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的一年,重新认识小毛驴

前言

小毛驴市民农园不是养驴场却有一头毛驴, 许多成员小朋友们都能在这里近距离认识这位既常见又陌生的“朋友”,同时它也成为很多前来农场参观朋友们合影留念的重要背景,但很多朋友可能还不知道今年已经13岁的它,前前后后所带出十分有意思的各种故事。 



河北农村的毛驴故事


2005年春天,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内部有一场非常激烈的争论,大家前前后后讨论了半个多月,为是否要养一只毛驴。


支持者认为:

发展有机农业,畜力是很重要的,它既可翻耕农地提供持续动力,不需要石油,也不会有污染,更不用依赖外界市场。一头“活”驴可成为目前石油危机下思考另类出路的教材,这样可以用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来表达我们的声音,提醒更多人反思。

反对者认为:

养毛驴是一种倒退,目前村民都不养而改用拖拉机了,而且成本过高,还需要专门有人来饲养,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办博物馆,这样是否会过于极端,把可持续理念僵化,并遭受村民及外界的普遍不解和攻击。


双方僵持不下,村民得知后,意料之中地表示了非常强烈的反对和不解。


最后,不得已之下由温铁军教授的妻子个人出钱认养,并对其拥有“教授”的命名权,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从那以后,这只颇具争议的毛驴一方面勤勤恳恳地为清理校园搬砖拉瓦,在拖拉机进不去的地方翻耕土地;另一方面,也继续成为一个饱受议论的活教材,很多在都市中呆腻了的参观者,很新鲜地观看并评说着毛驴,连同那些召回毛驴的青年志愿者们。当然,它同时也自然更是这批“秀才们”脱离实际的又一力证。



毛驴与“三农”问题

毛驴,一直以来,在河北定县乃至整个华北平原都十分的普遍,它是小农经济和传统中国农业的象征。而现在,毛驴除了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外(保定特色小吃——驴肉火烧),还能让我们想起什么:慢、效率低、太麻烦、平常都要养着、有风险(可能生病甚至死亡),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方面:没有技术含量、不符合现代化的整体趋势、不符合我们对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努力方向。正因为这种趋势,很多驾驴技术已经逐步消失,即使我们想养,也有困难。总之,它正是中国传统自给自足农业,甚至是传统农耕文化的一个缩影。


但如果我们大胆地让发展巨轮暂时放慢片刻,这个被视为落后象征的毛驴实际上带出了传统农业的重要原理——善于巧妙安排和利用不同生物的共生互养关系,利用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农作物秸秆糠粃饲畜,畜产品除供人类食用外,其粪溺皮毛骨羽用于肥田,还可利用畜力耕作。


而从物质再生产过程看,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使用人畜力、比较简陋的农具和农家肥,是一种内循环;但后者大量使用机械、电力、化肥、农药,应是一种外循环,即需源源不断的外部能量(石油)投入,正是这种大量的外源能投入,现代农业才可能大幅度提高产量和劳动生产率。中国科学院院士石元春教授因此指出:现代农业变得更加开放,开始进入了一个更大的循环系统,但其带来的结果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成本和高资源环境代价。



类似内部循环的打破,又何止农业?经济学家温铁军指出,相较于80年代,90年代出现尖锐的“三农”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三要素(资金、劳动力、土地)不断外流,以城市为导向的金融、教育等制度像强力抽水机,使农村中的资金(存易贷难)、人力(作为精英的乡村大学生和作为廉价劳动力的农民工)等单向地流向了城市。而作为回馈,不再是传统文化中的“告老还乡、回报桑梓、落叶归根”,而是远为优越的城市文化之冲击与诱惑,这使得乡村整体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循环被打破。除了希望、逃离和童年记忆外,很多农村剩下的只是38(妇女)61(儿童)99(重阳,指代老人)留守群落。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村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分裂——它为我们提供了基本食物来源,但只有城市才能满足我们的其它需要(不是根本,但价格上远远胜过根本);它可能是我们生产的地方,但却不是我们期待的生活乐土;它是将来“不再年轻力壮者”和“竞争失败者”们不得不回来的地方,但城市才是他们年轻时所向往的地方;它可能是我们的“童年”和“老年”,但城市才是我们的“青年”。 


 北京郊区的毛驴故事

就像耕地成为建筑用地后很难逆向转变一样,那些已经不知毛驴有何比较优势的乡村新一代是否还可能找回那早已失传的驾驴技艺——以及背后的那一整套传统、文化及生活方式?


