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大师在交大 | 弗朗克·维尔切克:用精妙的语言打开庞杂的世界!
李政道研究所所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朗克·维尔切克
人物小传
弗朗克·维尔切克,李政道研究所所长、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因在夸克粒子理论方面取得的成就,于200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研究涉及凝聚态物理、天体物理和粒子物理等多个领域。
“今年春天和夏天,美国、法国的科学家通过不同技术,获得了‘任意子’令人信服的观察。我非常高兴并愿意与大家分享这些令人激动人心的、美丽的新进展。”上世纪80年代,维尔切克就提出“二维体系中存在第三类量子粒子”的理论,并且将之命名为“任意子”。40多年来的研究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维尔切克难掩兴奋,期待这一突破将开启对物质新状态的研究,并可能有助于制造量子计算机。
掌握表达世界的语言
从微观粒子到宏观的宇宙,从极致的复杂到万物规律,物理这门认知世界本质的科学常常显得神秘而晦涩。作为理论物理学家,维尔切克似乎拥有足够的智慧和技巧来掌握描述世界的语言。“几个世纪以来,物理学一直在积累有关事物运行方式的知识,无论身边的日常生活还是对比我们小时候的世界,许多概念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需要一种精确的语言来描述自然,那就是数学。”他说,“它给了我们巨大的力量去创造新事物和回答基本的问题。要想很好地使用这门语言和新概念,需要极大的想象力和耐心的学习。”
不过除了数学,维尔切克对哲学与艺术也相当热爱,他总能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罗素等哲学家的著作中获得灵感,也懂得欣赏科学与世界之美。或许正因有了这些“语言”,维尔切克总是能用精妙、有趣的语言与人沟通,将复杂难懂的物理概念解释得生动有趣。今年年初,当2020年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令世界笼罩阴影时,维尔切克始终以积极乐观保持自己的工作节奏,以科学家的热情和“高能”横扫阴霾——疫情期间他完成了一部新作《基本原理》,这本书如同一场令人着迷的科学冥想,从微小的亚原子到庞大的宇宙、生命诞生背后的奥秘等,维尔切克为读者设置了许多“任意门”,推开任何一扇,都将迎来别样风景。
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的李政道研究所参照丹麦玻尔研究所、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建设,着眼于21世纪国际公认的最重要科学问题,在粒子与核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量子基础科学三个方向开展重大研究。维尔切克是李政道研究所的首任所长,2017年任职以来为李所的科学、人才等多方面工作投入精力。“引力辐射场的研究停滞了几十年,但现在它却在井喷式发展,系外行星的情况也差不多,任何行星都可能如此,有些东西发展得很快,有些则比较慢,没有一般的规则。”物理科学的发展如何推动,年轻的研究者如何找到合适的方向,维尔切克认为聪明的科学家不会无所事事,被动等待实验突破,而是始终关注活跃领域,并且永远不停止思考;另一方面,好奇心和毅力很有帮助,同时找到好的榜样也很重要。
李政道研究所实验楼也将于明年4月“开门营业”
近日,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朗克·维尔切克再次“现身”。
他由衷地感慨:“虽然现在身不能至,但是远程的方式让我们的交流更方便了。快速发展的上海,正被不少科学家视为‘第二故乡’。期待疫情过后,我们能够尽快恢复交流。”
论坛期间,维尔切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他为上海的创新吸引力欣喜万分:“无论是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还是上海大大小小的科学活动,都吸引了众多诺奖得主和顶级科学家参与。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国际化的基础研究本土机构,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位于张江的李所实验楼效果图
上海离“全球向往的顶尖科学精英集聚地”
越来越近
“中国效率,上海速度,让我们在这里的发展非常迅速。”维尔切克告诉记者。2016年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他担任首任所长。虽然疫情发生后,他暂时不能来上海,但是“我的中国同事给我发了照片,今年张江科学城的李政道研究所大楼已结构封顶了。真的很难想象,2018年我第一次到在这里参加动工仪式时,看到的还只是荒地和杂草。”2021年上海交大125周年校庆之际,科学家们将正式进驻。
除了大楼建设这些有形的变化,越来越多国际知名学者正陆续加盟。10月26-28日,李政道研究所和上海交大物理学院共同主办了2020年高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国际研讨会,500余位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研讨。
“上海离目标——成为全球向往的顶尖科学精英集聚地——一定会越来越近的。”维尔切克告诉记者。
“上海是一个伟大的城市,有着蓬勃的经济和大型国际活动的历史积淀,它已准备好成为世界领先的科学活动中心。”维尔切克对上海已有很深的感情,这些年的开放合作令他颇有感触,他认为中国公众对科学有着极大的兴趣,有许多有才华人才和渴望学习的学生,他关心学术系统的建立和合理的科学生产力资源配置,也希望为年轻的研究者营造利于创新、专注科研的学术氛围。
吸引最优秀的人才,需要耐心和运气
成为集聚全球智慧的人才高地,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目标之一。维尔切克深知优秀人才的重要意义。
维尔切克也表示:“吸引最好的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耐心和运气。研究所的建设速度非常快,但更多硬件之下看不见的东西,才是一家国际化科研机构的魅力所在。在研究所的创建和发展方面,政府和上海交大给了我们很大支持。”
他眼中的李政道研究所,已经非常国际化:“它的运行机制和模式与我所了解的任何一家中国的传统机构都不一样。”不过,维尔切克坦言,要保持并优化这种“不一样”,仍面临诸多挑战。“科学研究需要的是开放、包容以及相对透明的环境,随着国际化人才越来越多,研究所是否能营造足够包容的氛围,能有效弥合各个国家、各个领域学者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些都需要迫切解决。”他表示,“上海是一个在这方面做得不错的城市,我们正在从与我们交流的国际学者的反馈中不断学习。”
科学家应该在还没有成熟的新生领域进行探索
这位早年关注粒子物理,并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现在对脑科学越来越感兴趣。他说:“我很小的时候就想知道,人的思维究竟是如何运行的。如今我强烈地认为,认识人脑的机制将带来信息科学发展的新路径。”“脑科学与物理原本是看似不相干的两个领域,现在的交叉越来越多。我认为,理解人脑机制,对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的发展将产生巨大推动。”维尔切克告诉记者,“科学家应该在还没有成熟的新生领域进行探索,并且推动这些新兴领域不断走向成熟。这也是我认为李政道研究所应该做的事。就像20世纪初,谁也不知道量子物理会有什么实际运用,但它确实是计算机及信息产业发展的必要基础。”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10月30日在上海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作视频致辞。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观看了习近平主席向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视频致辞,服务外国人来华工作的科技管理工作者同样感触良多。
来源:李政道研究所
素材:新民晚报、文汇报 等
编辑:李欣慧
责任编辑:金雪、祁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