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值得收藏:这是一份最清晰的金融开放图谱

前沿君 前沿观察 2020-08-27

近期,自博鳌论坛中国宣布将在金融市场大举推动金融开放、易纲行长直接宣布了11条开放举措以来,金融开放成为国内外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时曾承诺外资金融机构享受准入前国民待遇。但现实却并未如此,这十多年来,金融开放进展并不算大,甚至在部分领域有倒退。

 

现在,新的时间又开始了,开放的决心很大,层级也很高。在博鳌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副手方星hai说,过去中国制造改变了世界,未来中国金融将改变世界。这是中国金融人久违的自信和豪迈之音,这几年金融业遭遇强整顿,骂金融成为一种时髦。


如果真的要让中国金融改变世界,首先把门打开,让民资和外资进来,让中国金融强起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艰辛的努力。

 

在这个开放的关键节骨眼,本文试图对金融开放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过去的开放出了什么问题?有哪些不足?未来的开放图谱是什么?业界的政策建议主要是什么?


希望若干年后,再拿出这份金融开放图谱来对照,可以看到这条路没有走歪,中国金融真正的变强了。


如果你需要持续跟进金融开放的最新动向和分析,欢迎付费入圈。


一、金融开放包括什么?

2001年,中国加入WTO。当时,中国的金融业羸弱不堪,银行业的呆坏账奇高,甚至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于是,业界普遍担心“狼”来了怎么办。


后来,“狼”确实来了,但却大多数失望而去。十几年过去了,中国金融业至今仍是国资绝对控制的“铁桶”,民营和外资都只是零星的点缀。


那些一腔热血开拓市场的外资,在母机构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也纷纷退出中国。在金融机构开放方面,总体而言,止步不前。


在金融市场开放方面,受制于基础性的汇率和资本项改革的多年停滞,市场的开放在很长时期都几乎裹足不前。直到近些年,无论是在汇率市场化还是资本项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在股市、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开放也开始重新起步,但股市局限于通道式开放。银行间债市开放算是最好的,但也面临诸多配套制度的不足。外汇市场则仍然较为封闭。


金融市场的开放是盘大棋,必须多驾马车并驾齐驱,相互促进,并且要配套监管能力跟进和实体经济改革推进结合,方能取得效果。


下面逐项展开分析:


二、金融机构开放

金融机构的类别多样,这次易行长在博鳌宣布的11点措施,主要都是针对机构开放而非市场开放。


除了针对主要类别外,易行长还专门提到了鼓励外资进入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等领域。但本文主要关注以下三大领域:

总体评价

加入WTO以来,中国金融机构的开放总体上呈现了倒退的状态。


根据OECD服务贸易限制指数STRI指数,截止2016年,中国银行业STRI指数为0.41,在44个国家中排名第41位,保险业为0.46,排名第42位。


具体表现

1,银行业:外资银行资产占比与刚加入WTO时的2%有明显下降,截止2016年底,仅为1.29%。OECD国家平均水平是10%。

        

2,保险业:外资保险资产占比在2005年达到8.9%之后逐步降到了2016年5.6%。

 

3,证券业:截止2017年3月,在华合资证券公司13家,占证券公司总数10%,总资产占比4.5%。


原因分析:


对外资机构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两方面的限制都比较严重:第一是股比限制,必须合资。第二个是业务范围的限制,这个内容非常多,导致了合资机构实际上成为了二等公民,完全无法享受到国民待遇,无法和国内机构平等竞争。


现在,市场关注的焦点是简单的股比问题,但比股比更重要的是业务范围的各种明文的、隐性的限制。


比如,对外资银行而言,外资分行经营人民币业务需在华开业一年以上,国内银行则不需要。外国银行在华设立营业性机构要求申请人前1年末总资产不少于100亿美元,拟设分行的不少于200亿美元。方星hai在2006年的调研中还提到的一些限制,如,对新网点设立、营运资金补充审批速度都很慢,有的银行连续6年申请新增一家分行而不得。人民币运营资金来源也有限,不允许外资机构之间拆借等等。


比如,对证券公司而言,首先只能合资,其次合资机构的业务大大受限,只能从事承销、外资股的经纪以及债券经纪业务等一小部分业务。因为中方控股的必须是证券公司,由于子母公司不能同业竞争,合资券商牌照单一,业务严重受限,外资最擅长的能力几乎完全无法发挥。


再比如,在保险业,对设立分支机构审批速度太慢,对牌照数量限制、地域限制较严重。


已宣布的开放政策分析:


易行长在博鳌论坛上对银证保宣布了不同的开放政策。


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比限制虽然要取消,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设立子行和分行,也就是不再歧视性地对外资申请子行和分行。但是在业务范围上,表述仍然是“在年底前大幅放宽”,这个“大幅”到底是多大?并不明确。


相比之下,证券行业取消股比很慢,第一步是放宽到51%,三年后才不设限,而且不要求境内股东是证券公司,但是在业务上却放得很开,“业务范围不再单独设限”,直接宣布内外资一致。


保险行业则是先放开了保险经纪、公估和代理,以及取消开业前的2年代表处的要求。对于其他方面的限制,目前并无直接的回应。


综合而言:博鳌论坛的11点开放措施,有10点是与机构开放有关,但是目前的开放步伐其实并不算大,距离真正的外资国民待遇还有较长的距离。


政策建议


设立明确的准入前国民待遇的时间表,直接宣布内外资机构业务范围一致,即使有设限的地方,应当是采取负面清单的形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小步走,慢步爬行开放。


三、金融市场开放

金融市场开放与金融机构开放一样,市场种类繁多,有些市场分割严重,比如债券市场,分为央行(交易商协会)、发改委、证监会三个部门监管,不同部门监管的市场开放程度也截然不同。而且每个市场大体上又可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本文也无法穷尽所有的市场类别,而是主要关注的几大市场的开放进展,而且重点关注是二级市场的开放。