2010年开春,我们把这头有饱含争议的“教授”迎接到受其启发并以之为命名而办起的“小毛驴市民农园”。但在北京郊区的农场里,这头毛驴分外的寂寞,既因为周围不存在任何“伴侣/朋友”的可能,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经告别畜力耕作的北京村庄,已经找不到一个可以驾驭他的主人。



与其说是毛驴的“尴尬”,不如说是当代社会条件下进行农耕及希望回到更为根本之努力的“尴尬”!


就像中国传统农业里的毛驴或印度文化中的圣牛,自然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的背后是一整套的做法、文化和价值。当我们告别了所有的这些,当所支撑的社会基础不复存在时,毛驴——除了食用价值,就像动物园(其本身就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其更象征着对越来越多物种的“动物园化”,以不断巩固人类中心的幻象,以完成所谓“保护”)里的其它动物一样,只具备有物种或某些人的怀旧价值了——自然,当再度被现代人与耕作联系在一起时,会显得那么的不协调与可笑。


在没有毛驴的耕地上,悄悄变化的,还有主人们的生活方式。终于来临的现代社会快节奏让物质和消费成为衡量我们生活质量的晴雨表,节俭的传统美德和知足常乐的修身标准在“新世纪的消费理念”和越来越容易的“更新换代”面前,越发显得迂腐。既然“循环”被打破了,科技和广告也解放了我们,《明天会更好》的歌声给了我们多么美妙的心情,为何不多去享受越来越廉价的生活?


在没有毛驴的耕地上,为化肥鸣不平者同时也非常理性地分析着:年轻一代的新式农民成长起来以后,和有机肥料的感情已经越来越远了,要他们重新去摆弄那些传统的有机肥料已是勉为其难了,尤其是在使惯了干净方便的化肥以后就更不用说了。


在没有毛驴的耕地上,那个由世代农民们根据自身与乡土环境互动中所发展出来的乡土知识和智慧自然也随着农民本身地位的日趋边缘而受到贬抑,而在现代农业的背景下,农民知识就自然无关痛痒了,新的机会需要新的知识。


然而,我们不需要悲情地为毛驴和传统农业唱着挽歌,我想我们根本没有资格,对那个——曾经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那个养人的农业,那个作为我们整个文明载体的农业!

 

(本文节选改写自:《毛驴、传统与雪灾》,《天涯》。因为篇幅关系,内容有较大的删改。)


文章来源:小毛驴市民农园简报

文章作者:潘家恩                     




推荐阅读

行业资讯

关于CSA,你知道多少?

【前沿】温铁军:国仁永续:我们到底做什么?

【开耕】最爱土地的工作室,启航!

【一颗草莓的旅行】&【多元作物种植】

首发!《四千年农夫》第二版 ,温铁军教授作序:《中国农业的困境与出路》

让农人和食客手拉手

图片分享【上海农庄行】

小毛驴市民农园2016年第九届实习生实习答辩及结业仪式顺利举办


都市农夫

2017年小毛驴市民农园租地种菜开始招募啦

在北京买不起房,家在哪里?

丰收图文征集--菜地点滴

有点田的农妇【播种希望 收获健康】

丰收图文征集——【土地-赋予之神】

丰收节图文征集——【农园记趣】

丰收图文征集——【耕耘.美景】


农耕生活

开春阅读——有机耕种基础知识

逛驴园指南

大白菜变形记

红薯知识知多少?

我是一个洋葱

洋葱,不应该【被神化】

一起来见证驴家【豆芽】的成长

一起来扒一扒玉米面怎么吃^_^

驴园【随手拍】,发现了啥?


▲▲▲点击上图,和毛驴一起耕种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