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贲圣林:中国金融科技的“绿色”使命

2017-06-07 贲圣林 IMI财经观察

IMI执行所长、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近日在中国金融信息网上发表文章。文章认为发展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是未来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就我国而言,从绿色债券的市场规模看,中国已经开始领跑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大有后发先至的态势。但绿色债券的规模仍然很小,发展空间巨大。此外,我国可以发挥本国特有优势,通过互联网金融或数字技术,让绿色化变成普惠化、大众化,帮助绿色金融理念深入人心。最后,作为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有责任,在共享经济下践行绿色发展、绿色生态理念,拥抱数字化等先进技术,推动中国绿色金融的更快更好的发展。

以下为文章全文:

发展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是未来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互联网金融本身具有绿色属性,而绿色金融需要数字互联网技术的支撑才能进一步普惠化和大众化。事实上,当前我国在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市场规模已经呈现领先世界的态势。相信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互联网金融在拥抱绿色发展后,中国的领先优势一定会得到保持并有望继续扩大。

一、互联网金融与绿色发展相互促进

首先,互联网金融的绿色属性强。互联网金融或者称之为数字金融行业本身就是绿色的,通过数字支付可以减少现金的使用,通过网络银行服务大大降低去银行柜台办理业务的频率;互联网金融的效率也大量减少了原有的交易成本和可能的浪费。因为互联网金融是通过数字技术使大众参与金融服务成为可能,大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范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互联网金融属于绿色发展友好型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从广义上来讲,共享经济等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行业不仅是绿色的,还是深绿色的。以产品众筹为例,即在产品创意期就对未来可能的市场反应以及消费者需求开展测试,判断产品是否有市场。对于没有市场的产品就不需要浪费不必要的产能建设和社会资源。

第二,互联网金融的社会属性强。与绿色发展所聚焦的环境一样,互联网和金融都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呈现经济学中所说的“外部性”特征。两者的融合——互联网金融具有更强的社会性和外部性。环境问题的外部性需要内在化,要将没有付费或补偿的外部影响通过适当政策和定价机制进行调节,这是绿色金融的核心,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同样,互联网金融的外部性也需要内在化。互联网金融体系中如支付、交易所和征信体系等还可以被认为是广义的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运营者、市场参与者、行业和企业必须具有非常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先进性可以赋能绿色发展。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中国领先全球。可以说,无论是交易速度、市场规模、还是参与人群、产品丰富性以及投资规模方面,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世界前5强的所谓金融科技巨头中,有4位来自于中国。中国不仅在互联网金融现有的服务与能力方面呈现领先态势,在对未来的投资方面也同样领先全球:2016年中国的金融科技领域的风险投资额达65亿美元,占全球投资额的近一半,跃居全球首位。如何保持在全球的领先趋势、推动绿色发展是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重大机遇和崇高使命。

二、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呈现后发先至的态势

2016年被认为是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元年。在短短的一年中,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已经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2016年累计发行规模超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以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为代表的绿色金融债在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中占比达66%。与此同时,政策性银行也逐渐跟上,四大行中的中国银行则发挥自身优势,在全球发行了多币种绿色债券,其中中国银行通过卢森堡分行、纽约分行发行了30亿等值美元的多币种多期限绿色债券,通过伦敦分行发行了5亿美元“绿色资产担保债券”。中资发行人在境外发行绿色债券是中国绿色金融概念加盟全球绿色发展潮流的具体体现。

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相对发达的南方地区的绿色发展理念较为深入,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上述雄霸中国绿色债市的三家银行总部分别在福州和上海。在企业方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发行了4亿美元离岸绿色债券,同处浙江的盾安也发行了人民币绿色债券。而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发达国家绿色金融起步较早。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绿色自愿原则主要包括赤道原则和责任投资原则(PRI)。中国的兴业银行于2008年加入赤道原则,成为中国第一家加入的商业银行。而发起于2006年的PRI目前签署机构数超过1500家,管理资产超过65万亿美元,主要以发达国家的机构为多。

但从绿色债券的市场规模看,中国已经开始领跑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大有后发先至的态势。根据汇丰银行(HSBC)委托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撰写的《债券与气候变化市场现状报告2016》显示,作为全球三大经济体,在绿色债券存量规模上,中国以2460亿美元的规模名列第一,超过西欧1950亿美元和美国1113亿美元。

在全球大约7000亿美元存量规模的绿色债券市场中,70%的债券期限为10年期或以上,60%以上的债券存量来自政府部门的发行,包括地方政府、多边开发银行,铁路运输业等。其中,低碳运输主题占比显著,占67%的市场份额。此外,气候相关市场中有78%为投资级债券。幸运的是,35%的债券以人民币计价,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国境内市场债券,说明人民币债券市场在全球绿色债券市场的分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绿色债券7000亿美元的存量,占全球90万亿美元总债券市场存量的比重不足1%,这说明绿色债券的规模仍然很小,发展空间巨大。

三、中国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强强联合,引领世界绿色发展

如上所述,我国在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各领域的发展均领先全球。如果强强融合,数字绿色金融令人期待。未来,如果没有数字技术,没有互联网助推,绿色金融的参与度将无法提高和普及,绿色金融的发展将后劲乏力。通过互联网金融或数字技术,让绿色化变成普惠化、大众化,帮助绿色金融理念深入人心。

具体来讲,国内绿色债券发行主体集中在大型企业,而小微企业由于发行规模小,很难通过传统的绿色债券方式融资。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做法是通过目前尝试的中小企业集合债的的方式,但集合债的协调成本高,且面临可能的较大的集合成员之间的道德风险。运用数字技术,则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发行“微绿色债券”的方式解决。

无论通过Google还是百度搜索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与中国相关的搜索结果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与中国在这两个领域的“江湖地位”和发展程度密不可分。但是,中国的引领态势仍然存在诸多挑战。比如,绿色金融全球仍未有统一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亦是如此。而在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排名中,尽管中国在各项指标方面远远走在前列,但中国的排名仍然不高。这说明在话语权、行业标准制定上,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和绿色金融在全球版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数字绿色金融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

为了保证中国在“数字+绿色金融”领域保持领先趋势,我们需要做什么?银行业要尽量信守绿色信贷的指导原则;投资机构真正践行责任投资;交易所要履行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督职责,提供更丰富的绿色指数产品。媒体也要发挥宣传和监督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作用,监督绿色资金的投放去向。作为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有责任,在共享经济下践行绿色发展、绿色生态理念,拥抱数字化等先进技术,推动中国绿色金融的更快更好的发展。

绿色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共同的未来。环境友好型的金融制度、金融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和强大推动力,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中国已经在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以及绿色金融领域呈现全球领先的趋势。如果说绿色发展是导航仪,那么数字技术就是发动机,互联网金融可以让绿色金融插上翅膀翱翔蓝天,“数字+绿色金融”的深度融合必将为绿色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的强大的推动力。如何进一步利用前沿技术引领全球绿色发展,打造数字绿色金融,数字绿色经济,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强大的技术引领和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支持下,中国在数字绿色金融领域的优势一定会得到保持并扩大。

编辑  魏宗  郑畅

来源  金融科技研究(微信公众号)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王永利:记账清算对跨境金融的影响

社科院杨涛:“移动支付,要警惕金融腾飞幻觉” | Fintech 公开课第6讲干货

李东荣: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挑战与方向

贲圣林: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生态系统的短板在何处?

李扬:以移动支付为切入点 在“一带一路”沿线推广数字普惠金融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金融国际化、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研究所发起设立了跨境金融50人论坛、中国资产证券化百人会论坛以及中国金融科技50人论坛三个智库平台。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