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背着防护服去东京的奥运会记者,没能进奥运村

腾讯新闻 中国人的一天 2022-05-11


△2021年8月8日东京奥运会闭幕式最后,东京新国立竞技场大屏幕上打出了日语的“谢谢”。

2021年8月8日,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东京闭幕。这是历史上首个延期举办的奥运会,也是首个没有现场观众的奥运会,幕式上,更首次为女子员颁奖。于此同时,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东京——这个亚洲唯一两次举办奥运会的城市——疫情的阴影正在持续扩大:闭幕式当天,日本东京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连续第5天超过4000例,而奥运会开幕时,这个数字是1359例。

疫情中的奥运与东京,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争议不断。我们联系了一位东京奥运会的记者,以下是他的自述

今年四月,单位公布了东京报道团的最终名单,我和几位里约奥运会的老同事都在名单中。看着东京官方每天公布的大几百甚至上千的感染人数,大家其实都心怀忐忑。
一次性医用手套、护目镜和消毒纸巾统统被装进行李箱,大家计算着去东京的日子,又时刻警惕着行程上的变数。临行前的最后几天,同事们交流的都是:什么型号的口罩戴着最舒服,哪家店的防护面罩更实惠……其中一位摄像老师非常夸张,他老婆给他准备了好几套防护服,结果被大家打趣:“穿成这样,还怎么完成采访?”
而我也不例外,跟父母告别时,还被硬塞了好几盒莲花清瘟。

出征东京奥运会前,在国内购置了十余种不同类型的防护用品。

疫情阴影之下,几个跑体育新闻的记者,莫名有一种“出征地”的感觉,表面上相互打气,实际上情绪很复杂。毕竟,在中国相对良好的防疫环境中待久了,谁都无法预知,东京的疫情会在奥运会期间发生怎样的变化。
7月15日下午5点左右,我们乘坐的航班降落在东京成田机场,这里将在奥运期间承担所有海外奥运团队的航运业务。在飞机上,我们还只是戴着N95口罩,但飞机刚一落地,大家纷纷开始佩戴防护面罩和护目镜,甚至还有人戴上了一次性医用手套,严阵以待的样子,仿佛机舱外面是一个战场。

日本航空给各国奥运报道团队准备了鼓励卡片。

下飞机后,全部乘客按30人一组,排队前往另一层楼进行唾液核酸检测,然后分区域等待结果。机场服务人员很礼貌地告诉我们:大概需要等候2-3个小时。虽然机场有空调,但是炎热的夏天还是让人有些吃不消,不少人在途中放弃了护目镜和医用手套。最后,全组人的检测结果都是阴性,行程得以顺利推进。

成田机场的欢迎指示牌,希望奥运会参会者在东京期间:身体健康、一切顺利。

媒体班车都有隔板,排队需要保持人与人2米的距离,消毒洗手液无处不在,媒体人员要每天官方app“OCHA”上登记体温和信息。抵达酒店后,发现前14天的住客需要与其他住客走不同的路线。一系列防疫措施的设计,让人心安。

媒体酒店专门出示了指示牌,14天内的国外抵达者要和其他人分开进出。


为了防疫,东京奥组委特地设计出了一个“泡泡”理论:所有运动员和媒体人员分属于不同的“泡泡”,一个“泡泡”就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生活和工作区。理论上“泡泡”应该在抵达东京十四天之内,始终和东京民众之间保持零接触,以保证100多个国家的运动员和上百家媒体的安全奥运参会。

在媒体“泡泡”里,抵达日本的十四天之内,所有人只能在媒体中心和媒体酒店活动,前往比赛场馆需要乘坐专门的班车,走规定的路线,抵达后也只能在媒体区域待着,不能与运动员有任何接触,所有的采访都需要提前申请报批,而且有采访任务的记者需要每天进行核酸检测,而其他没有采访任务的媒体人,则需要通过至少五次核酸检测。这样保证14天“泡泡”不破,外来参会者才允许在日本境内自由活动。

专属的媒体班车上,前后排之间的座位都设有隔板。

万万没想到,抵达东京的第一天,我就遭遇了一次被迫违规。

由于核酸检测等待时间比较长,团队抵达指定媒体酒店时,已经过了晚饭时间。按照组委会规定,“前十四天到达者,只能在酒店专用餐厅用餐,到指定便利店购物”,而且,必须在十五分钟内登记往返。

拿着组委会下发的媒体手册,我跟同事一起到酒店前台询问可以购买便当的商店。然而,对方又是打电话,又是查资料,最后一脸歉意地看着我们——因为理论上,附近所有的便利店都不对14天以内到达者开放。我们很无奈,她看出了我们的为难,于是小声说:“或许,您可以去酒店配楼7-11看看,我看有人是去那购物的。”

媒体酒店的部分区域立有指示牌:14天内到达者禁入。

在配楼门前,一个“14天内到达者禁入”的红牌赫然在立。正在犯难的时候,迎面发现两个挂着媒体证件的外国记者,正拎着大包小包走了出来。

理论上的完美“泡泡”在后续的赛程实操中,就这样被各国记者陆续挤破。不管是熬夜撰稿想买两罐啤酒,还是早起出门要备个三明治,这家便利店附近成为外国记者群唯一可以“犯规”购物的地方。

