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智慧大坝到底有多牛?让这些“黑科技”告诉你!
最近,大家对电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关注用电当然是好的
可是却又有人盯上了水电站和大坝
火速用硬核证据进行了回应
同时,小新想说
大家如果对水电站、对大坝感兴趣
千万别被那些不实传言所蒙蔽
今天小新给大家看点硬核的——
“黑科技”加持的智慧大坝
▲苏洼龙电站建设现场
关于大坝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小新为你一一解答
电站大坝不就是把土和石头堆起来挡挡水么?有啥稀奇呢?
事实上,建大坝还真不是这样简单。就拿眼前的苏洼龙电站来说,这是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心是软的,将被沥青混凝土填满,却是保证大坝防渗性能的关键所在。其余部分坚如磐石由不同石料填筑碾压而成,保证大坝的安全稳定。大坝最大坝高112米,坝址处河谷狭窄呈不对称的“U”型,筑坝料源众多、组成复杂、运距较远,施工难度极大。
大坝填筑前,要开挖大坝建基面,需采取振冲碎石桩和固结灌浆进行基础处理,让大坝有一道全面的防渗措施,还要建造地下防渗墙与两岸的帷幕灌浆(用水泥浆往石头里面灌),然后再一米一米的堆起来。就像摊饼,一层一层碾压。
大坝也不是全部由石头堆起来的。根据结构安全和防渗的要求,大坝由沥青心墙、粗细过渡料区、堆石区、粗细反滤料区等分区组成,就像一个配料丰富又精心制作的“三明治”。然而,建设这个“三明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满足结构安全稳定的要求,能够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和Ⅷ度地震而屹立不倒,同时还有防渗等各项运行的要求。大坝每个组成部分都是经过严格设计,每个分区的原材料、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等各个方面要求各不相同。
即便用于堆大坝的石头也不是随便取用的,对于不同区域的料源有严格限制,比如堆石区不能大于1000毫米、过渡料不能大于80毫米、粗反滤料不能大于60毫米等等,连各种大小的石头都要满足规定比例的要求。大坝的建设半点也马虎不得,比做三明治复杂多了。
▲坝体分区示意图
万一有偷工减料,压实不够呢?万一车走得不均匀,该压的没有压到呢?
对各种可能的不利情况,电站建设者都作了充分的预想,有万全的措施。在新时代发力新基建,他们更有“黑科技”加持。
▲苏洼龙大坝填筑碾压质量实时监控系统原理图
▲碾压轨迹图形报告
由于填筑坝体不同类型的土石料来自不同的料场,海量的土石料,在运输中还需要加水,如何保证它们还能被运到指定位置?如何保证中途不运错?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场200余辆运输车均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定位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对每一辆车上装的哪种石料、应该运到哪个区域均一目了然。任何一位司机“开小差”都无法逃过屏幕前工作人员眼睛。
▲苏洼龙电站车辆运输监控系统
为了使工程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掌握大坝运行的状态,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建设人员用上了十八般武艺。在安装表面变形测点、地震测点、引张线测点、测压管、多点位移计、界面位移计、测缝计等等精密仪器后,大坝有任何“风吹草动”“头疼闹热”,管理人员都可以立即知晓并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设置在工区不同位置的高清摄像头,工程管理人员真正实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多台高清360度云台摄像头联合运行,对整个工区各个部位无死角覆盖,同时可以对每个作业者、每个施工工序、各种物资等进行清晰识别及监控。工程管理人员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可以随时了解工程建设的每个细节。
▲苏洼龙电站坝体碾压施工现场
在不久的将来,这座高112米的大坝就要建成,形成水域面积19平方公里的高峡平湖,附近的气候条件将慢慢变好。电站开工建设以来,长期生活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百姓已经摆脱了贫困,今后他们将生活在碧水畔,耕作在蓝天下,呼吸到更加清新湿润的空气;1000多公里之外的华中地区,人们将享受到金上的绿色电力,天更蓝,水更绿,花更美,幸福生活正在向他们招手。
新时代发力新基建
硬核“黑科技”的加持
让央企打造的水电站
更加智慧
更加安全
更有质量
更有底气
怎么样,“电”到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