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幼时剪窗花老了扎纸人,这位乡村独居老人这样看待“生死”

腾讯公益 中国人的一天 2024-05-05

今天我们推出99公益日“老伴儿”系列第六期。本期将讲述一个有些严肃的故事:一位乡村孤寡老人朴素的人生,并探讨当人老去该如何面对死亡。所谓生命,不过是死亡的一种过程,如何面对死亡,也是人活着的命题之一。

66岁的王俊其性格内向,虽然不善言辞,但脸上总是挂着和善的笑容。村里人对他的评价很高,“是个好人,热心,谁家有事他都给帮忙。” 他是村里公认的好人先生,有着不符合年龄的纯真。

王大爷从小生活在农村,他从来没离开过家,现在住的房子是父母留下的老宅,墙上还贴着随着时光一起斑驳了的范晓萱的海报。王大爷将老宅进行了改造,加固了房顶。宅前的小院儿也被王大爷打理地整整齐齐的。

年少当家,父母教会了他如何生存,小学老师教会了他如何生活。6岁那年,小学老师送给他一支毛笔,王大爷从此爱上了书法,唐诗三百首,闲时写几首。慢慢的,他的爱好从书法,延展到了文字,他喜欢看书,因为书给了他更大的世界。

小学还没念完,王大爷就跟着家人下地干活了。奶奶教他用剪纸做窗花,他开始对剪纸如痴如醉。兴许是隔代遗传,王大爷十分有天赋,无需用笔勾勒,仅凭腹稿就能剪出极富中式美学的线条。这样的手艺后面没有发展为艺术,却在王大爷生活的农村里有了更大的意义。

王大爷是孤寡老人,已经习惯了独居,这么多年与他为伴的,是院子里每天都会来“打卡”的流浪猫。

​年纪越大,联系也变得越少,不是有句话说,“没消息就是好消息”。一通突然而来的电话,让王大爷陷入了沉默,手机本该是与外界沟通的工具,但在王大爷这里,似乎还有其他的意味。大爷在院子里沉思了良久,来到村口,坐在人群中,点了一支烟,陷入了一种只有他自己才能感受的情绪里。

农村有一句俗语,“红事不请不去,白事不请自去。”村里哪家有了白事,街坊邻居都会去帮忙,王大爷不仅帮忙,还自学了这个手艺,他不忌讳这些,他觉得人走了,得有个仪式。

但他还是会感叹生命的消逝。

这天,王大爷接到电话,村里有人去世了。

王大爷骑上电动三轮车去镇上买纸。镇上的这家文具店,开在偏僻的角落,大爷常年光顾,因为他需要一种特殊的纸张,很便宜,却不容易找到。

王大爷的手工活一做就是好几天。他将所有极致的色彩拼凑在一起,为逝者斑斓的人生画下最热烈的场面。一朵朵小花,是生对死的追思,一个个纸棂,是死与生的隔岸。

几十年里,对村里人,王大爷从来都是有求必应。这手艺他没有收过钱。王大爷见过了太多离开,葬礼是办给留下的人看的,他看过太多亲属的不舍、悲伤。

王大爷说过,“人家有孩子,,想想自己以后呢,没家人。看见别人,咱心里眼泪就往下掉,想着人家能落得这个地步,自己能落得这个地步吗,看见人家拜访人家老人,自己有吗,没有谁来送咱呢?咱心里遭难啊。” 

随着自己的老去,他也会动容地留下眼泪,他哭的不是别人,是自己。王大爷觉得,付出总有回报,他去送送别人,以后,就会有人来送他了。

老年,是人的临界点,他处于人类境况的边际。虽然不愿面对,但,这世界上,最终与老人相伴的,是衰老,是衰老尽头死亡的召唤。

所谓生命,不过是死亡的一种过程,如何面对死亡,也是人活着的命题之一。

太阳会照常升起,悲伤也会随着时间慢慢消散,思念和爱的人会长留心间。

王大爷来到村口附近的林间小憩,悲伤时抬头看看天空,王大爷心里明白,其实他不用害怕,他有村口的这些老兄弟,还有小红花志愿者的照顾,他会带着欢愉之心,用力地活着,生如夏花,绚烂明媚,死如秋叶,安详静美。

《老伴儿》通过6位老人的真实故事,让我们看见中国农村里的孤寡老人,他们在晚年与各自的伴儿依偎前行。

在大世界中他们奋力守护着自己的小天地,他们不再与世隔绝,他们用个人的生命体验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世界。

面对这个世界,我们永远是孩子,有着无尽的探索和兴趣,面对这个世界,我们永远是情人,爱的能力不曾老去,身处这个世界,我们永远有依恋,血浓于水身亲缘赓续,身处这个世界,我们永远可以找到温暖,创造神奇的相遇。

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没有背弃,他让朵朵鲜艳的红花,开遍天地,生生不息。生命,需要温度,即便已在归途。

陪伴,是来自我们的,也是属于他们的答案。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中国人的一天》栏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