总体评价:


不同市场差别较大,债券市场开放程度较高,股市次之,外汇市场最低。


具体表现:


1,债券市场:海外持有者不到2%,相比之下,美国为38.1%,日本为10.5%。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债券的品种结构也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


2,资本市场:QFII、RQFII、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持股占比不到5%,相比之下,伦敦为54%,韩国在30%左右。


3,外汇市场:境外机构共66家,包括18家境外清算行,19家境外参加行,29家境外央行类机构。但是,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境外投资者数量只有10%左右,交易占比不足1%,且参与者类型单一,商业机构只有银行。非美币种对人民币交易占比不到5%,大多数小币种交易量过低、流动性不足。


原因分析:


正如机构开放主要面临股比和经营范围限制,金融市场开放也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障碍,一个方面是,允不允许不同类型的外资进入的问题,另一个方面则是允许进入之后,在总量或配套政策上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导致进入后交易仍不活跃。


比如,债券市场方面,应当说近年的开放步伐显著加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当然主要限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无论是发行方面的尝试,国际开发机构、境外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及外国政府各类机构都在银行间债市发行了人民币债券,2016年世界银行还发行了SDR债券。


在二级市场交易方面,也放开了许多的机构进入,虽然外资投资品种主要是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同时也试点了内地和香港之间的债券通(目前只开了北向通)。


因此,在债券市场的开放上,问题主要不是能不能进来的问题,而是配套的机制,比如会计审计政策、评级机构以及进入市场的备案、托管和交易模式、税收等问题,另外还有衍生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再比如,股票市场,这几年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包括纳入SMCI指数,以及沪港通、省港通,还有未来的沪伦通,同时还正在探索SDR的机制。


但是,所有的这些机制都是“管道式”的开放,对整体数量进行限制。并且,国外公司在国内市场上市的国际板仍无音信。国内资本市场的“注册制”改革仍遥遥无期,市场定价机制仍不成熟。


再比如,在外汇市场,目前主要是开放了境外央行和清算行,但是境外的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还未能入市。再加上国内主要是商业银行为主,参与者类型单一、数量较少,导致了外汇交易方向趋同,交易规模和国际市场比还存在较大差异。


政策分析和建议:


1,针对债券市场,主要是在配套政策上下功夫,在会计、审计准则、备案托管模式、税收政策、外资评级进入方面下功夫,更加灵活,以鼓励开放的政策真正发挥作用。同时,鼓励各类外资机构在国内发行熊猫债。


另外,加大债券市场的内部改革力度,统一债券市场的监管。


2,针对资本市场,简化对QFII、RQFII以及沪港通、深港通的管理,大幅提升规模,并且设立时间表,尽早不设规模,而是采取备案管理的方式,进行宏观审慎管理。不仅要鼓励在国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以CDR形式回来,还要鼓励业务不在中国的外国公司在国内上市。


另外,加大国内股市的发行改革,加快注册制的推进步伐。


3,针对外汇市场,继续扩大开放,增加参与的外资、内资机构的种类,丰富衍生品种类。


四、资本项开放

综合评价


有进有退。汇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受制于汇率改革带来的波动,资本项管制上这几年有所反复,在微观政策上仍存在“翻烧饼”的情况,人民币国际化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同时,通道式的开放在扩大。


在G20国家中,中国资本项开放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印度,开放水平不仅远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而且也低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平均水平(《径山报告》第七篇,朱隽等)。


具体表现:


1,在2015年811汇改之后,为了维护汇率的稳定,一度加强了资本项管制,包括一些口头的对银行的干预措施。


2,对境内个人对外投资仍存在过度管制,QDII2讨论多年,但至今没有推出。


3,资本项开放每次都表现得“决心大、行动小”的特征,十二五也曾设定了开放的目标,但是并未实现。


4,因为资本管制较强,中国资本难以较顺畅地利用全球来配置资源,所有的资金拥堵在国内,导致国内的资产价格过高,一些领域泡沫化严重。


5,2016年底,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的排名较前一年下降一位,占比从2.31%下降到1.67%。


原因分析:


1,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框架正在建立(上海自贸区已有较多探索),还有待完善,这导致开放的信心不足。同时,资本项的微观监管和宏观职能纠缠不清,有时为了实现宏观调控目标,采用了微观的资本项干预的措施。


2,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IMF对资本管制的态度也发生变化,更多地支持一定程度的管制。国际国内对资本项开放的争议越来越大,如诺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反复告诫中国监管当局不要放开资本项,国内以余永ding等为代表也对这项政策较为谨慎,这导致开放较难。


政策分析与建议:


1,再次设立开放时间表的意义不大,相反会引起争议,给政策带来阻力。因此,当前不应当设立倒计时的时间表,而是着力于为开放创造条件。


2,重点应当是完善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比如跨境资本流动性管理工具、准备金管理工具、外汇借贷管理工具、流动性管理工具、税收(托宾税等)管理工具等等,以预防由跨境资本流动带来的资产价格波动、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风险、外债风险等等。


3,将资本项开放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协调推进,如果汇率市场化改革取得较好效果,那么跨境资本流动管制的压力则会小很多,会为资本项开放创造良好的环境。


更多市场消息、政策分析,请付费加入前沿星球,每个工作日都在更新。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付费,付费时请同步留言备注可以找到您的微信号的信息,先加微信再邀请入星球,仅付费不留言前沿君将无法添加您。部分付费用户留言错误,无法添加,请在本公号后台对话框发消息或本文末留言联系前沿君。


封面配图来自 artbeijing.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