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企“杀手锏”丨有“数”有“智”,大国重器如虎添翼!

国资小新 2022-08-30

小新说

企业是创新主体,中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
 
“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好中央企业的引领作用。小新为您持续报道中央企业的“杀手锏”,展现中央企业的科技自立自强新作为!今天小新为您带来第十一期《有“数”有“智”,大国重器如虎添翼!》,一起来看航天科技、中国建研院、国家能源集团、中国中铁的“中国造”新成果。



刷新我国氢氧发动机纪录!

220吨级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研制生产




220吨级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
是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芯二级发动机
是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

航天科技六院11所、一院211厂
首台220吨级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
工程样机研制生产
标志着该发动机关深阶段研制工作圆满完成



一年完成论证设计
两年完成关键组件生产
三年实现预燃室等组件试验
四年完成预燃室-氢/氧涡轮泵联动分系统试验
研制团队突破了补燃循环起动关机过程控制、
大流量高压预燃室、先进制造技术等9大关键技术
首次实现了氢氧发动机全数字化研制
为发动机后续工程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小知识·

220吨级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多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对设计技术、试验方法等的全方位创新,性能和技术指标刷新了我国氢氧发动机的纪录,填补了我国氢氧发动机型谱和技术空白,对诸多基础科学和工业领域有巨大的牵引带动作用。


现实中的“神笔马良”!

自主知识产权BIM设计平台1.0版本发布




“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已成为

新一轮经济社会生产的核心要素

建设科技集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基于32年自主图形技术的积累

经过十多年持续攻关

于2021年推出

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IMBase系统

实现了BIM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安全可控



BIMBase已在建筑、电力、交通、石化等
多个行业推广应用
基于完全自主BIM技术的BIMBase建模软件
建筑协同设计软件PKPM-BIM
装配式建筑设计软件PKPM-PC
已正式推向市场
随着大量基于BIMBase开发的
全国产BIM应用软件陆续完成
将形成覆盖建筑全生命期的国产软件体系
逐步建立起自主BIM生态环境
全面助力工程建设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作为数字技术的核心技术
掌握自主可控的BIM技术
解决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问题
建立国产BIM软件生态环境
将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土资源的数据安全
提供有力保障


· 小知识·

自主可控的建筑信息(BIM)对企业发展和国家安全尤为重要,之前建筑行业设计软件均大量依赖国外建筑设计软件和开发平台,有信息泄露风险,现在国际局势紧张,不少国内高校和企业都面临“卡脖子”,在此背景下BIMBase诞生尤为重要。


重载作业超4.3万吨!

国内首个煤炭高效直装工艺正式上线




国家能源集团天津港务
基于自主研发“流程智能化”控制技术的
煤炭高效直接装船工艺完成重载作业超4.3万吨
标志着我国专业化煤炭码头
首个煤炭高效直装工艺正式上线成功
开创了国内散料行业流程智能化控制的先河



煤炭港口“流程智能化”控制系统
主要涵盖皮带速度精确检测、煤炭料流精确追踪
皮带秤自动校正、流程路径智能启停
工作任务在线切换等功能
料流追踪位置误差小于10米,重量误差小于5‰
是国内首个可以在线实时智能切换的
散料皮带流程控制系统



国内首创煤炭高效直装工艺
创新融合“多路径在线融合”技术
通过煤炭智能化全流程装卸
实现“翻车机+取料机+装船机+堆料机一体化”
无缝切换的高效直装作业
每年可提升全流程作业效率6%以上
每小时效率可达6000吨
为港口专业化煤炭高效流程生产模式
打通了智能通道


· 小知识·

高效直装工艺的成功应用,有效减少了煤炭进入堆场的堆取作业能耗,释放了港口堆场场存容量,提高了煤炭的周转率,为煤炭港口的高效低碳运转和能源一体化协同高效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据测算,每直装一列火车,可以节约作业能耗1500千瓦时,煤炭在港中转时间平均减少97.9%,增加堆存能力4300吨,释放设备维修时间1.5小时。


施工效率提高5倍!

国内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下线




国内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赤沙号”
在中国中铁科工集团江苏南通制造基地下线
填补了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装备领域的一项空白



长80米,重460吨

有效跨度达69米

可架设最重120吨的梁体

将用于广州地铁11号线赤沙车辆段的建设

72个传感器、50个摄像头共同构成“网络中枢”

32个轮胎组成的8条独立活动的“腿”

可以横向、纵向行走、独立伸缩、爬坡过坎

跨层施工,与塔吊、现浇等施工互不干扰

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目标



“赤沙号”采用

北斗差分定位纠偏系统和变频调速技术

解决了精准施工、平稳作业等难题

测量精度可达10毫米,已申请2项国家专利


· 小知识·

近年来,采用现场浇筑的传统施工方式已不能满足城市建筑施工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国内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赤沙号”仅需1名司机和1名指挥员即可完成以往需要几十人施工的工程,节省了人力成本,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减少了噪音和粉尘的产生,施工效率大幅度提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该台机器人改进升级后可用于装配式架桥施工,还可用于大型装配式建筑施工。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国资央企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突出位置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聚资源、建平台、壮主体、强技术
掌握“命门”、下好“先手棋”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

———— / END / ————

小新N次方正在火热进行中,

欢迎主流媒体、政务机构、网络平台、

内容机构、创作达人加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责任编辑丨杨大磊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内容来源丨航天科技、中国建研院、国家能源集团、中国中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