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刘珺:影子银行不是因,而是果
编者按
《新金融论衡》是《金融论衡》的姊妹篇,是IMI学术委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原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刘珺出版的新著。本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篇是关于经典理论,包括逆周期理论和流动冲击的短缺经济学解释;第二篇是关于金融理论,包括影子银行、金融改革和创新等;第三篇是关于银行发展模式,包括对金控平台的思考、银行目标异化的见解、中小微及农村银行困境的思考、零售银行转型思考;第四篇是关于货币,包括货币政策的解读、国际货币体系的解读、抑制卢布坠落的建议等;第五篇是关于新制度,包括新科技助推新金融、传统金融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思考,以及互联网金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内容丰富,见地深刻。《IMI财经观察》将于每周四连续刊登《新金融论衡》节选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本文节选自第二篇·关于金融理论:影子银行不是因,而是果。刘珺认为,运用影子银行解释金融、经济问题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要跨越误区,厘清认识。首先是要避免混淆概念、乱跨边界,明确国内和国际对“影子银行”的定义;其次是要跨越认识误区,包括理财产品在内的影子银行业务确实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但是,在管控好信用风险的情况下,影子银行业务对稳定市场流动性、增加居民收益也有好处。他还认为,影子银行不是金融结构性问题的原因,而是结果,长期金融抑制催生了影子银行,也形成了目前以银行体系为主的金融体系和影子银行体系并存的新的“二元化”金融格局。
以下为节选内容:
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一场“大阵仗”,其中新旧事物互相作用,新旧矛盾相互交织。已知的概念暂且不说,“影子银行”一词跃然眼前,从出现、传播到解释、运用,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甚至进入到了金融理论体系中,若有问题或危机,往往从影子银行找答案。更有甚者,影子银行被贴上“金融危机始作俑者”的标签,被认为是金融体系过度虚拟化、过度衍生化的推手。果真如此吗?
全球化使中国成为国际循环的一部分,金融危机波及中国,概念冲击也波及中国。影子银行的“中国化”如飓风过岗,瞬间呈现在人们面前,影子银行的中国温度更高。运用影子银行解释金融、经济问题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要跨越误区,厘清认识。
首先是要避免混淆概念、乱跨边界。国外所说的“影子银行”是指那些在商业银行体系之外行使类似银行职能的各类金融机构及其从事的各类金融活动的总称,其影子银行业务是基于金融工程和衍生工具,以证券化、组合化等方式生成新的交易工具,是金融市场成熟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利用金融工具分散风险和套利。而中国的影子银行业务是在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正规体系金融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市场主体为满足投融资需求的产物,本质上是“类信贷业务”及其延伸。因此,国内所说的“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实体与信用中介活动,其业务大致包含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信托融资、委托贷款、表外商业汇票和地下融资等,与国外所说的影子银行中的金融工程和衍生工具相去甚远。而且,从概念和业务品种看,国外与国内所说的影子银行的边界范围毫无雷同,产品创新层次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是要跨越认识误区。国内有些学者给影子银行业务,如理财产品冠之于“庞氏骗局”之名。不可否认,包括理财产品在内的影子银行业务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但将其完全等同于“庞氏骗局”可能有失偏颇。一些国内所说的影子银行业务,如票据融资、信托融资、委托贷款、理财计划等业务对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增加居民投资品种、盘活储蓄资金、用好社会存量资金都有积极意义。而且,在管控好信用风险的情况下,上述业务对稳定市场流动性、增加居民收益也有好处(见表1)。2009年12月至2013年3月,理财产品占总存款比重由2.84%上升至8.37%,其上升的份额与活期存款占总存款比重下降的份额基本相当,而且,理财产品并没有冲击居民储蓄存款占总存款比重的稳定性,个人储蓄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4%左右。数据已经说明,理财产品不仅固化了一些活期存款,稳定了流动性,而且没有欺骗居民。包括理财业务在内的一些影子银行业务是居民分散投资行为选择的结果。
2013年6月以来的“钱荒”和流动性冲击再一次把影子银行推向前台,并建立了以下逻辑:影子银行导致货币空转,货币空转导致资金“脱实就虚”,资金未有效进入实体经济,酝酿巨大风险,这一逻辑也支持中央银行运用流动性管理手段“挤泡沫”、“去杠杆”,影子银行俨然是金融结构性问题的原因。果真如此吗?
影子银行不是因,而是果。在国内主银行体制和市场融资地位不对等造成的金融抑制环境中,城乡之间、国企和民企之间金融“二元化”特点突出,农村地区、广大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存在寻求“另类融资”的冲动,而金融机构在利润考核与监管之间走平衡,实行“金融创新”,有动力发展表外业务和更加市场化的业务,一拍即合,这为国内影子银行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条件,换言之,长期金融抑制催生了影子银行,也形成了目前以银行体系为主的金融体系和影子银行体系并存的新的“二元化”金融格局。
西方影子银行也是金融市场、金融体系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其影子银行业务主要是建立在衍生品、证券化或多重证券化等工具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地形成了产品线、业务部门、机构等产业组织,不同金融机构之间形成复杂的对手方交易网络。
当然,走向另一极端也不可取,不应该痴迷于“影子银行促进利率市场化”的虚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影子银行同样是果,而非因。利率市场化使得传统商业银行业务面临着利差收窄、利润压缩、利率波动风险上升、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等难题,因此,商业银行在激烈竞争中如果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流动性管理,扩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强竞争力,就必须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以客户为中心定制个性化特色产品和服务,走差异化经营道路。由此,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业务自然而然地产生。进一步讲,国内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在很大程度上压缩高杠杆、高风险及不规范的影子银行业务,有助于优化资金、资源的配置,并可为金融产品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总而言之,本末不能倒置,不要指望通过影子银行来加速利率市场化,而是要在防范影子银行可能带来风险的同时,有步骤地推进利率市场化。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特别是精确、科学分析问题的因果关联,切莫倒因为果,也勿倒果为因,对影子银行也应该如此。
编辑 包倩文 郑晓雯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金融国际化、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研究所发起设立了跨境金融50人论坛、中国资产证券化百人会论坛以及中国金融科技50人论坛三个智库平台。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