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魏本华:推进“一带一路”需要规避风险
IMI学术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魏本华近日接受《解码一带一路》专访,谈论全球经济增长疲软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应当如何发力。
魏本华表示,从经济增量来看,新兴经济体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更大。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虽然在复苏,但是不确定性仍然不低,譬如其财政赤字几乎都超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准的60%。而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未必能传导到发展中国家,所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就能凸显。
他个人比较看好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其投资时间较长、收益稳定、也能满足当地需求。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此类项目之多,需要大量的融资。而相当部分国家工业化程度较低,也在提高工业制造产能能力方面存在巨大的需求。但是,这些项目仍存在风险。而我们需要做到的包括对当地经济市场的基本判断、对项目的具体分析等来规避风险。在未来,则需要对“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的状况和金融部门进行彻底的调研,知彼知己,推动有效投资。
以下为访谈实录:
马晓霖: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乏力。金砖褪色已经是一个流行话题了,相反发达国家现在经济有向好趋势。这样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发展,一带一路的协调发展应该如何推动?
魏本华:目前,发达国家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所占比重,仍旧是百分之五十以上。但是从全球经济发展的增量角度看,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做出了更大贡献。仅中国一国,就为去年的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当然目前发达国家经济正在复苏,逐渐被看好。但是总体看,仍然是too low too slow。发达国家的经济风险一点不比发展中国家小,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比如一个相对来说普遍的问题,就是这些国家政府的赤字占GDP的比重太高。按照《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准,政府的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百分之六十,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的欧美国家全超过这个比例。当然,发达国家如果能够持续保持稳定增长,对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当前全球的多边贸易谈判推进进展缓慢,一些国家地区采取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区方式,但该方式未必适合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有些区域贸易协定门槛和标准定得太高,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比如一带一路沿线好多国家达不到这些要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未必能够立刻转换成,或者说传导到发展中国家,促进其经济增长。所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仍旧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马晓霖:谈到合作发展,就是要有效互补,真正满足发展中国家间的有效需求。您曾经长期在国际金融机构工作,也到过很多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您也谈到了发展中国家有自己特殊的需求,那么这个有效需求应该如何辨识?
魏本华:有效需求除了经济学的解释之外,再用一个更通俗的词来解释,英文叫bankable project,简单说,就是投资人能够cover整个项目的投入,再取得一定收益。我对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比较乐观,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这种有效需求的项目仍旧很多。虽然基础设施项目期限相对来说比较长,一般都是10年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周期,但是这些项目的回报率是很稳定的。以我们在非洲某个国家的经历看,该国是一个几千万人口的国家,但是连生产一块平板玻璃的能力都没有。每年搞建筑光平板玻璃进口,就要消耗太多的外汇。我们援建了他们一个玻璃制造厂,满足了该国巨大的需求, 玻璃厂也同时收益巨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此类项目非常多,即使有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也满足不了需求。我们现在还有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但是资金需求肯定还是满足不了。 再者,舆论不断强调这一轮全球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更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正常速度,或者潜在速度方都受到了一定的压抑。我们前一段时间对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展开了密集研究,总体可以有一个判断,可以很客观地得出一点共识,就是这些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巨大的需求。除此之外,很多国家工业发展程度也比较低,因此在工业制造产能能力的提高方面,也存在巨大的需求。所以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有效需求的辨识还是比较清楚的。
马晓霖:但是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地缘关系复杂,政商环境相对比较差。我们怎么样能够既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大发展,同时又规避商业风险?
魏本华:客观而言风险的确是存在的,但我以为这些风险是可以防范的,只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好一些基础工作。首先,我们要对这些国家有深入的经济市场各个方面的研究,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其次,在这个基础上,投资某个项目,就要考虑到相关因素。比如我们要做一个公路项目,那么该国公路总体的设施究竟是什么水平?公路上未来的运载量,未来收益能力到底怎么样?这些方面都必须要有非常详尽的科研报告,不能操之过急。反过来,这些风险预防的基础工作做好了,具体的投资项目未来就能够推进得比较快,比较顺利。总体上来讲,我认为一带一路的机遇是要大于风险的。
马晓霖:那么要从更宏观或者稍微中观的角度来看,您觉得一带一路的研究,我们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哪些领域,怎样加大投入?
魏本华:一个实实在在、刻不容缓的工作,就是要清楚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目前的状况怎么样?存在着哪些需要发展的项目?我们要做一个较大的调研。也就是说要进行国别的家底调研,真真正正地去查家底。这项工作耗时耗力,但是必须赶快动手,分批加紧做。首先从那些最需要基础设施的国家做起,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的国家可以放在后面再调查。第二件必须要做的工作,就是对这些国家的金融部门情况进行摸底,这些国家央行的状况,金融监管机构的情况,都要摸底。中国有三个金融专业监管委员会,其它国家有没有类似的机构?金融监管机能力,英文叫institutional competence ,或者叫机构能力。将来资金的使用运用、偿还等方面,都和该国金融机构能力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比如说外汇管理这方面,你的投资意向国还存在着哪些限制。未来项目投资成功了,偿还人家投资人资金方面存不存在障碍?这个国家资本市场开放到什么程度?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项目的推进和执行。知己知彼,才能比较有效地推动投资。
袁江:银行资产管理的演进逻辑与趋向
鄂志寰:内地经济尝试筑底,供应侧改革效果渐现
从国际经验看中国债券市场未来的国际资本流动形势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建立健全适应互联网金融特征的监管体系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出任IMI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包括埃德蒙、陈云贤、汉克、李若谷、李扬、马德伦、任志刚、苏宁、王兆星、吴清、夏斌、亚辛·安瓦尔等12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或政策领导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由47位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IMI所长、联席所长、执行所长分别为张杰、曹彤、贲圣林,向松祚、涂永红、宋科任副所长。
自2012年起,研究所开始每年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重点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报告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并在北京、香港、纽约、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和阿拉木图等地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迄今为止,研究所已形成“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等五个研究方向,并定期举办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燕山论坛、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主要学术产品包括IMI大金融书系、《国际货币评论》(中文月刊&英文季刊)、《IMI研究动态》(周刊)、《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日刊)等。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