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审判为什么不公正

法律读库 2021-04-27

作者:徐歆 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检察院


法律从何而来?刑事审判又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进行审判,是出于报复的欲望吗?审判又为什么要公开进行?本书的作者带领着读者回顾了漫长的人类审判历史,从中探讨和分析人类正义观念,并尝试挖掘出刑事审判的实质。因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刑事程序蕴含的惩罚的渴望和对误判的担心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像一把剑,悬在每个执法者的心头。


这本书的作者萨达卡特卡德里兼记者、作家和律师于一身。他出生于伦敦,在剑桥大学学习历史和法律,后取得哈佛大学法学硕士学位。纽约律师协会会员,伦敦道题街律师事务所成员。曾协助起诉前马拉维总统海斯廷斯班达。
在本书的开篇,卡德里展示了“法律源于神意”的观念,描述了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法庭戏剧——雅典人对苏格拉底的审判。然后,共誓涤罪(被告人把愿意宣誓为他们讲出无罪理由的人召集起来证明自己的无罪)、神明裁判(如水审、火审、面包奶酪审等)和决斗审判等仰赖神明的古老司法实践因此相继出现。虽然这些古老的审判方式如今看来十分愚昧,宛如一出出可笑的滑稽表演,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现代审判制度的影子。
随着《学说汇纂》的重新发现,那些古老的审判方式被禁止,一种能够满足司法官员探索犯罪者心灵秘密的纠问式审判制度应运而生。但是,在野蛮、迷信的纠问式制度下,纠问法官巨大的裁量权导致纠问式审判远离了对案件事实的详细审查,案件事实的证明规则无法得到遵守,这种司法危险直接导致了纠问式制度的崩溃。于是,在英吉利海峡的另一岸,英国则采用陪审团审判方式来弥补神明裁判被禁止后留下的司法空缺。
在战争审判中,卡德里描述了纽伦堡审判,前南国际刑事法庭的审判等等,这些战争犯罪审判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战胜者无法给予战败者公正审判的嫌疑。
这本书一共有八个章节,每个章节的导言都出自卡夫卡的经典作品,例如《审判》、《在流放地》等,可见卡夫卡对卡德里的影响。弗兰茨卡夫卡,这位奥地利最伟大的作家,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却引起世人广泛关注,他的作品影响了包括卡德里在内的一大批作家的思想和风格。为了更好的欣赏这本书,重温卡夫卡的经典作品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关于审判的公正问题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下《what is a fair trial》。在2000年四月纽约召开的公民权利会议上出台的这份文件可以看做是法律准则和实践的最基本指引。这也是对ICCPR(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我国已加入未批准)的详细展开,涉及到一场公正审判所需要具备的几个基本要素,包括禁止任意逮捕和扣押等多项在刑事诉讼中最基本的人权。如果说卡德里主要描述了西方审判的发展历史,那么这份文件可以看做是本书的续集,代表着刑事审判在未来的走向。

在做了这些延伸阅读后,再看作者在文末得出的结论时,我们就满怀赞同,“刑事审判其实展现了人类尊严的含义,显示一种文明尊敬的对待最卑劣的敌人——假定他们是无罪的,让他们能够平等的对抗,给予他们辩护人为其辩护”。
于是,承担刑事诉讼和监督职责的我们,合上这本书,重新面对浩瀚的刑事卷宗时,心中有了一个信念:打击犯罪,为了公平正义。


投稿转载说明

投稿邮箱:543183107@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