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金老:金融科技驱动金融交易变革 打造全新业态

2017-08-02 黄金老 IMI财经观察

IMI学术委员、苏宁云商集团副总裁、苏宁金融集团常务副总裁黄金老出席了7月15-16日在北京举行的2017国际货币论坛,并在主题五“金融科技驱动下的金融交易:创新与安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金融科技给金融交易带来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变革,促使金融更深入渗透社会生态。

IMI学术委员黄金老在“2017国际货币论坛”上发布主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从金融发展史认识金融科技

从金融发展史来看,金融业态不断创新,但一直都是在服务实体经济。可是,现在实际上有很多金融机构并没有如此去做。其实,从早期的贸易融资到后来的证券期货,再到现在的第三方支付,所有金融交易的产生都是为了实体交易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比如,第三方支付就是为了解决买卖双方小额担保交易。金融科技的发展是解决金融交易过程中的问题,以解决资源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跨越时空的配置,本质上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金融业都是最先应用这个技术解决一些问题。

金融科技给金融带来九大变革

金融科技给金融交易带来了九大变革,包括技术、生态、渠道、场景、交互、媒介、B2B业务、B2B交易、风控变化。

技术变化上,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识别、云、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这些金融科技深刻地改变了金融。一方面,金融依托技术获得更多数据,更好管控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渗透更多场景,打开新增长点。这些年来,银行吸收了大量的新技术,比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智能语音、区块链、金融云、分布式数据库、自动化模型风控,等等。

生态变化上,金融科技让金融交易的产业链逐步缩短。金融科技能力让资金端从幕后走向前台,和前端客户的距离更近、和客户需求更匹配、支持更快的交易,交易场景成为未来金融的前端核心,数据化资产成为资金追逐的热点。当下,科技的发展让个人消费者或者是企业财务人员,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直接进行操作,交易链条大大缩短,交易成本得以降低。

渠道变化上,金融科技拓展高价值交易连接通道。尤其是在中国,近几年银行业应用金融科技特别积极,借助Fintech重回个人客户交易核心:通过金融云将IT资源供给周期从天降到分钟,降低50%以上IT资源和人力成本;用生物特征识别、线下支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提升APP体验,拓展高价值交易业务连接通道;将低价值维护业务标准化、自动化,用智能设备执行,降低网点成本。

场景变化上,统一身份认证、一键开户、二维码、生物身份识别、大数据风控等技术有力地推动了金融服务场景的拓展。金融科技应用,最早主要是在支付领域,后来到转帐,今天拓展至各大领域,从支付、理财到生活缴费、便民服务再到贷款等多个场景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已经渗透到各大金融交易场景的始终。不过,到目前为止,金融科技应用主要是在个人端,企业端才刚刚开始。

交互变化上,一开始通过U盾,慢慢发展到密码,密码先是数字和字母组合,后来是纯数字,而现在语音识别技术获得了极大发展,通过语音使得金融交易更加方便。2016年,Google I/O大会推出的Google Home可与你语音对话,实现互动式交谈;可订购食品、预订机票、管理日程安排;可根据你的习惯,自动调节控制灯光、空调、电视、热水器等智能家居产品。

媒介变化上,生物特征识别推动无感知交易时代来临。从银行卡\现金时代,到移动支付时代,再到无感知交易时代,或许在不远的未来,“人本身”将取代银行卡、手机成为未来自动化金融交易的主要媒介。

譬如,亚马逊的“无人零售”,苏宁的“智慧零售”,还有新零售,都已经成为当今最热的概念,主要是解决线上和线下的智慧化问题,将重构零售金融交易模式。而这背后,机器视觉是支撑的核心技术。

B2B业务和交易变化上,区块链助力低成本跨境支付结算,并催生可信、自动化金融互联网。区块链通过自动化、智能合约、加密算法等重构基本金融要素,可以应用于机构间债券、投资担保、贸易融资等领域,解决金融互信的问题。黄金老建议,可以考虑在国家层面建设统一管理的公有区块链平台,打造可信金融互联网。

风控变化上,基于微数据的集成学习风控是未来趋势。即行为数据等弱数据变量将成为未来风控的基础数据,而物联网风控、大规模集成学习模型、风控预评估成为下一代风控的主要特点。为了应对金融交易的实时、微高频趋势,风控核心将产生革命化的变化,风控更重事前、探针前置、自动集成数据。

以苏宁金融为例,去年交易量超过五千亿元,今年提出万亿目标,成绩的迅速发展,建立在强大而先进的风控水平之上。苏宁金融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实时风控,覆盖事前、事中、事后,通过基于会员的位置信息、社交信息、身份信息、电商信息、财务信息等数据库注重事前反欺诈防范,通过神经网络主动分析团伙欺诈,可对每秒5000笔交易进行快速风判,每笔交易100ms内完成风判和处置决策。2016年,该系统为1.3亿苏宁金融会员提供全流程、全业务的风险控制,保障了5000亿元的交易安全,让公司整体不良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科技使金融深入渗透社会生态

金融科技,不是噱头,而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来。金融科技可以解决安全、风险、成本、机构间可信、服务效率、普惠金融的一系列基础问题,将重构金融生态。比如,生物特征识别将延伸金融服务空间,人工智能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大数据风控提升资产安全,区块链驱动金融互联网自动化、可信、扁平化,金融云降低成本,等等。

金融科技将使金融更深入渗透社会生态。科技使金融嵌入到各个企业的交易环节,嵌入到各个人的生活之中,使金融交易更加方便、成本更低。具体而言,对企业客户,物联网金融、跟单融资助力企业端高频小额的信贷交易;对个人客户,机器视觉提供拟人交互体验,物联网打造实时产品C2B;对生活服务商,集成更多生活场景,获取数据、高频场景;对零售服务商,用流量、体验、云等嵌入到基础零售服务;对互联网服务商,通过电子账户、整体解决方案,支撑互联网+;对硬件厂商,区块链让硬件之间可以自动发生金融交易。

正是基于此,作为一家新生的互联网银行,苏宁银行定位为“科技驱动的O2O银行”,一方面要做服务实业、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领先力量;另一方面发展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通过差异化的经营、特色化的服务打造金融新生态。

编辑  魏宗  郑畅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央行纪志宏:定价机制和风控能力是决定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的关键

曹彤:金融科技的本质是什么?

姚前:数字货币的发展与监管

孟祥轶:数字金融时代的金融教育

社科院李扬:全部经济学因为互联网都要重写!中国经济学家有望领先世界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