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你该打的榜!今天,为最美"偶像"投票点赞!
最美奋斗者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弘扬“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近日“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组委会公布722名“最美奋斗者”候选人信息,活动正式进入群众投票阶段。 其中,原总装备部科技委钱学森、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工程学院原名誉院长陈士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长陈能宽、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曹鹏、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原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运10总设计师马凤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中船重工七一九所黄旭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胡仁宇、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蒋新松、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赵梓森、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刘友梅(按出生年份排序)等12位交大人入选“最美奋斗者”候选人。 最美奋斗者投票开始啦! 快来选出你心中的英雄~ |
钱学森
交通大学1934届校友
钱学森,男,汉族,中共党员,浙江杭州人,1911年12月出生,1934 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1957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此后长期担任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作为交通大学杰出校友,钱学森与母校情思相系、渊源深厚。1984年当选交通大学校友总会暨上海分会名誉会长。钱学森生前一直关心着母校建设。在2001 年“庆祝人民科学家钱学森90 寿辰座谈会”上,他殷殷寄语:“希望上海交通大学全体师生要继承和发扬母校优良传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报效人民,在21 世纪努力把上海交通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陈士橹
曾在交大航空工程系任教
陈士橹,男,汉族,中共党员,1920年9月出生,浙江东阳人,交通大学1948届校友.飞行力学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研究生学历,西南联大毕业,1948-1951年在交大航空工程系任教,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航天学院名誉院长。
长期致力于飞行器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和航天科技人才培养,为推进航天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先后担任中国航空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中国宇航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陕西省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航空宇航组第二届召集人,美国宇航学会(AIAA)副资深委员。先后被原航空航天部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有突出贡献专家”“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
陈能宽
交通大学1946届校友
陈能宽,男,汉族,中共党员,1923年5月出生,湖南慈利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金属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4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矿冶系,1947年赴美国耶鲁大学,3年后获得物理冶金学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致力于新中国材料科学的发展。
参与原子弹、氢弹研制。领导和组织爆轰物理、特殊材料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多次在技术上参与领导和组织了国家核试验,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和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立下功勋。在领导、制订和实施国家863计划过程中,为推动中国激光技术领域研究做出重要贡献。获三项国家科技奖特等奖,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王振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王振义,男,汉族,1924年11月出生,群众,上海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致力于血液内科学的医、教、研工作70余年,为肿瘤治疗找到全新的理念与方法——诱导分化疗法,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可被治愈的成人白血病,确立了国际公认的白血病治疗“上海方案”,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人类癌症治疗史上应用诱导分化疗法获得成功的第一人”。使中国占领血液肿瘤治疗制高点,为世界肿瘤治疗贡献了中国方案。获得国际肿瘤学最高奖凯特林奖等数十项医学大奖,并还言传身教,培养了陈竺、陈赛娟等“一门四院士”。2010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除医学成就外,王振义为上海交通大学的人才培养也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曾说:“看到学生超过自己,是当老师最大的安慰。”他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多次讲座中都勉励交大学子坚持科学钻研精神。教学时也鼓励每一位医学生要立志高远,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医学生。
曹鹏
上海市大学生交响乐团(交通大学)音乐总监
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曹鹏,男,汉族,192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江阴人,上海交响乐团指挥家,国家一级指挥。
1944年参加革命的新四军老战士、老共产党员,是新中国音乐指挥界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指挥《龙须沟》等数十部电影音乐和歌剧。留学期间举办了我国首次海外全场中国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并首次把《梁祝》介绍给全世界。
1998年兼任上海市大学生交响乐团(交通大学)音乐总监并聘交通大学兼职教授。2001年率上海交通大学管乐团在荷兰凯尔格拉德第14届国际音乐节管乐比赛并获一等奖,这是我国在国际交响管乐比赛中零的突破。
2005年,创办了首个非职业的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积极投身关爱自闭症儿童事业,坚持12年用音乐开启自闭症孩子心灵,为自闭症孩子健康成长点燃希望。曾获国务院“表演艺术突出贡献个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第七届中国金唱片组评委会指挥奖、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等。
黄旭华
交通大学1949届校友
黄旭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3月出生,广东揭阳人,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1949 年毕业于交通大学造船系,1994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先后担任我国核潜艇工程第一代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主持了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先后突破了核潜艇最为关键、最为重大的七项技术,是我国核潜艇研制工程的先驱者,领导实现了我国核潜艇装备从无到有的历史性壮举,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并为我国新一代核潜艇的跨越发展,未来核潜艇的探索赶超奉献了毕生精力,是我国核潜艇科技战线不可多得的战略科学家。
黄旭华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经常关注母校发展,关心莘莘学子的学习生活。此外,还积极参与和支持地区校友会活动,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湖北校友会名誉会长,为推动校友工作贡献力量。2016 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0 周年纪念大会中,92 岁的黄旭华作为校友代表在演讲时毅然推开了为他准备的椅子;在2017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黄院士拉开椅子,并一再邀请坐到身边,令所有人动容。
马凤山
交通大学1952届校友
马凤山,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5月生,江苏无锡人,1949年10月考入交大航空工程系,1952年9月提前毕业投身航空工业。原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总设计师,航空航天工业部干线飞机总设计师顾问,新中国第一代大中型飞机总设计师和技术开拓者。
