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京过年的异乡人:有人相亲,有人为了生计,有人只是不想回家

腾讯新闻 中国人的一天 2021-04-22
一群来自丹东、石家庄、白山、奥克兰的非户籍意义上的“北京人”,选择了留在这座城市过年。留下的原因,有人是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有人是因为生计,有人带着相亲的任务,有人则是单纯地不想回家,把“疫情”当成了最好的借口。每个人有各自不回家的无奈,但面对万家灯火时的寂寞和期盼,却大致相同。今年,你回家了吗?


这是丹东人赵越阳北漂生活的第十年。

过去的31年,大年三十这一天,他都会回到辽宁老家,和父母一起过年——而今年是个例外。不回家的原因,一半是因为疫情,一半是为生计打算

十年前,动画专业毕业的赵越阳,带着理想和憧憬来到北京,在当了若干年打工人后,干脆自己开了一家动画公司。

公司在北京像素,北京东边最大的社区之一,号称住着3万北漂。

赵越阳喜欢这里,商住两用,小区里有超市、酒吧、书店、服装店、桌游吧,这里汇集着五湖四海的口音——在北京,又不像北京。


赵越阳住在北京像素,这是著名的北漂公寓楼。

赵越阳家境尚可,家人有能力帮他在老家找个像样的工作,但他抗拒这种“被安排”的命运。尽管在北京有诸多不如意,时刻面对创业的压力,但他更享受漂泊中的自在。

况且,他也不算完全漂着。2017年,靠着家里的支持,他在北京像素买了一套140平米的复式,正式安家于此。

他想不出有什么理由,会让自己离开北京。

买房后第二年,赵越阳和几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烧烤店。

店在东坝,150平米,上下两层,投资近百万。

在赵越阳的印象里,这是北京最有生活气息的地方。每天晚上,人们从不同的写字楼奔出,奔向家,或是奔向烧烤店。

开张第一年,烧烤店挣了50万。趁着势头不错,几个合伙人在北京像素开了个分店。2019年底,新店开始装修、招工,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打算在2020年“大展宏图”。

然而,分店开业不到两个月,疫情来了。

没了生意,赵越阳回到丹东老家,在家待了3个月,直到去年春天,疫情受控,他才回到了北京。

始料未及的是,到了6月,正是夏天生意最好的时候,赵越阳的烧烤店再次受疫情影响,再次关门、等待。

作为股东之一,赵越算过,每天一睁眼,就要亏1000多元。

流水一下降了九成,守着店里的空桌子,赵越阳百感交集,过去一年时间,他瘦了40斤。

今年初,疫情再次反复。赵越阳担心员工回不了家,加上店里生意不多,就早早给大家放了假,留下自己,既是老板,又是服务员,切肉、烤串、打扫卫生……

每天凌晨2点关门回家,洗澡睡觉,第二天下午起床,周而复始。

从小没吃过什么苦的赵越阳说,这是他难得的经历。

大年三十晚,赵越阳与好友在家打牌。

有人劝赵越阳离开北京,回家。他说,他不想就那样循规蹈矩过一生。

今年春节,他选择留在北京,守着他“受伤”的烧烤店,和在北京像素的家。他和几个朋友约好一起过年,买了一台麻将机,还准备了各自家乡的特产,让这个春节不至于太冷清。

他希望疫情“明天就可以结束”。如果夏天之前,疫情完全消退,烧烤店还有生机。如果不行,就关门止损,再找别的机会。

虽然赔了很多钱,但赵越阳没有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北京是他的第二故乡,接纳他的人生,包容他的喜怒。他愿意和这座城市相互陪伴,但他更希望,明年的春节,可以自由选择想去的地方。

高子谦出生于1995年,他的家乡,在北京以南270公里外的石家庄。如果不是疫情,他从没觉得自己家乡的存在感会如此强烈。

来往于北京和石家庄,坐高铁不过1个小时。疫情,让这1个小时无限拉长,让那么近的家乡,显得那么遥远。

2021年的春季,高子谦无比纠结,到底回不回家?

