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鄂志寰:国际化是人民币的诗和远方
本文作者是IMI学术委员、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这是他关于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评论文章。
2017年3月3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截至2016年12月的COFER季度资料,首次披露在全球外汇储备中,人民币计价资产达845.1亿美元,占总外汇储备资产的1.07%。鄂志寰认为,这一事件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COFER首次单独列出人民币储备规模与占比,表明配置人民币储备资产的技术安排正在逐步推进,人民币已开始履行国际储备货币职能;其二,1.1%的外汇储备占比显著低于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的份额,表明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路知易行难,国际化是一个中长期目标,是人民币的诗和远方,需要不懈努力和执著追求。近期而言,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调整期,提升人民币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不是“一蹴而就”、“指日可待”的事情,需要克服艰难险阻,砥砺前行。
以下是文章全文:
走向国际储备货币,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路径
COFER首次单独列出人民币的储备持有统计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季度披露储备规模的币种结构扩大到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圆、英镑、澳元、加元和瑞士法郎共8种货币,其余货币不作统计区分,列在“其他币种”项下。COFER首次单独列出人民币储备规模和占比是2016年9月人民币正式纳入SDR后的一揽子技术安排,具有与人民币加入SDR相同的引申涵义。
货币国际化的本质是市场信任度。从理论上讲,人民币纳入SDR等同于IMF为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背书,意味著国际多边机构赋予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的合法性和制度化的国际认可,有利于人民币发挥后发优势,提升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但是,国际市场对人民币计价资产需求的上升速度低于加入SDR之前的乐观预期,加入SDR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效果尚待观察。全球央行持有人民币计价资产占全部外汇储备资产的1.07%,同期,美元、欧元和日元的占比分别为 63.96%、19.74%和4.21%。
显然,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占比仍有巨大的空间,需要从跨境贸易和投资的不同视角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路径,释放加入SDR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实现跨境投资和金融交易对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双轮驱动。
从国际支付货币起步,人民币国际化仍需砥砺前行
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SDR,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制度性变化,毫无疑问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从时机上看,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运行环境正在经历巨大变化,美国经济持续复苏推动利率进入上升周期,渐进加息步伐持续,美元汇率与美国的加息周期呈现相互作用、交互推动的共振式演变路径,美元汇率上升强化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也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带来新的挑战。
2016年人民币在岸汇率贬值6.6%,离岸汇率贬值5.7%,是连续第三年对美元单边贬值。受汇率变化及全球贸易增长放缓的双重影响,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中的份额和排名下降,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业务活动进入艰难的调整期。
SWIFT数据表示,自2016年4月起,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中的排名由2014年11月以来的第五位下滑到第6位,到2017年2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活跃程度(按金额)仍然低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和加拿大元。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2017年2月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2,86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6.4%,其中货物贸易2,301亿元,同比下跌21.1%,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559亿元,同比增加10.7%。另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53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52.3%,其中对外直接投资135亿元,跌幅逹70.8%;外商直接投资402亿元,同比下降39.5%。
在人民币加入SDR后,货物贸易项下的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有所下降,资本项下的使用转趋活跃,但仍无法独立支撑人民币国际化。显然,在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跨境使用的同时,如何继续保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占比的稳定增长是当前能否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关键。
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的稳定地位
人民币国际化萌生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为解决现行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制度性缺陷提供新的公共产品和解决方案。因此,人民币在履行国际储备货币职能的同时,需要承担超越了内部导向的政策范畴的维持国际金融稳定的重要责任。IMF 明确要求SDR篮子货币发行国应维持能够便利基金组织及其成员国和SDR其他使用方以其货币开展业务操作的政策框架。IMF也期待通过加深中国与全球金融体系的融合,增强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支持全球经济增长和稳定。因此,加入SDR意味着中国需要在维护和保持全球金融稳定方面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义务和责任从来都不是单向的。针对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和反全球化浪潮及保护主义升温的背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各国外汇储备币种构成提供来自新兴市场的多样性选择。同时,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可以成为中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升全球话语权及影响力的重要抓手,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在全球化面临回潮、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加剧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应该在保证经济安全的前提下为新的全球化发展路径提供中国方案。
客观上讲,提升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必须要提供更多人民币投资工具,需要加快国内金融市场开放。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市场的影响因素更趋复杂,市场波动明显上升,对此应有充分的估计,并采取相关措施,有效地控制风险,保持金融市场的基本稳定。因此,在保证经济安全的前提下,建立人民币国际化框架下国内货币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不断完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提升人民币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满足全球各类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的长远需求,成为加入SDR后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走多远的关键所在。
编辑 郭昶皓 郑晓雯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65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和学术委员,74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系列报告》《财富管理研究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成果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在欧、美、亚多个国家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2016年,IMI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