经验全放送

亮点满满!钢铁央企的改革秘籍请收好!

以党建促发展,抓改革强党建,这里有本操作指南!

“电力体制+国资国企”改革双推进  国家电网究竟怎么改?

国企改革怎么做?看看这个典型代表怎么说!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成效几何? 国投交上了这样一份成绩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