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扬:中国金融业进入了风险集中的爆发期

2017-09-14 李扬 IMI财经观察

IMI顾问委员、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中国金融业进入了风险集中的爆发期,金融风险的表现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为了说明金融风险的严重性,把中美的金融机构杠杆率、房地产市场以及居民的杠杆率这几个指标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中国现在的情况与美国金融危机前十分相似。既然相似,就有借鉴意义,整顿金融业,实体经济会得以复苏。美国处理金融风险恢复实体经济的经历是值得考虑的,整顿过程中,金融业要付出代价,要经历痛苦,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金融当然也要顺应新常态。

以下为文章全文:

金融风险的表现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

最近七八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许多规模大、影响烈的事件,可以和全球危机相媲美,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因为这样的阴影,无论是汇市、债市、股市、房地产市场、还是货币市场的这些事态,都极有可能在一天之内就回归。

回顾了这个历史之后,金融工作会得出一个判断:中国金融业进入了风险集中的爆发期。习主席总结了五个特点:金融风险点多面广,违纪违规乱象丛生,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各类风险隐患较多,脆弱性明显上升。金融风险的表现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

这么多的现象集中的出现,当然是一系列的体制机制,这次金融工作会总结了三类原因,一个是周期性的原因,我国经济金融经济上一轮扩张期后进入了下行清算期。这里需要注意,第一,下行,行在下行,之前是上行,现在是下行。第二,下行期的主要任务是清算。

第二个是结构性的原因,实体经济工序失衡、金融业内部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循环不畅。首先是实体经济失衡;然后是金融体系失衡,在这个基础上是金融和实体经济循环不畅;第三是体制性原因,一些市场行为出现异化,道德风险明显上升,而金融监管很不适应。不仅如此,中国国内出现的情况,是和国际环境是相互呼应的。所以在金融工作会又有一个表述,叫做当前中国的三个矛盾的叠加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扩散的结果,就是把中国的问题和全球的问题连在一起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去年讲,2007年之前全球杠杆率的上升主要由发达经济体导致,2007年之后全球杠杆率的上升则主要归因于发展中国家。对于这样凶险的一年不能够不查的,我们一直在密切的关注这个事情。在这一次金融工作会上终于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的战略举措。

金融机构杠杆率和房地产市场以及居民的杠杆率,与美国金融危机前相似

关于中国金融风险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概括。具体来说特别值得关注的有八大金融风险:一是金融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二是信用风险,三是影子银行风险,四是违法犯罪风险,五是外部冲击风险,六是房地产泡沫的风险,七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八是部分国企债务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和部分国企的债务风险的问题,这一次非常明确的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

为了了解它的严重性,我们把它在美国的危机前和危机后的几个指标进行对比,主要比两个指标,一个就是金融机构的杠杆率。还有一个就是房地产市场以及居民的杠杆率。不用多说,极其相似。中国现在正沿着美国危机之前的那些轨迹一步一步在走。美国的债务,金融部门率危机之前逐步上升,到了触发危机再下来,中国是不断积累。我们金融工作会做的就是使得金融风险的积累不致于爆发危机。

居民部门也是这样,这里用居民部门负债对劳动报酬比杠杆率准确得多。我们居民部门实际上是两块,一块就是居民的债务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居民的主要债务是在房地产市场上。我们看完全相同的趋势。

既然相同就有意义。当今世界上两大最大的国家,中国和美国均存在着明显的金融周期。金融周期和其他周期相比,是一个更强的周期,基本上主导我们整个经济的运行。而且两个金融周期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只不过我们比它滞后了6-8年。

仔细分析两国金融周期以及考虑主要举措,我国自年初开始的对金融部门的严厉整合,上一次叫金融风暴,更加猛烈的还会在后来。7年前美国通过的多德弗兰克法案的精神和举措就是这样的。

多德弗兰克法案关于立法精神问题,重在构建监管架构,有基础问题,保护投资者、消费者和纳税人的利益。成立了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同时也有金融委员会,稳定的委员会,其他的委员会,对系统的重要性做出统一监管,放在主要协调的内容,而且限制大银行的自营交易。加强对衍生品和对冲基金的监管,统一保险监管,大大加强保险监管。建立有序清算机构,以终结大而不倒。

整顿金融业,实体经济会得以复苏

既然做了中美比较,就要知道美国后来发生了什么。

有三个事态非常值得关注。第一个事态就是金融部门经历了严峻的大调整,主要有三个指标可以显示这一点。一,杠杆率从2007年的113%下降到83%左右,下降1/3。银行总数减少到6000家以下,我们知道美国的银行历来是数以万计。同期资产有为增,就是在危机之后整个金融体系的资产规模扩张不快。三,危机之前兴风作浪的五大商业银行仅有其二,有一个倒闭了,有两个合并了。其他的金融机构在危机之前,基本上都有很发达的投资银行部门,现在基本上全部撤销人员遣散,美国的金融体系的整治是非常严厉的。

第二个现象,金融血流成河的现象,金融的金融,股市、债市、信贷的市场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金融业回归简单、标准,恢复了本原,找回了初心。美国的今天就是明天的中国市场。

第三个现象,金融业是这样的动荡,在金融业相对萎缩的同时,服务业、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房地产业等实体经济部门逐渐改变衰退走上恢复之路。也就是说美国金融的整顿,美国金融相对萎缩的时候,实体经济发展了。实体经济恢复了。这三个现象,就是危机那个时候的金融体系。

美国处理金融风险恢复实体经济的经历是值得考虑的,习主席在这次金融工作会上就说到了这样一句话:整顿过程中,金融业要付出代价,要经历痛苦,这是已经告诉我们的。

    编辑  包倩文 李梦滢

    来源  人民网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陈雨露:金融顺周期性与实体经济波动
盛松成:叫停并非“一刀切”,虚拟货币和区块链技术不应混同
王永利:“网络数字币”必须准确定位与监管

熊园:谨防房地产泡沫这头“灰犀牛”
向松祚: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第一阶段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