领导了我国第一款中程战略轰炸机轰6、第一款中型运输机运8和第一款大型客机运10的设计工作。坚定探索“自主设计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道路,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客机技术体系,为大飞机事业跑出至关重要的第一棒。领导编制了我国第一部运输类飞机适航规章,为新时期ARJ21喷气支线客机、C919大型客机等民用飞机和民航事业腾飞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石。1986年被国家科委批准为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积劳成疾,1990年病逝于上海。
胡仁宇
交通大学1948级校友
胡仁宇,男,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7月出生,浙江江山人。1948 年考入交通大学电机系,后转入物理系学习,1952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6 年在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读研究生。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作为我国杰出的实验核物理专家,在核爆近区测量某高难度技术方案的审定和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测试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共组织6次核试验,全部亲临现场参与组织指挥,为确保每次试验圆满成功做出历史性成就。提出应发挥综合技术优势,深化战略武器研制、高技术跟踪、常规兵器研究、民品开发生产四项任务,进一步明确实施军民融合的具体途径和发展方向。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发明奖二等奖、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两次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胡仁宇常说:“自己的知识是祖国和人民哺育出来的,要把它奉献给祖国,奉献给W核科学事业。”交通大学是他发现自己的平台,在交通大学的学习探索中他明确了自己的专业兴趣,这对他研究方向的选择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蒋新松
交通大学1956届校友
蒋新松,男,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8月出生,江苏江阴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863”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195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力工程系,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3月去世。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工程院首届工程科技奖。
蒋新松牵头创建了国家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发工程中心和中科院机器人学开放实验室,为我国机器人学研究及机器人技术工程化建立了基地。他主持完成的鞍钢冷轧厂1200轧机准仃控制、系统负荷张力系统、自适应厚度控制系统,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他参加了“863”计划的制定,连续四届担任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
在他的领导下,我国在CIMS领域,从一无所有到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我国特种机器人也从几乎空白发展到今天令人瞩目的水平,成绩斐然。著有《机器人学》等专著。
赵梓森
交通大学1953届校友
赵梓森,男,汉族,中共党员,1932年2月出生,广东中山人。1953 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信工程系,199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是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奠基人和公认的开拓者。他“拉出”我国第一根实用型石英光纤;他创立了我国光纤通信技术方案;他作为技术带头人的武汉邮科院,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光缆通信工程和连通全国的光纤通信线路,为我国光纤通信在高新技术中成为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最小的领域之一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中国光纤之父”。作为技术负责人、总体设计人,先后完成了六项国家、邮电部光缆通信重点工程,其中有三项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20 世纪90 年代,领导开发的光纤通信产品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1952 年,赵梓森进入交通大学电信系学习,兴趣驱使下他学得十分用心,开始了真正的学术之路。赵梓森说这一年对他至关重要,不仅学到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交大的学习生活经历对他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培养了深厚的爱国情结,树立了报效祖国的志向和决心。多年来,赵梓森心系校友工作,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湖北校友会首任会长,为湖北校友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刘永坦
曾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刘永坦,男,汉族,193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南京人。1953 至1958 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曾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中国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的奠基人,对海远程探测技术跨越发展的引领者,致力于我国海防科技事业40年,带出一支作风过硬、能攻克国际前沿难题的“雷达铁军”。率领团队实现对海新体制探测理论、技术的重大突破,在成功研制我国第一部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的基础上,陆续攻克制约新体制雷达性能发挥的系列国际性技术难题,使我国新体制雷达核心技术“领跑”世界,实现了我国对海探测能力的跨越式发展。曾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等部委级奖励,以及光华基金特等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成就奖等奖励。2018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刘友梅
上海交通大学1961届校友
刘友梅,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8年2月出生,江西上饶人。1961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运输起重机械制造系。1999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 年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2018 年,当选上海交通大学湖南校友会名誉会长。
致力于轨道电力牵引动力装备的设计与研发,曾任我国第一代韶山1型电力机车、第二代韶山3型电力机车的总体设计师;主持第三代韶山4型、韶山5型、韶山6型、韶山8型电力机车的研制开发,首创全程无网储能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中国铁路电力牵引机车实现了从普载到重载,从常速到高速,从交直传动到交流传动,从进口到出口的4次历史性跨越,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之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詹天佑科技大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
回忆起求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岁月,刘友梅说他是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氛围中度过的。优秀的学习成绩给他以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母校良好的人文环境给他留下了永远的记忆。
投票方法
方法一:
通过手机端投票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点击“浙江”地区,为钱学森院士投票
点击“陕西”地区,为陈士橹院士投票
点击 “湖南”地区,为陈能宽、刘友梅院士投票
点击“上海”地区,为王振义、马凤山院士、曹鹏教授投票
点击“湖北”地区,为黄旭华院士投票
点击“四川”地区,为胡仁宇院士投票
点击“辽宁”地区,为蒋新松院士投票
点击“中央企业”,为赵梓森院士投票
点击“黑龙江”地区,为刘永坦院士投票
点击“提交投票”
还能分享到朋友圈
发动更多小伙伴
一起学习最美奋斗者事迹
一起为奋斗者投票
方法二:
通过PC端投票
在电脑上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
http://zmfdz.news.cn/#/home
进入“最美奋斗者”群众投票专题页面进行投票
(两种方式均有效)
投票需知
投票时间:2019年7月22日12:00-2019年8月5日24:00
期间每个参与者对同一候选人限投一票
全程可分多次投票
最多可推荐200名候选人
赶快行动起来吧~
奋斗最美
为最美奋斗者点赞~
来源:上海交大校友会
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
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责任编辑:金雪 祁洁
推
荐
阅
读
为最美"偶像"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