一次媒体午餐时,竟然听到隔壁桌外国记者兴奋地分享富士山的照片,因为他前一天没有采访任务,租车去玩了一圈。我和同事面面相觑,然后默契地赶紧吃完,回房间赶稿子了。

国际媒体中心的邮局门前,大家正在排队邮寄首日封。

2021年7月23日,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在东京新国立竞技场举行,这个场馆花费了1500亿日元打造。为了防考虑,开幕式场馆内除了表演者和运动员之外,没有一个现场观众,主办方用黑白格子将观众席填满,以营造出视觉上的丰富感。
但这让前方的摄影同事非常发愁:场馆非常大,表演者都在舞台中间,无法开广角捕捉大场面,最后能用的新闻图片并不多。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舞台中心为数不多的舞者正在表演。

开幕式当晚9点,媒体中心却只有几个外国记者守在这里,场面十分冷清。回想起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和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不同国家的几十个人聚在后台,大家一边看开幕式写稿,一边吆喝着喝啤酒的场景,唏嘘不已。

这种场内的冷清,却意外被场外的抗议游行打破了。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进行中,场外众多民众在场馆外反对奥运会举办。

同一时间,就在东京新国立竞技场旁边,一场声势不小的抗议活动正在进行,东京市民打着横幅、敲锣打鼓地高喊着“停办东京奥运”的口号。前方摄影师回来后忍不住感慨:“史无前例,都不用问什么,一个个冲过来和我喊:疫情这么严重,政府不管我们死活”。

场馆内孤寂的歌舞声与场外热烈的反奥运游行交织在一起,似乎正在向世界发出一种诘问:奥运和防疫,哪个更重要?而比赛已经开始了,防疫只能跟上。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当晚,璀璨的烟花打破现场的清冷,令人记忆深刻

在之后的比赛日里,我们经常会与一位在中国生活过几年的日本司机碰面,聊天中他明确地表示,其实自己并不支持在这个时候举办奥运会,“政客们都是为了自己的面子,疫情控制得那么糟糕,没把国民安全放在第一位”

可随着日本奥运代表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他也开始关注奥运会了,甚至当日本棒球队进入决赛,即将和美国争夺金牌时,他还主动问我们会不会去报道?

其实,人们对于奥运会的热情从没有减退,只是疫情让一切美好都充满了变数。

媒体班车司机自己布置的吉祥物。

运动员们的“泡泡”最为封闭。在比赛结束前,他们禁止和包括媒体在内的外界任何人有直接接触。只有当自己的比赛全部完赛后,才能近距离接受采访,然后就不能再返回运动员“泡泡”了,而是需要在48小时之内离开日本。

所以,比赛中诞生的任何一位奖牌获得者,都需要在两天内接受完国内外所有媒体的采访,中间还要抽空做尿检和核酸检测,一路马不停蹄。也正因如此,媒体工作的风险提升了,根本就没有时间进行第二次采访,所有报道内容必须“一条过!

印象很深的是,在媒体中心,一群人看着刚拍回来的冠军采访,光有画面没有声音,摄影师的脸都绿了。为了在采访过程中保证和运动员有2米以上的距离,他特意带了个吊杆话筒,“我想这么长伸过去,怎么着也录上了吧,谁成想居然忘记按开关了……”

这样的工作失误放在往年,完全可以再把运动员约出来补救,但是这次没有机会。

媒体中心的记者集中报道区。

起初,防疫规定: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都要戴口罩。但是赛后不久,大批摄影记者反映:拍出来的照片,人物没有表情,眼睛眯成一条缝。最后连运动员本身也向组委会发出抗议。于是从赛会第三天开始,新规发布,获得奖牌的运动员们完成领奖后,可以摘掉口罩30秒给媒体拍照,但是仅有一次机会。

同样的,不但摄影记者挑战很大,文字记者也非常受限。在非比赛时段,记者每天允许进场采访的人数十分有限,申请需要每日更新,上千个记者排大队,比在北京摇车号还难。如果申请不成功,记者就进不去场馆,也见不到运动员,只能依靠看现场直播,同时托前方同事联系运动员,赛后进行电话采访。

申请到采访机会的记者,需要每天进行唾液核酸检测。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以震撼世界的方式盛大开幕,而13年后的8月8日,东京奥运会在疫情中落幕。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一共获得了88枚奖牌,这一傲人成绩让国人欣喜不已。而也是这一天,日本东京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连续第5天超过4000例。

闭幕式上,看着东京新国立竞技场大屏幕上打出了日语的“谢谢”,百感交集:这届奥运会,更被大家记住的,到底是体育成绩还是防疫效果?

在日本电视台的奥运赛事直播节目空档,插播内容不是奥运冠军挥汗如雨的商业广告,而是东京疫情的即时新闻——屏幕下方时刻滚动着快报,主播都戴着口罩,仿佛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疫情与奥运同在。

媒体中心的纪念品商店和风装饰上写着:疫病退散。

作为一名媒体人,我的奥运之旅虽然没有金牌,却也是收获满满。不可思议的是,本届奥运会的媒体工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点击量,翻了好几番的公众号粉丝数和创纪录的节目广告费。

或许在某种意义上,疫情,的确为东京奥运会赢得了更多注度和讨论度然而这并不是人人都期待的,据东京奥组委的消息,在整个奥运会期间,有数百名相关人员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其中主要为运动员和教练组成员,感染率为0.4%,引人深思。

8月10日一早,我从成田机场乘坐航班回中国,开启21天的隔离生活。

闭幕式后,各国媒体人纷纷撤离,很少人继续留在东京吃美食、赏美景。

出发前,我的摄影同事决心扔掉自己背了两千多公里的防护服,“巴黎奥运会的时候,咱们应该用不上这个了吧?”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希望疫情赶快消退,让奥运会尽快回归它本来的样子。

奥运会期间,东京都浅草寺游客稀少。

第3951
撰文&供图 | 杨帆
编辑 | 佳琪
出品 | 腾讯新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中国人的一天》栏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