高子谦选择不回。

五个月前,高子谦刚从青岛来到北京,在一家教育机构做新媒体编辑。作为一个石家庄人,他对北京并不陌生,从小到大,他数不清到过北京多少次,这里有他太多同学和故友。

在他的人生规划中,北京,就是他的未来。

2021年元旦刚过,石家庄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疫情的发展,也牵动着高子谦的心。到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很可能要留在北京过年了。

他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反倒也算一次新鲜的体验。原本,他和同学约好一起过年,但因为同学们都改变了主意,最终剩下他自己。

考虑到返乡后,节后可能不能顺利回北京,高子谦打消了回石家庄过年的想法。

高子谦与相亲对象交谈,他俩约了吃海底捞。

虽然高子谦只有25岁,但父母却很着急他的婚事。一年要给高子谦安排好几次相亲。

按照父母的要求,留在北京的高子谦,决定在这段时间认真相亲,期望能遇到心仪的对象。

这一次,父母托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同是北漂的女孩,约在双井附近的一家火锅店。

见面前,高子谦特意买了见面礼。尽管相亲的成功率不高,但他还是抱有期待——至少这次,双方会因为疫情留京,而有更多的话题。

遗憾的是,这次相亲也不如预期。连吃饭带聊天,两个人只用了一个小时,便草草结束,各回各家。

相亲这事儿,让高子谦有点头疼。

每次相亲吃一顿火锅,对收入不算高的高子谦来说,算是不小的压力。“以后还是先约喝咖啡吧”,他说。

春节前,高子谦与好友出租屋聚餐。

从火锅店出来,高子谦坐地铁从双井来到通州,那里有他即将返乡过年的同学。高子谦准备了不少年货,眼看只剩下自己,他决定把年货拿出来,和同学们提前过年。

酒肉下肚,几人说了不少心里话,关于疫情,关于家乡,关于现在和未来。

别时,大家互拜早年,高子谦想到,自己将独自一人度过这个春节,倍感孤独。他安慰自己,假期很快就会结束,大家又会回到这里。

日子,依然如往常一样。

春节前,李红玲与邻居一起包饺子。

37岁的李红玲是两个男孩的妈妈,也是一位外送骑手。这是她第一次在北京过年。

李红玲的老家在河北邢台,虽然不在疫区,她仍然担心万一返乡,春节后回不来北京——她当骑手的收入,比丈夫还要多,她不想中断这份工作。

去年春节,因为疫情被困在家,几个月没有收入,她想起那段经历就慌。

2019年,李红玲关了老家的早餐店,来到北京。她怕不识得路,选择当买菜骑手,取货点固定,送起来更利索。

比起送餐,送菜送货更耗体力。手提肩扛,一次送三个西瓜,四桶水,都是常有的事儿。

大年二十九晚,李红玲与丈夫送单。

李红玲不怕吃苦,每天第一个来站点的是她,最后一个走的也是她,跑了两年单,瘦了40斤,连男骑手都佩服她的勤奋、能干。

李红玲认为,不努力不行,家里两个孩子,老大在县城上寄宿初中,老二在镇上读民办小学,每年得交万把块的学费。

“我不想把孩子留在村里上学,那里的老师和学生越来越少了”。

每天晚上,送货的间歇,李红玲都会和孩子们视频通话,李红玲说,当孩子们问起“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她心里就泛酸。

李红玲想不起自己爱吃什么菜,但提起孩子喜欢的,马上就能掰着手指数,“老大爱吃烤鸭,老二喜欢吃糖醋里脊、鱼香肉丝……”

李红玲居住的城中村,聚集了一批送外卖的同行,村里的过年氛围很浓。

大年二十九晚上九点,送单归来,李红玲和丈夫一起,跟住在附近的老乡一起包了饺子,韭菜鸡蛋馅的。

老家的包法是切了菜,剁好馅,和上油,再用拇指叠面皮,包得结结实实。吃惯了北京的伙食,这是难得的家乡的味道。

他们打开一瓶二锅头,互道“过年好!”在淡淡的仪式感中,和过去干杯,迎接新年的到来。


出租屋里的崔琪与流浪猫。

吉林白山,是崔琪的家乡,紧邻通化,同样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崔琪今年21岁,是北京一所大学中文系四年级学生,在一家纸媒当实习记者。对回家过年,她并没有特别的期待,能回最好,回不了也好。

因为疫情的原因,通往家乡的列车停运,家人不再强求她回家。这下,反而让她踏实了不少。

崔琪和男友租住在丰台,离报社不算近,但不用坐班,距离也不是大问题。

尽管就读于师范类院校,但崔琪的理想不是教书,而是当记者。

去年疫情期间,因学校停课,崔琪回到了白山,这让她深感不便:采访困难,写稿沟通成本高,“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没等复课,她就回了北京,和人合租,每月稿费正好够交房租,这让她很满足。

