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老:金融科技应为解决问题而来
IMI学术委员、苏宁金融集团常务副总裁黄金老近日受邀出席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金融科技发展与安全论坛”并发布主题演讲。演讲提到,从美国来看,2016年最热门的金融科技背后是区块链、人工智能、传感器融合、大数据分析这四项核心技术。从中国国内的情况来看,黄金老觉得已经发生变化,金融科技最早主要是为了降低中小金融机构的IT成本。演讲进一步分析称,中美在金融科技领域存在共性,但更多的具有明显差异。最后黄金老认为,中国金融科技已经和世界处于基本同步水平,但不能沾沾自喜,不能自以为能引领世界潮流,还需进一步学习与探索。
以下为文章全文: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要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普惠金融,都需要靠先进的金融科技。”黄金老发表主题演讲时如是说。
黄金老指出,金融科技,不是噱头,而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来,可以解决安全、风险、成本、机构间可信、服务效率、普惠金融的一系列基础问题,将重构金融生态。他还表示,互联网金融最大特点就是客户数量更多,分布地域更加广泛,客户的风险更高,这需要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来解决。比如,生物特征识别将延伸金融服务空间,人工智能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大数据风控提升资产安全,区块链驱动金融互联网自动化、可信、扁平化,金融云降低成本,等等。
对于中美两国金融科技发展动态,黄金老谈到,从美国来看,2016年最热门的金融科技背后是区块链、人工智能、传感器融合、大数据分析这四项核心技术。在未来,这些技术将在交易数据、账户数据、行为数据、身份特征数据这四种数据的支撑下得到进一步升级,全面提升客户的用户体验。
譬如,美国一家基于手机行为数据发放小额贷款的公司Branch,会通过手机收集登录应用的频率、手机充电的频率、在优惠时间打电话次数、一天步行距离、短信长度、通话时长和如何进入联系人列表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评估用户的信用等级。就连在非洲的肯尼亚,都能够迅速批准被发放贷款。Branch向用户提供的贷款均值为30美元,可以让出租车司机支付加油费,或者让水果零售商备货。根据借款人的信誉评级,Branch对每笔通常期限为3周至6个月的贷款收取6%至12%的利息。
而从中国国内的情况来看,黄金老觉得金融科技已经发生变化,最早主要是为了降低中小金融机构的IT成本。而今金融科技发展更多的是通过输出风控能力、支付能力、金融服务核心竞争力,这也成为当下金融公司努力的一大方向。
在大数据风控方面,两三年前风控质量低下,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可能定了几千条规则,来判断支付是不是欺诈。近年来,大家已经不再往这个方向发展,而是单一规则,通过一些结构化评分、行为数据来判断风险。比如,苏宁金融在反欺诈风控上,从事前的风险监测到事中的风险决策,再到事后的案件分析,开发了一整套流程,可对每秒3000笔交易进行快速风判,每笔交易100ms内完成风判和处置决策。
生物特征识别上,则从早期要输入用户名密码,到后来通过U盾、短信验证码,到今天通过指纹、虹膜,技术不断进步。以苏宁金融为例,在生物特征识别上与国内一些主要金融机构一样,从电子用户的开户到登录,从无卡取现到大额转账,都有新的收获。早期办个账户可能要花二十分钟,现在只需五分钟就可以完成电子账户的开户。目前,苏宁金融已经攻破了技术难关,实现了六位数字的简密,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从活体检测到防指纹的欺诈技术,生物特征识别应用非常普遍,已经成为一个大众化技术了。”黄金老表示,国内智能投顾还刚刚开始,基本上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
黄金老进一步分析称,中美在金融科技领域存在共性,但更多的具有明显差异:两国都在发力大数据风控,不过应用上不太一样。美国大数据风控应用主要在小额贷款,单笔金额可能在数百美元。而中国现在是从一千到二十万人民币,正在向更大的方向发展。
第二,在生物特征识别和反欺诈上中国做得比较好,尽管技术在美国诞生,但却在中国应用最为广泛和深刻。在黄金老看来,这与中国的基础有关,因为中国的电信诈骗差不多世界之最,每年都是几百亿元诈骗,所以行业大量精力都用在生物特征识别上。但是,美国不太需要,因为整个社会的账户信息做得比较完整。
第三,美国大量的金融科技应用在汇款和兑换领域。从我国来讲,汇款成本非常低,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手机银行汇款都是免费的,致使这一领域基本上不存在创新公司。
第四,在智能投顾方面,美国做得比较好,甚至一些大型公司都参与到这个行业,而我国现在才刚刚开始。
第五,中美都在推进大量创新性公司做金融科技,不同的是在美国是大型金融机构广泛涉足金融科技领域,因为他们可以投资实业,比如像高盛,它收购了很多小的金融科技公司,摩根大通也是如此。目前,我国金融科技是以中小创新型企业为主的格局。
“中国金融科技已经和世界处于基本同步水平,但不能沾沾自喜,不能自以为能引领世界潮流。”黄金老总结道,中国需在金融科技应用领域做得更加成功些,对于原生技术还需进一步学习与探索。
编辑 魏宗 郑畅
来源 网易新闻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金融国际化、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研究所发起设立了跨境金融50人论坛、中国资产证券化百人会论坛以及中国金融科技50人论坛三个智库平台。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