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杀手锏 | 碳14、碳封存、碳纤维……黑科技新“碳”索!
小新说
企业是创新主体,中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
“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好中央企业的引领作用。小新为您持续报道中央企业的“杀手锏”,展现中央企业的科技自立自强新作为!今天小新为您带来第十四期央企“杀手锏” 《碳14、碳封存、碳纤维……黑科技新“碳”索!》,一起来看中核集团、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建材的自主创新和应用的新成果。
核技术助力健康中国!
全球首批商用堆碳14靶件研制启动
近日
中核集团旗下秦山核电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等单位
联合召开首批商用堆碳14靶件研制启动视频会
标志着全球首批商用堆碳14靶件研制正式启动
碳14放射性核素应用十分广泛
可用于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新药开发、PM2.5检测等各个方面
2022年首批碳14生产靶件入堆以后
秦山核电基地将在安全发电的同时
依靠多年科技攻关、自主研发
成功掌握钴-60生产技术
利用重水堆生产并供应
工业钴源、医用钴源、碳14核素
填补国内空白
利用碳14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利用碳14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碳14空气质量监测仪器
据了解
首批碳14生产靶件将于2022年入堆
届时可填补国内空白
提升中核集团在同位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
相当于植树1400万棵!
我国首个碳封存项目正式启动
近日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在南海珠江口盆地正式启动每年约30吨总计超146吨海上油田开发伴生二氧化碳将永久封存于800米深海底储层这是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一步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探出了一条新路
工程位于珠江口盆地距香港东南约190公里所在海域平均水深80多米是恩平15-1油田群开发的环保配套项目工程实施后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或停开近100万辆轿车
恩平15-1油田
是我国南海首个高含二氧化碳的油田
若按常规模式开发
二氧化碳将随原油一起被采出地面
为防止气体溢出
中国海油开展适应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的
地质油藏、钻完井
和工程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
成功研发了海上平台二氧化碳捕集
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
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
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
· 小知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简称“CCUS”。运用该技术能大量捕获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防止其进入大气层,再将二氧化碳分离后,永久性封存。CCUS是国际公认的有效促进碳减排的重要措施,开展海上油气田CCUS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有利于海洋石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为碳达峰、碳中和做好技术储备。目前,全球二氧化碳封存以咸水层地质封存最为成熟,其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二氧化碳直接注入地下800至3500米的咸水层、枯竭油气藏等地质构造中,利用岩石物理束缚、溶解和矿化作用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地质体中。
“蓝领变白领”!
我国首套“一键式”人机交互
7000米自动化钻机投入工业性试验
近日
我国首套“一键式”人机交互
7000米自动化钻机
在四川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
威204H62平台正式投入工业性试验
“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
是中国石油承担的
国家科技攻关任务
研制过程中
项目团队解决多个“卡脖子”技术瓶颈
先后攻克4项关键技术
研制8套关键设备
开发3套功能软件
“一键式”人机交互
是指通过一个按键实现钻机多个设备的
复合联动、交叉运行、无缝衔接
减少了辅助作业时间
提高了作业效率
钻机整体起升由原来的绞车牵引
升级为地面遥控液缸起升
极大提高了本质安全和起升速度
每口井可减少辅助作业时间2至3天
当前
该钻机已获得10项发明专利
该钻机成功投入工业性试验
意味着中国石油推进油气装备和油田服务业务
自动化智能化升级
提升作业本质安全水平
有了自主化的技术装备支持
打造国家钻井工程领域“国之重器”
在我国钻井装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战略性材料自主可控!
中国首条万吨碳纤维生产线正式投产
近日由中国建材集团投资建设的万吨碳纤维生产线在青海西宁正式投产标志着中国首条万吨碳纤维生产线正式投产
中国建材西宁万吨碳纤维基地自2019年5月启动建设总占地800亩总产能2.5万吨该项目的投产有利提升了中国国产碳纤维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助于碳纤维行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作为战略性材料碳纤维对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该项目的投产将是中国高性能碳纤维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自主可控的关键一步将对保障中国碳纤维供应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循环进一步实现效益驱动产业链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 小知识碳纤维是在含碳量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耐高温居所有化纤之首,具有抗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优点,外形柔软可加工,其比重不足钢的1/4,但强度是钢的7~10倍,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地关注。
碳
以某种形态存在可能是污染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具有广泛用途的重要资源让有污染的碳少排放让有价值的碳多应用中央企业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为服务国家战略完成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央企力量!
———— / END / ————
小新N次方正在火热进行中,
欢迎主流媒体、政务机构、网络平台、
内容机构、创作达人加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内容来源丨中核集团、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