在她看来,家乡虽不至于与世隔绝,但相比北京,依然是个太过偏僻的存在。

相比回家过年,崔琪更愿意把时间花到工作上,找选题、采访、写稿,这是她喜欢的生活。男朋友是她的同乡,两个人第一次一起过年,也有另一种喜悦。

在丰台住了大半年后,崔琪在楼下捡回来一只流浪猫,带它打疫苗、做绝育、治疗皮肤病,接纳它成为这个小家的第三位成员。

年夜饭吃的海底捞。受访者供图

去年过年,崔琪回了家,回不了北京。今年过年,她留在北京,回不了家。

除夕晚上,她给父母打了电话,给他们拜年,告诉他们,自己在北京一切都好。其实,她和男友一起去吃了海底捞,前后找了三个店,排了四个小时的队。

崔琪说,接下来自己会休息两天,和男友聊聊天,撸撸猫,看看书,享受平淡的假期。

当然,她也会找一个和春节有关的选题去做采写——毕竟这个春节,和往年有很多不同。

新西兰人约翰-特纳和中国妻子刘老师,决定留在北京过年。

特纳早年曾是一名印刷工人,当过摄影记者,做过奥克兰大学埃拉姆美术学院的摄影讲师。

特纳此前一直在研究1940-1960年代几位新西兰摄影师在中国留下的摄影作品。他2007年第一次来到中国,2010年在北京遇到了现在的妻子。70岁退休后,他随妻子一起在这里定居。

往年春节,特纳和妻子要么在澳洲、要么在中国。今年因为疫情,两人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留在北京。

对于已经接近80岁的约翰来说,住在哪里并不重要,因为他喜欢不同地方的不同性格,也喜欢各行各业的人。他们有两只狗,金毛叫Apple,德牧叫Middy,都很温顺。Middy是刘老师在一个午夜跟Apple散步在路边发现的流浪狗,当时她吓坏了。


特纳展示自己与汤姆-哈金森的合影。

特纳最初来中国的目的,是帮好友汤姆-哈金斯(Tom Hutchins)推广其摄影作品。1956年,哈金斯作为为数不多的受邀来到中国的外国摄影记者,拍下了很多珍贵的画面。

 “汤姆的作品意义非凡,他照片中记录的中国,让西方人改变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提供了观察中国的独特视角”,直到现在,特纳仍积极向外界展示汤姆-哈金斯在中国留下的记忆,提醒人们过去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这几十年,又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

他说,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期间,他觉得中国是最安全的地方之一,因为政府和人民齐心协力,采取了很多预防措施。

在过去的几年里,特纳遇到了很多中国摄影师,并帮助他们中的一些人将他们的作品带出中国,走向世界。

由于手头有很多写作和相关的工作要做,特纳今年春节不会闲着,而是坚持要在安全的时候与朋友和家人见面。

经历全球疫情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但对未来来说,如何管理和记录大流行病将成为一段宝贵的历史。


第3889期

摄影&撰文 | 射小箭

编辑 | 小为 匡匡

出品 | 腾讯新闻



这个春节,腾讯新闻将联合摄影师吴国勇、风面摄影新媒体,再次发起主题为“残缺的中国全家福”照片征集活动。

不管是阖家团圆,还是留守异地;不管是坚守岗位,还是回家过年,用镜头记录下辛丑新年里,触动你的点滴日常,汇聚在此,组成一幅新的画面。

一经采用,我们将提供价值60元——100元的Q币,您可自行购买腾讯视频VIP等产品。

    投稿要求    
1、拍摄内容:

团圆或残缺的全家福、与家人或朋友的日常合影、个人自拍等均可,拍摄场所及衣着不设限制。

2、文字说明:

写明拍摄具体时间与地点,并提供100字左右的背景文字说明,可简单介绍相中人物的个人故事,也可表达对这个特殊的春节的感想或对家人朋友的祝福。

3、投稿图片需备注署名,实名或网民均可。

4、照片使用手机或相机拍摄均可。

5、图片大小不超过5兆。

    投稿方式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腾讯新闻客户端参与话题讨论


长按下方二维码,持续关注《中国人的一天》栏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